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3-13 23:02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连云港校企院校

周 林

(连云港开放大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当前,尽管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的院校文化产业协同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较为热衷,但受自身经济利益的制约,工业企业很少主动与学校谈论合作事宜,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实现,同时也不利于探究更新现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本文在实地调研走访的基础上,了解到了连云港地区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发现可将提高高职人才职业能力,以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新变化和新时代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作为未来连云港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现报告如下。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特点

社会需求是现代高职人才培育的主要参考因素,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能够在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上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整体来看,作为一种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一)特定性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它的特定性。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及生产线紧密结合,以就业作为培训学习的大方向,以掌握市场工作岗位技能作为优势所长,对此,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特征为基准,坚持鲜明的价值取向,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践操作性

高职教育培养方法的实践操作性较强。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强调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求除了应当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以往,还应当同步加强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育,以便学生能够切实掌握职业技能、拥有过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掌握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技术操作要领,并反复实践操作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围绕实践操作内容,以应用技术性为操作重点,突出教学的实践性,最终按照教学突出应有性,实践的原则性、更新教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三)双重性

高职师资素质具有显著的双重性特点。所谓双重性,既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应当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能够给予学生专业实践指导。这就使得高职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包括围绕职业岗位的知识、技术及专业技能领域的新动态和新知识等;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如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

二、连云港地区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氛围欠缺

基于自身的地位,长期以来,连云港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时,往往习惯于遵循“技能传承为主”的模式,而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学校的创新氛围不强,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极易出现仅熟知本专业知识而无法胜任其他综合性岗位的问题,长远来看,这不仅将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连云港地区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新时期下的社会新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的需求认知有所不足,导致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思维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整体而言,人才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培养氛围欠缺已成为当下制约连云港市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大瓶颈。

(二)校企合作深度宽度不足

通过走访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未能够全面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部分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但效果并不理想,合作程度不深、范围不全面、机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广泛存在。此外,高职院校教师整体能力水平较低,学校设施陈旧落后也是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有效展开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面将使得企业不能通过高职学校获得人才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缺少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连云港地区多数高职院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基地,区域公共培训中心资源配置薄弱,难以满足学生在培训基地的实践学习需求,导致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明显后劲不足。整体来看,由于缺少高水平的教学实践基地,目前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即相当长的时间段内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有着极高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人才重合和同质化,使得一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又有一部分职业人才严重空缺。

三、连云港地区高职人才培养方向及其有效策略

(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在今后的发展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首先就应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实践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学院内部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项目组,通过现场实习考察、大型招聘会、现场企业参观、座谈会等方式明确企业当前对于人才的需求。其次,与相关单位深入合作,获取当前行业的最新信息并将其与学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对于学生创业思维的培训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连云港地区高职院校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针对当前存在的合作不深、广度不够的问题,学校方面首先应当积极搭建校企合作研究平台,鼓励教师和企业进行高水平、高层次的合作。其次应当深入结合区域产业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以实训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手段。最后应当以实体技术研究为教学发展的动力,以创新创业为教学发展的方向,发展“培训+科研+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专业融合,创建“创新创业工场”

加强专业融合,创建“创新创业工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考虑到当前连云港市多数高职院校缺乏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的问题,校方应当结合本地区的企业特点和经济发展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不同专业之间的有机融合。与此同时,应当完善“创新创业工场”的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类”和全面覆盖,如发展大学生创业园、青年创新工作坊、创新创业工作室等,从根本上形成了“人人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的创新创业校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始终应当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实际,针对连云港地区当前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在未来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全面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为我国实现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连云港校企院校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