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债转股对财务绩效影响文献综述

2020-03-13 23:02邹积明郝利伟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债转股杠杆市场化

邹积明 郝利伟

(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一、引言

债转股即还本付息的债权关系转化为股份分红的股权关系,原是关于企业的债务资本转化为股权资本的。其参与者包括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商业银行、企业和第三方实施机构。实施手段是指国家设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贷款。就是把企业和银行以前存续的债权债务关系变成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持股被持股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消除了直接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需要。债转股政策的提出,有望帮助银行将大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出来,以全新的面貌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帮助企业减轻债务负担,解决高杠杆率问题,不再承担银行贷款的本息。实行债权变更股权,企业变更分红给银行股东。实施市场化债转股对于企业的转型以及企业制度完善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新规定在债转股之前,国内学者们的研究债转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市场,债转股的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债转股等,和大多数的研究是基于上一轮的发展背景和政策环境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然而,新的债转股政策将开启市场化债转股的新篇章。这不仅会进一步规范债转股市场,进一步调整市场发展模式和市场结构,而且会对各市场主体产生深远影响。各省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扩张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银行业的落地,和部分研究结论过去已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学术界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应该分析市场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方向发展。

二、国外债转股看法与经验

债转股始于国外,有很多实践经验,也有很多文献来探究债转股。Lys,Thomas用一家企业债转股的实例,来探究债务重组和收益的关系,并通过相对应的模型,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企业在什么时候应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Elhanan Helpman对债转股进行了研究,思考了怎么样操作能够对实施债转股的双方都有好处。Aghion Philippe运用金融学的理论指出公司面对破产改革时如何实施债转股。Bowe主要阐述了债转股会增加债务企业对于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实现净现值的可能性。此外,认为在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中,实施债转股可以进一步激励债务人投资。

Yuta Seki认为债转股这种方式会被很多日本企业所采用,他们通过债转股方式能够降低银行的劣质贷款率以及企业自身的负债率,T.Copel and T.Koller,J.Murrin认为股权流通转让体制以及经济体制的限制,实施债转股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良资产反而比之前高。Hand通过具体的实证检验,实行债转股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修改企业财务报表,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另一方面,实施债转股可以使企业有限的资本得到释放和再利用,从而真正获得收益。并且两者在对比之下,前者的动因更大一点。

A Raviv指出虽然有研究表明可以依靠次级债作为投资者监督银行的工具,加强存款人的保护,但同时也会增加杠杆水平从而使风险上升。而债转股在提高市场稳定性和银行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在阐述实施债转股的影响方面,其中在对股东权益的影响上,Cornett等人通过研究调查了企业实施债转股之后,由于企业资本结构变化会引起信息不对称效应。有证据表明,企业公布债转股之后,企业股价会出现异常下降的现象。在对债务人的影响方面,Qaniela Fabbri认为债转股可以使银行不良贷款降低,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对企业而言改善了融资结构,降低了企业负债率。

三、国内债转股看法与经验

史丁莎认为,债转股新规则极大地扩大了债权人权益的实现需求,旨在通过促进债务股本市场实体和业务创新来克服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加强债务证券市场监管,健康发展,逐步减少各类企业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造成的财务风险。

王建新则强调新一轮债转股主要是去产能和降负债率,一去一转能够体现出上一轮债转股作为临时性解决措施的特点更明显,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则更具有长远发展意味。张明合认为,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跨越债转股,是一项中长期、大跨度、宽领域的常态化工作,有利于企业优化治理结构,深化体制改革,实现转型升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李张珍认为,国有企业国债是深化国有资产改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负债的目的是为了“化解银行严重的金融风险”,帮助国有企业转型,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三重化”创造良好途径。

尹海燕强调了债转股对降低银行风险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银行实施债转股面临的法律障碍和风险问题,如降低资本充足率风险和道德风险。

李志孟、王向荣、黄虹等人认为,债务能够有效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进一步在企业的角度影响价值,并探讨了债务对企业价值的重大影响。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道路定价权的转换率进行了估计,但也必须确定转换率。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和执政党之间的谈判也应考虑其他因素。具体问题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

国家下发的文件启动新一轮的债准股,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了有可能面临许多障碍和缺陷,张智辉则认为,市场化债转股不仅要考虑法律政策问题和股权退出问题,还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叶文辉指出,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不支持银行参与债准股,因为我国的银行收购分业经营体制和银行无法进行股权投资。

其他学者也注意到了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的风险,认为这些风险可能会引起债转股过程参与者的担忧,拖累债转股的过程。例如尹彦海认为,银行在实施债转股时面临着降低资本充足率和道德风险的风险。赵晓晓认为新一轮债转股面临管理风险,价值评估可以确定风险和股权退出风险。程商政等人认为是新的股权置换企业存在项目筛选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从商业银行角度考虑,黄日曦认为正确的债转股对支持国家战略调整、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资产质量、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认为这一轮的实现市场化的债务把身体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债权人权益的客户更熟悉,更完整的档案材料,债权和股权更为高效,近年来,国内大中型银行的集成业务迅速发展,许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有很多。

张吉光认为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是一种改革工具,其中商业银行具有明确的战略考量:一是应对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顺应金融改革大势,打造多牌照、全牌照的金融集团模式,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王国刚认为,一个实体的债务结构主要取决于其财务结构。改善实体企业债务结构,必须调整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但是,通过银行系统的股票与债务相结合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等操作存在诸多风险。

谷裕认为,在国企减杠杆政策的工具箱中,可以起到“稳中求进、定位准确、实力雄厚”的作用实力雄厚、见效快”的就是市场化债转股。以市场为导向的债转股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围绕“三废一补一减”的重大政策创新。

四、总结

在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转股的去杠杆措施,并提出了《关于市场化银行债转股的指导意见》之后,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们认为债转股能够成为帮助企业减低杠杆率,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会出现实施和制度上的问题。比如在法律上的制度不完善。国家认为要把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但是政府还是亟需解决落地难等一系列问题,明确监管定义,加快法律的完善和政策的落实,使得债转股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奠基力量。

猜你喜欢
债转股杠杆市场化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国家发改委:债转股工作成效积极 已投放落地9095亿元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