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03-13 20:32李名深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药物实验

李名深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和探索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规律,是我国药学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以典型药物检验以及常用药物分析方法训练为主要内容。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药品质量的观念,熟练地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药物含量测定在内的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进行分析操作并获得准确分析结果能力,从而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立分析方法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制订代表性强和覆盖面广的课程

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适应国内外药学专业的发展现状,要求精选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新意,既考虑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及药学事业发展的现状,看实验内容的选择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否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技能、思维上的训练与培养等,结合药学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实用性,使学生从实验中体会到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空中楼阁,将在今后的科研、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个实验的安排都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药物分析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鉴别、检查以及含量测定方法都能有所了解,比如阿托品注射剂的实验中安排了vitali和硫酸盐的鉴别反应以及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含量测定,维生素AD胶丸的三点校正法,六味地黄丸的高效液相测定,固相萃取-薄层色谱法测定血中碱性药物。这些实验覆盖面广,包含了西药、中药甚至体内的药物分析知识,而且在之前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基本的容量仪器分析实验做到得心应手,更加深对仪器分析中各种仪器,如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的熟悉。

2 增加人人参与的条件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设备条件达不到每组一套这样的要求,比如做各种仪器分析的实验项目。这个时候,需要带教教师创造条件,实现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的目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即通过多次分组来完成。比如:我们安排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药物的含量,由于我们只具有两台设备,学生一拥而上,效果势必不佳。我们将仪器的详细操作步骤做成图片或视频先演示给大家看,然后一次安排4个学生进入仪器室进行演练,每两人一台设备,两位带教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因为先行演示过具体操作步骤,此时带教教师仅发挥提示作用,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遗漏或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提醒或纠正即可。这一组学生完成后让他们推荐留下一位学生指导下一组学生的具体操作,带教教师发挥监督作用。同样,完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含量的分析项目时,每次只准许两组共4位学生进人分析仪器室完成独立操作的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其他等待中的小组撰写实验报告、清理实验台面等通过这样的做法。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带教教师的监督下完成训练内容,学生都亲自操作,一改往日演示实验的弊端,收到满意的课题教学效果。

3 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药物分析实验可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3大类。其中,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具有清晰的实验脉络、明确的实验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完成,如氯化钠一般杂质的检查、抗菌药物的体内药物分析等实验。而设计性实验则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构建药物分析实验的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设计性实验的重要性也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设计性实验通常由查阅文献、拟订方案、师生讨论、独立实验等几个环节组成。在实验环节的设置中,由于没有既定实验内容的约束,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思路来拟定实验方案。但过大的自由度容易导致学生偏离实验主线或根本无法把握实验脉络,造成查阅文献、拟订方案时照搬文献,混淆步骤,随意选取数据等现象。其次,师生讨论的环节虽加强了师生以及学生间的思想交流,但也使少数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照搬其他学生试验方案。除此之外,课程中预留的充足课外时间,虽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4 增加多媒体演示教学

多媒体演示软件功能强大,能充分利用人们感官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视听效果,充分满足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寓教于乐,激发学习研究兴趣,获取优异成绩。演示型实验比起指导型实验,可以减少设备套数,因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实验设备经费不足的瓶颈问题,从而也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设备的品位,进一步提高实验项目中的高新技术含量,提高实验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复杂性,从而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事实上,演示型实验比指导型实验效率高得多,半天的指导型实验内容5 min就可演示完成并且在实验同时进行演示,学生可以在操作的时候及时检验错误,大幅度地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

5 提升实验技能水平

药物分析实验可划分为2个阶段,即实验准备阶段与实验实施阶段。实验准确阶段中,教师负责大多数事务,以此减轻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中的任务量。但这样反而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甚至对药物分析实验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在药物分析实验准备阶段,应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将一部分工作交由学生处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作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引导者,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正确指导。但是,若学生对于实验缺乏学习兴趣,配合性较差,那么就会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可在实验课堂上针对性点名提问,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感知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认同感,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对于实验兴趣浓厚、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扩展实验内容,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药物分析实验,对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与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物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过程。但要真正达到课程的目标,还需要广大教育者孜孜不倦的努力。但着眼当下,从身边入手,改进实验内容、完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药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