心肺复苏术微课教学设计

2020-03-13 20:32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心肺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张 巍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搏呼吸骤停的病人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为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使存活率达到70%~80%;反之,则可迅速死亡。因此,心肺复苏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急救技术,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急救护理技能。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点及难点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观摩和反复练习。如果将心肺复苏术教学制作成微课,其重点难点突出,同时使之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各种便携式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可供学生反复观摩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另外,医学知识更新较快,《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常常会更新,以满足临床的需要。而现有的教材、配套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并不能及时更新,也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不便。由授课教师录制微课,可以根据教材及指南的更新及时做出调整,最大限度且能灵活满足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心肺复苏术。再者,面向中职学生,心肺复苏的微课制作需要更加灵活生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急救护理技术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心肺复苏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术教学内容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急救护理技术》第四章第一节《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及实训指导实训四《心肺复苏术》的课程内容并参考《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摘要》。

1.2 学情分析

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中职二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心肺复苏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重要理论和细节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能够正确认识本节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学生们已经学习过解剖、生理等相关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在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一定的急救意识,为本节课程的学习打好了基础。目前,学生们使用网络比较便利,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已完全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这样做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2.1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掌握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熟悉心肺复苏术的常见错误。②能力目标:能正确评估病人,及时发现心搏骤停。规范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的职业精神。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心搏骤停的判断标准。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②难点:心肺复苏术的动作要领。

3 教学方法设计

3.1 教学资源

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提前制作好微课视频及PPT课件。课前,教师使用学习平台及微信交流群等发布课程的微课视频及PPT课件等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授课地点为一体化实训室,配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及心肺复苏模型人、呼吸膜等教学用物。

3.2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特点,设计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3.2.1 理论讲授法 教师为学生讲授心肺复苏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流程,注重强调重点及难点知识。

3.2.2 情境演示法 教师模拟现场急救情境,利用教学模型及微课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突出重点及难点。这样既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3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情境模拟、练习等方法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

3.2.4 练习及竞赛法 学生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及教师示范后,利用教学模型练习心肺复苏术。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循环播放微课视频,学生可以边看视频边练习,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练习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考察学生对操作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程导入、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分组练习、小组竞赛、课程总结及课后学习7个环节。具体过程见表(心肺复苏术微课教学过程设计表)。

5 教学反思

微课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教学直观的特点,教学情境引人入胜,不仅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1]。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制作微课视频及PPT课件,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地运用理论讲授法、情景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以及练习、竞赛法等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因心肺复苏操作的要点和难点较多,在练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人员相对不足,不能做到详细地指导每一位学生。利用循环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6 结语

在当前智能机和信息化比较发达的背景下,鉴于微课易制作性、灵活性及生动性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种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常用方式[2]。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软件,制作出符合教学需要的微课;利用互联网及学习平台发布教学资源,方便学生使用各类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在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制作出既能满足教学需要,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微课,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有益的补充,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猜你喜欢
心肺课程内容教学资源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