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兴趣小组促进药学实训教、管、学环节的实践研究

2020-03-13 20:32温宝莹邓德招罗清华彭荣珍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兴趣小组药学成员

温宝莹 邓德招 罗清华 彭荣珍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529000)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中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准绳,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药学实训教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是掌握药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生掌握药学技能的主要手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居于重要地位。药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各种实训教学活动来完成。

1 药学实训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实训教学一般由实验师或实验员进行预实验和实验前准备,由专任教师备课以及学生提前预习实验讲义的教与学组成,三个角色之间长期缺乏交流,容易导致实训教学的教、管、学出现错位或脱节。实验师不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论教师不了解预实验的基本情况,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缺乏具象认识,这些都将影响实训教学的效果,导致实训教学大打折扣。现阶段的药学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手段过于单调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在按照教师或实训教程的步骤进行联系,被动地实施方案并验证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严重依赖,学生无需思考甚至根本不会思考,难以培养出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虽为学生提供了“荷弹实战”的机会,但由于实训手段过于单调,学生在实训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些问题都导致药学实训教学的效果难以提升。

2 实验兴趣小组的简介

实验兴趣小组是由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自发组成,由实验师和专任教师共同作为指导教师,以协助教师开展实训教学为核心,辅以师生共建教学资源、培育教学以及学生竞赛项目的师生共建型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2.1 前置学习 课中巩固 课后提升

小组成员日常可以在实验师的指引下,了解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管理规范,学习常用实验试剂的制备和贮存。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进度,提前进行下阶段实训课程的预实验,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小组成员基于自身的兴趣,在预实验这种“前置式”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习并思考,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正式实训课相当于“翻转课堂”,兴趣小组成员可以再次在实训过程中针对预实验留下的疑问,加深思考、完善操作过程。正式课堂于小组成员而言,是巩固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此同时,实验兴趣小组的成员在课堂上充当“助教”,可以协助教师帮助其他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简单问题,将原本单一的“师授”转变为“师授+生授”的师生共建型创新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实验兴趣小组的日常运营中,充分利用预实验的教学价值,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制作实验规范操作视频、实训教学微课或微视频,师生共同搭建药学实训教学资源库。此外,师生共同策划、组织参加教学或学生竞赛等,有利于学生科研工作的开展。小组以运营学生社团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建立较完善的“传、帮、带”体系,保障小组的持续运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指导和锻炼的机会。

2.2 师生协作 优化教学 创新教学

传统药学实训教学中预实验的教学价值被大大低估,耗费人力物力,却起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容易流于形式。通过师生共建,丰富了预实验的内涵,实验师和教师在预实验阶段由于小组成员的加入,可以关注到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碰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加深了师生间的认识和互动。教师根据预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正式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有助于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正式课堂上,小组成员协助教学,相当于师生教学团队,既能锻炼小组成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缓解教师无法及时解答学生疑难的情况,极大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创新了教学形式。兴趣小组也不失为教师辅导学生科研工作的较理想的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科研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的以学促教。师生在准备日常实训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信息化资源,制作实训教学微课等,共同搭建实训教学资源库,规范本专业的实训教学工作。

3 实验兴趣小组在药学实训教学中的意义

3.1 实际出发 定向解惑

兴趣小组成员作为学生代表,在跟随实验师和理论教师进行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学生整体可能出现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上的不足。通过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亲身动手预实验,教师可以准确观察并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优势和不足,更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透过师生预实验结果的对比,教师可以加深实训课程内容的挖掘,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对提高操作技能精细度的感性认识,端正实训学习的态度。以柱色谱实训教学为例,透过小组成员预实验中装柱上样,最终洗脱分离效果的差异反映出正确装柱是本次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正式课堂上加强理论和实操指导后,学生实验的效果普遍得到了提高。传统的预实验由实验师开展,流于形式、教学成效低。由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开展预实验,以影像记录过程,后期制作实验规范操作视频、实训操作微课或视频。教师将信息化成果应用到课堂的实际教学中,使得预实验的教学效果得以加乘,资源利用最大化。实验兴趣小组的长期运作,将为本专业的实训教学积累大量宝贵的教学资源。以柱色谱实训教学为例,小组成员制作的预实验微课在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实验兴趣小组自主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发布。学生提前预习微课,熟悉操作步骤。课中,可以随时观看视频,提示操作要点,有效解决学生多、教师少、指导不及时的问题。

3.2 多方监督 规范管理

实验师在组织实验品入库、实验试剂和器材维护、实验室日常管理的工作中,引入兴趣小组成员参与。学生可以学习到试剂管理、设备维护等实验室管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意识,培养一定的技能,有助于从事药品生产企业相关岗位。学生参与实验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既是“师带徒”又相当于引入了“第三方监督”,可以促进实验师优化实验室管理的细节,提升规范管理的水平。小组成员在跟随实验师进行实训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强化耗材管理意识,强化实训安全管理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3]。

3.3 兴趣导向 综合提升

小组成员以兴趣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前预习、提前试验,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同时,利用反复实践加深了印象,正式课堂时,充当“助教”更是学以致用、内化再输出的过程,对于锻炼小组成员的学习、动手、表达能力等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制作实验规范操作视频时设计脚本、拍摄录制、后期剪辑等,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也能锻炼到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信息化资源处理能力。小组成员在探索科研工作时,可以随时向团队教师寻求指导,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实验兴趣小组以学生社团的方式运营,能够实现“传帮带”,保障该模式的可持续性。

4 结语

实验兴趣小组由学生的兴趣而起,由教师作指导,师生共同完成预实验、实训信息化资源制作、实训课堂教学等环节,将实训教学的教、管、学有机融合,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验兴趣小组作为学生社团,辅以紧密的教师引导,有助于更多成熟的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师生共同培育教学以及学生竞赛项目。这种创新的师生共建教学团队的组织形式,可充分实现师生交流和合作,增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沟通,更有利于实训教学因“需”开展。该模式在药学等专业实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兴趣小组药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艺术教育类课程与兴趣小组有效结合的策略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