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与精准扶贫

2020-03-13 23:02蔡逸飞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群精准教育

蔡逸飞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一、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和方法

十八大以来,我国党中央高度将扶贫工作已经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特别关心贫穷区域群众的生活环境,要求截止2020年位置贫困人口必须全部消灭,达到全中国脱贫,并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当作五大精准扶贫不可忽视的一大手段。“扶贫先扶智”这句话就已经将教育扶贫地位给确定下来;“治贫先治愚”这句话解释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脱贫防返贫”这句话阐明了教育扶贫最重要的用途。

(一)扶贫和扶志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治愚”与“扶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将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起来,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来提升劳动人员的素质,加快该地区相关人口掌握知识,学习到脱贫的能力,杜绝贫困世世代代传递的情况。改变当前贫困的情况,教育是一个却断根源的方法。扶贫必扶智,让贫穷区域的孩子得到教育,把将孩子们从贫困地区培养出来,是扶贫阶段不可而忽视的一大重要任务,也是防止贫穷世世代代代际传一大重要手段。扶智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这就需要将教育作为让群众贫困的根本方法。著名学者厦门大学的杨能良就提到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是社会公共比较特殊的产品。增加对教育的有关部门的投入,提升贫困人群中的教育程度,可以让该种类型的人群有效的摆脱贫困,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建立起一定的保障体系,弥补该种类型人群的收入缺口。于此同时,“还要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对经济环境做出适当的调整,增加贫困人群的就业比例。”①

(二)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方法策略

在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将焦点放在贫困人口需要接受教育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做好教育扶贫的设计,将其需要覆盖学前、义务、普通高中、职业、高等、民族等方式的教育,还需要设置教师队伍、学生补助、考试招生等全系列的相关体系,帮助教育扶贫能够有效的完成,在实施的阶段需要“由点到面”的支持计划,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制度能够达成,受益的对象是需要脱贫的群众,整体提高贫困区域教育的相关教育能力。对于本次扶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薄弱位置,需要对症下药,加快推进该区域的教育事业,对贫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基本环境设施以及办学条件进行完善,保证让这一区域的孩子可以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我们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发展,铸造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一定要努力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加快教育行业的实施着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扶贫的先行军、学生教育培养的带领人,为贫困区域的教育发展、为我国儿童成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其实施重点在于增加力度加大教育资源在该地区的普及,在这一区域中让学前教育得到有效的普及并提升义务教育质的水平,加快高中教育的发展,使用职业教育来减少贫穷的祸根,提升高等教育的升学率,这就需要提高该种类型区域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增加对革命老区的教育力度,并且需要提升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持,让贫困生不在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增加资助覆盖面,确保留守儿童可以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教育。教育精准扶贫一定要保证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确保精准,相关的政策制度不仅仅要保证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独立自主,还需要确保他们的自尊心不受到创伤。

二、健康扶贫

健康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环节。因病致贫返贫是这条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将这个“硬骨头”中“硬骨头”问题解决,贫困可能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这就要合理的展开健康扶贫,这是针对该人群健康作为权益的,关乎到这项工程的成败问题,也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工作,更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是否能够如期达成。

(一)健康扶贫基本内涵

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相关报表中提到,贫困是表示人群物质生活出现困难,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标准已经不能达到在社会中生活的最低标准。人们因为缺少某些一定的物质或者服务,生活极为困难。在2015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宣布,在我国扶贫标准为一年收入2800元。健康贫困是表示居民没有健康保障,没有得到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致使健康水平降低,从而因为疾病的原因导致收入进一步降低、贫困出现以及加剧的情况。

健康扶贫是表示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段,提升贫困区域的医疗卫生能力,确保该人群都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保障,提高该种类型人群健康水平,预防由于疾病而导致的贫困、由于疾病而导致的返贫情况出现。所以,低收入、残疾人、患有重大疾病病人、慢性病病人、老年群体、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等这些群体是该项扶贫工作的重点人群。

(二)甘肃省健康扶贫成效

最近一些年以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不断的根据需要合理改变扶贫模式,因为自身的地理和人文情况进行调整,使用了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相关措施,努力达到脱贫攻坚的工作需要。截止到2017年12月份,该市全部贫困村都已经达到脱贫标准,该种类型的人口数量下降到361户1374人,贫困发生比例减少到1.6%,县级7项脱贫指标达到标准。

想要的彻底杜绝因病致贫返贫这一情况,该市提出了“健康扶贫”这一方案,历经100天发动了550余人次对全部建档立卡户、2017年预计脱贫户以及因病原因导致贫困、因病导致返贫人员的病情进行挨家挨户的排查,最终确定因病致贫返贫的人有200户431人。现在已经进行了6轮巡回诊疗,免费发放7.3万元的药品,给2.5万余名人确立体检体制,诊治病人达到127名,免去医疗花销总额达到15.24万元;为满足相关规定的病人办理慢病卡共达到3092张,门诊慢病给予补偿共达到10613人次,补偿相关资金达到340.83万元。其实际可以证实“健康扶贫”是扶贫过程中的“干货”,让很多贫困家庭得到希望的火苗,建立了脱贫信息,为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②

(三)健康扶贫的问题和实施

如今在这一时期,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健康扶贫重点就是帮助贫困户将“看病难、贵”这两大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让贫困户尽量的“不(少)得病,有病能支付得起”的任务。想要打赢这场无声的战争,加强脱贫攻坚的最终成果,建立长期有效的体制,一定要将健康扶贫工作放在本次扶贫工作的重点进行对待。该项政策的合理实施对基层有关部门的治理能力给予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要科学组织计划、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指挥,并且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将法治和德治进行合理的应用。

一是科学规划,确立一个多科室、多方法、多维度彼此协作的健康扶贫制度,打造一个协同政策。第一,确立一个预防层保障。增加财政支出,在目前所拥有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度前端需要添加一个预防机制度,提高卫生、营养、健康等预防途径,确立村级卫生院、乡级别的医疗体系,配备相应的医疗人员,使用公共健康保险对来降低因为疾病原因导致致贫的风险,经过激励全员加入到健康风险监管这种措施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第二,确立基础层保障。设置切实有效的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制度,对相关的医疗支付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该种体系基础上添加大病医疗保险,可以降低农户因为医疗问题而导致的大额度支出。第三,确立补充层和托底层保障。逐渐把互助保险、商业保险等当作补充层,将慈善力量、医疗救助当作托底层,在各个步骤上经过人力资本的增加,达到减少或消灭由于疾病的原因导致返贫的情况出现。

二是设置合理的保障,让该种类型的人权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利。需要将覆盖的要求牢牢的把握,建立其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以及大病保险体制,建设健全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于风险对于贫困户以及非贫困户都是一样的,所以该种俄理性的扶贫保险需要包含全部的农户,其资金补助程度可以使用区别化,这样就可以让保险从“特惠”向“普惠”方面发展,更加公平。在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特殊人群,如罕见病、癌症等病人的医疗保障同样需要得到保证,对该种类型人群所导致的因病致贫问题需要着重解决,表现出我国国家体制的优越性。需要尽力而为,打造一个公平的医保体系,确保其制度可以长时间持续下去。

三是需要建立作风过硬、吃苦耐劳、敢于创新、有服务意识的党员干部。这是增加政策有效实施,提升人们群众对于政府的群众满意度最根本的保证。需要增加乡村两级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可以更好的将脱贫攻坚中工作中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提升党在基层的治理以及服务能力。党员干部需要坚守在攻坚的一线、做到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进行脱贫工作,可以接受的显示的打磨,能够增加和群众之间的亲密关系,增加自己的业务能力。需要倾听农户的想法与意见,如此以来才能真正的贴近人们生活,找到一个健康扶贫切实手段。

精准脱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理论层面来讲,动员组织公共资源让每一个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需要没有一个贫困人口,是否可以按照期限进行脱贫,就是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好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精准扶贫这一方面的论述,我党在建党时就已经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许下了重大的承诺,我们需要事先,所以需要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形成思想与精神力量,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必须完成。

注释:

① 杨能良,黄鹏.教育扶贫——我国扶贫的财政学思考[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14.

② 李彤.决不能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N].甘肃经济日报.2018(01).

猜你喜欢
人群精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精准的打铁
我走进人群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财富焦虑人群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