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思想传承研究

2020-03-13 20:32高庆殿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墨子工匠职业院校

高庆殿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宁 272300)

春秋战国时期,墨子聚“农与工肆之人”为徒,创工读私学,教弟子生产技术和科学技巧以及其治国思想,开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先河。“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推广、研究墨子学说,不断挖掘其职业教育思想和科学人文思想,推动了现代职业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新时代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实际和市场经济下存在的伦理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倡导科学与工匠精神,弘扬墨子文化实现新时代创新,为中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国工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墨子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思想内涵

墨子“兼爱”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职业教育,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注重寓爱于教价值观教育;践行墨子“知行合一”“以力从事”的教育理念、“学以致用”的教育准则,“分类教学”“因材施教”教育方法有利于完善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发展。墨子的职业教育观虽然历经2 500多年,但是对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所以,借古鉴今,认同、传承并倡导、践行墨子“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教育思想,注重人文修身和技术技能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品质高尚、行为举止高雅、素质修养良好,精通事物规律、熟练技术技能、理论联系实践的工匠型高素质人才。

2 墨子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思想传承

基于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要转变观念,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文化素养、职业精神和技术技能培养,传承墨子工匠精神的教育思想精髓,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稳定、健康、更好发展。

2.1 传承墨子科学创新发展思想

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科学的、实践的技术性教育。墨子在其一生的学习、劳动、教育、发明过程中,重视科学实践和分析,善于归纳、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地形成数学、力学、机械、光学等科学理论,为后世科学发展和系统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传承墨子的科学发展与创新发展思想,立足教育和科学、社会实践,培育师生重视实践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工匠技能和工匠素养的提升实践及研究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方式方法和管理育人的理念创新,提升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促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创新。

2.2 传承墨子兼爱社会价值观 培养学生博爱思想和观念

工匠精神包含着团结与助人的博爱胸怀。墨子“兼爱”思想是无等级、无差别平等之爱。“偏去也者,兼之体也”。“兼爱”体现的是人人平等。职业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会“仁爱”他人,养成“兼爱”的行为习惯,平等地看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工作岗位。在实习和就业环节,既要重视脑力劳动,也不能够轻视技术劳动。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中,学会善待技术工人,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通过“兼爱”思想传承,培养充满爱心、忠于国家和民族的时代青年工匠。

2.3 传承墨子以人为本等原则和方法

工匠精神包含着厚实的职业素养,体现为爱岗敬业和勤劳节俭。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教育目的是培养“兼士”,通过“兼士”去实现仁政德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成为墨子培养“兼士”的具体标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就要以人为本,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分类教学,培养新时代具有良好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文化素养丰实、技术技能扎实的新时代人才。所以,实施人文道德品质传承教育和职业文化素养教育等都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2.4 传承墨子强行说教和因材施教 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教师“强行”和“量力”施教相结合。墨子倡导实行主动教学,实现“叩则鸣,不扣亦鸣”;主张“未知者比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墨子·公孟》),提倡“使能谈辨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和“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赣、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强行”和“量力”施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师采取主动积极的教学态度,充满“兼爱”的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缓解学生自卑心态和厌学情绪,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2.5 传承墨子“知行合一”

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实践的锻炼。墨子注重科学实践和社会实践,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行“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强调学以致用,诚信守业、执着专注,“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根据时代经济发展,系时代新旧动能转换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职业院校要合理设置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实习和实训课程比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把所学技术知识、人文知识、道德知识等运用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顶岗实习的具体过程中。通过传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逐步地学会为社会创造财富,体验人生所需生存、生活必需品的获取一定要靠勤劳获取,培养学生牢固的“匠人工艺”的吃苦耐劳精神。

3 结束语

墨子优秀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工匠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珍贵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职业人文素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和重塑离不开职业教育。鉴于此,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在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的修订、完善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大墨子思想传承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勤奋节俭、规矩意识、平等观念、博爱思想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墨子职业教育思想,针对职业教育过程和教育目标的培育的不足,实施课程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用传统职业教育文化富裕时代的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精神培养。

猜你喜欢
墨子工匠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墨子号”与墨子
工匠赞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