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

2020-03-13 23:02尼玛拉姆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尼玛拉姆 拉 珍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藏 拉萨 850000)

一、前言

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财政收支关系进行调整的指导原则和措施,由预算政策、税收政策、支出政策等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稳定功能。居民消费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全部消费性支出,与政府消费一起构成最终消费。财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政府履行各项职能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障,财政政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政策保障。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呈现出复杂化且逐渐下降的趋势。扩大内需提高消费率是当下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现有的文献主要是从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来分析财政策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本文从文献研究小视角出发,找出财政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文献并进行整理和归类,并略提出一些建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术界针对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即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或挤入效应之争。正因如此,财政政策是否会影响居民消费以及如何影响一直是经济学主流研究所关注的焦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Alfredo Schclarek(2006)基于经验数据的分析,选择了21个发达国家和19个发展中国家30年(1970-2000)的相关数据,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2]Athanasios Tagkalakis(2008)利用经合组织19个国家1970年—2001年的面板数据,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当经济处于由衰退向繁荣时期转变时,增加财政支出更能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且两者之间的挤入效应强度与其国内信贷市场的发达程度呈反向关系。[3]此外,也有学者通过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财政政策对私人(居民)消费并不存在挤入效应,而是存在挤出效应即替代效应。Juan A.Correa(2014)通过利用理论工具在跨时期的政府预算约束条件下,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未来的税收收入增加,从而给私人消费带来负面影响。[4]此外,Victor Valcarcel(2013)通过构建两期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运用VAR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论显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居民非耐用品的消费上,而财政支出对居民耐用品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5]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储德银(2011)理论阐释了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非凯恩斯效应的作用机制,选择1978-2008年期间省级面板数据(去除西藏的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对全国居民消费、城乡二元结构框架下的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发现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6]郭长林(2016)从金融市场扭曲的视角,基于中国1998年至2014年的宏观数据,理论分析表明:在积极财政政策下导致居民消费下降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扭曲;经验分析表明:实施以政府主导投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不仅会抑制居民消费,而且具有不对称影响[7]范金、伍琳瑜、严斌剑(2018)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年度宏观经济数据,采用消费者选择模型,研究了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下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差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衰退期,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作用要比经济繁荣期更明显且更有效,产生差异效应的影响主要源自初始政府财政状况、流动性约束人口比重的变化等。[8]

从财政支出政策的角度,岳增刚、王玉凤和王春艳(2014)利用1997年至2012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建立了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数据处理以及检验,进一步论证了财政支出F与居民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得出: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且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9]吴强,刘云波(2017)通过构建计量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年至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结构来看,财政分类支出对居民各项消费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即教育财政支出挤入了居民的食品和衣着消费,挤出了居民的教育消费;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挤出了居民的教育消费;文化财政支出挤入了居民的衣着消费;医疗财政支出挤入了居民的医疗消费。[10]

从税收政策的角度,廖信林、吴友群、王立勇(2015)在不同税负水平下,通过建立DSGE模型来分析直接税比重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且采用两步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当前税负水平对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更大。[11]李宏涛、吴伟军、熊志发(2018)运用有向无环图,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所得税对居民消费在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在长期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居民消费都没有显著的影响。[12]樊轶侠(2018)认为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结合税收政策对消费升级的理论效应与现实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促使国民收入向居民部门倾斜,强化其改善消费者预期的作用,并进一步从消费供给入手进行完善。[13]

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发现研究结果依旧可分为财政支出促进居民消费和抑制居民消费两大类,两者之间的驱动性关系从某种角度上说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时候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都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如果过度扩张政府的财政政策规模,将不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费环境,甚至会抑制居民的消费。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达到长期的均衡之后会出现挤出效应。

三、对策建议

(一)从财政政策的角度

面对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在提高居民消费中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财政政策中,提高对居民消费的互补品的供应,可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应。此外,财政支出要更加倾向于给居民带来较高的收入效应的领域,这样能直接提高居民收入,才能使居民消费的提高有坚实的基础。[14]财政政策的制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政策的制定和政策结构的优化,为居民消费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从财政支出政策的角度

财政支出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财政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入效应且具有时滞效应,当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需求不符时,会影响内需拉动作用,通过利用相关的模型分析出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应更加倾向于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也应考虑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积极影响的滞后作用。

(三)从税收政策的角度

税收政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好的税收政策会激励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刺激居民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的目的。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宏观税负水平变动的影响因素和税收比重,在税收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还是可以通过调节税制结构来达到刺激居民消费,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四)从全国的角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力度不断加大,如何有效完善财政民生支出,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加、推动经济就成为我国关注的一个焦点。纵观我国整体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其独特的发展势头,有别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相对完善,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同时资源配置也相对合理。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居民消费不足的现象,但财政民生支出的效益及规模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但是国家对西部地区有许多政策照顾,同时也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西部地区在逐年缩小与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相信不久的将来西部地区会浮生出许多经济增长动力点。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基于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分析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