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的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综述

2020-03-14 11:10王茂春贵州大学管理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物流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鲜电子商务农产品

李 帅,王茂春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 言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出现的,它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而进入人们的视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逐渐发展,国内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拓展。纵览我国农产品电商研究的发展过程,它伴随着对电子商务研究和物流的发展,离不开诸多学科的进步,也离不开新理念、新方法的推广。

本文的研究,以中国知网上的CSSCI期刊为基础,关键词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等的文献,共收集80余篇,时间跨度为从2004年到2019年。并对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内容等进行综述性的整理,归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并从研究内容出发,构建了一个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体系。本研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本研究框架结构图

1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遇到了越来越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见表1)。

表1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

在农产品标准化方面。20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如胡天石(2004)、张冬青和张冬梅(2009)、张胜军等(2011)、王沛栋(2016)、张驰和宋瑛(2017)、颜强等(2018)都指出我国农产品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没有规范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农产品标准化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始终是行业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农业信息化问题。我国农业信息化在2000年初处于起步阶段,孟枫平(2004)、谢天成和施祖麟(2016)指出了我国农村电商在数据统计工作上的不足;王小兵等(2018)提到我国仍没有良好的农产品信息服务能力。农产品信息服务能力不足是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一个短板。

农产品物流成本高,各物流环节损失率高,是很多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易法敏(2007)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而赵晓飞和田野(2009)则强调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仍然相对落后;更进一步,向敏等(2015)指出该问题严重制约了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近年来,马晨和王东阳(2019)仍然提到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流通中损失率仍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降低物流成本与损失率,关乎我国在农产品物流方面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步伐。

杨静等(2008)、谢天成和施祖麟(2016)、王晓红(2016)、张新洁(2018)等纷纷指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问题、人才匮乏问题、农产品电商意识薄弱问题。

生鲜农产品电商面临的问题。樊西峰(2012)指出其模式多、主体规模小且资源整合能力弱问题;林家宝等(2015)指出消费者信任问题制约了其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冷链物流的推广,陈镜羽和黄辉(2015)、刘建鑫等(2016)将冷链物流短板作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胡俊波(2011)指出卖方信息链缺失、平台资源短缺、交易对象标准化程度偏低和交易过程面临道德风险问题;张胜军等(2011)、刘静娴和沈文星(2016)指出了第三方平台服务层次低、交易平台不完善问题,甚至,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亏损经营;郑红明(2016)、张驰和宋瑛(2017)同时也指出生鲜农产品存在产品高同质化的问题。

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问题。王冬霞(2013)认为新疆农产品电商还处在较低水平;张新洁(2018)指出云南民族特色农产品电商面临着基础设施、应用型人才、电商意识、少数民族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产业化水平以及品牌意识不足等问题;而候振兴和闾燕(2018)则指出甘肃省农产品电商也存在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缺乏第三方的电商服务、运营成本高、产品局限性强、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交易信用问题。张冬青和张冬梅(2009)指出农产品电商信誉体系建设滞后;胡俊波(2011)强调交易过程面临道德风险;同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法治保障(成晨和丁冬,2016)、农产品品质标准不足(郑红明,2016)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农产品电商法律法规问题。很多学者如张胜军等(2011)、刘渝峡(2015)、成晨和丁冬等(2016) 都指出我国农产品电商法律法规体系缺失问题。

农产品电商的政府政策问题。郑红明(2016)指出以政府为导向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存在阻碍电商企业独立参与市场运作的问题;蓝海涛和周振(2018)则指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不顺畅、缺乏协调机制、政府部门作用不明确且农业公共服务的网络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卢小平(2018)指出由于政府政策偏差,也会导致县域农村电商的重复建设问题。

2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内容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体研究

从整体上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相关理论、模型与方法,发展模式与系统构建,发展方案与建议等。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作用。胡天石和傅铁(2004)认为在整合资源与流程形成高效产业链后,农产品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来获得价值;王珂等(2014)研究“菜管家”线上与线下渠道并存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实证电子商务能明显减少农产品流通费用并推动农业产业化;鲁钊阳和廖杉杉(2016)实证发现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显著。

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的理论、模型与方法。鲁钊阳和廖杉杉(2016)以有序Probit模型研究影响农产品电商不同融资方式选择的因素;林家宝等(2018)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了环境不确定性下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候振兴(2018)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采纳实施的影响因素模型;李蕾和林家宝(2019)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开发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才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模型。

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与系统构建。杨静等(2008)提出了三种改良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张冬青和张冬梅(2009)研究了农产品电商的电子拍卖模式及其技术实现;于红岩等(2015)研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与运作机制,实证研究了涉及平台搭建、服务及互动协作的三个维度的农村电商O2O模式;李杰义和周丹丹(2016)通过农业产业链的价值分析,以基于龙头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以产后加工链环和产后销售链环为关键链环,采用以加工企业和物流中心为主导的整合模式,构建出农业产业链的价值整合框架;冯亚伟(2016)则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供销合作社为主体、农民合作社为主要参与群体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张士华(2016)构建基于云平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以云计算作为数据高速传输和信息共享的支撑,以供应链上各节点的集成来构建多层次协作关系与高效联动反馈机制,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王胜和丁忠兵(2015)研究了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指出应努力推动其向更加有序、稳定、成熟的方向发展。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案与建议。赵苹和洛毅(2011)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应以提高农民收益、服务消费者为落脚点,最终形成生产、采购、销售、配送的闭环运作;胡俊波(2011)提出应培养经济人以补充卖方信息链、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加快建设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交易信用体系;王美舒(2011)研究了物联网发展与应用、农产品滞留问题,并提出应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建议;成晨和丁冬(2016)提出开发适合安全的信息服务网络应用、开发结合4G网的创投与认租模式、紧抓农产品配送难题并且重视品牌个性化与专业化服务的建议;谢天成(2016)则提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引领农村电商发展;刘静娴(2018)研究了两个典型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提出了发展农村电商的建议。

2.2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分类研究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细分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详见表2)。

表2 分类研究内容汇总

(1)基础设施、人才、意识、政府政策、标准化与同质化等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王沛栋(2016)认为应重点培育专业实用人才、增强农民互联网意识与技能、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完善财政、金融、土地、费税等政策支持体系、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发展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郑彤彤和王雅鹏(2017)则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化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而刘根荣(2017)指出寻找新电商模式、加强市场治理体系和规范市场秩序;童云(2018)认为应进行整体规划、推出标准化和差异化策略、完善农产品电商保障措施。

政府政策。骆毅(2012)指出制定政策时应推出相关标准规范,选择性扶持电商企业,鼓励对优势农产品的质量管理,推动优质优价环境形成;在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能基础上,蓝海涛和周振(2018)提出优化补贴结构方式并提高补贴效率、增强基础设施和装备支撑、加大多边银行信贷支持,并且引导民营经济主体加大投资;鲁钊阳(2018)研究了政府扶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有效性,实证了其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2) 法律法规

郭海霞(2010)指出应对维护农民经济权利、教育权利、网络安全的法律制度及配套体系进行完善;而刘渝峡(2015)则建议“尽快出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人条例》、逐步修改《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等以强化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合同的规范、细化《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补充《刑法》出台对农产品电商交易中犯罪行为进行刑事制裁的条例”。

(3) 农产品物流(流通)

流通体系与模式。盛革(2009)提出建立以虚拟批发市场为核心、有形批发市场兼营和多种中间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全面协作型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武晓钊(2016)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重构地级市域范围内的农村商贸流通新体系;柳思维(2017)用农村电商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要以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及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以县级公信力整合农村的流通资源,加强农村中心镇建设并发挥邮政网络优势;刘川锋(2018)以公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来解决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和质量安全问题;卢小平(2018)以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供应的思路来推动后发地区的农村三级电子商务及配套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赵大伟等(2019)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跨界融合与集成服务,提出“OAO模式+市场流通+休闲服务”的实现模式。

流通渠道建设。赵晓飞(2009)提出从参与主体、渠道关系、流通业态、流通手段、政府政策支撑体系等层面进行创新,提高流通渠道的运行绩效;而马晨和王东阳(2019)则指出应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实现精准化服务、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推动新时代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以此为基础拓宽高价值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农产品物流研究。赵志田等(2014)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实证农产品物流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而物流信息技术是最关键问题;王娟娟和王瑞(2015)构建农产品云物流完善食品安全体系模型,发现正向演进机制与反向反馈机制对食品安全问题有显著效果;何小洲(2018)运用Malmquist指数和DEA-BC2模型研究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建议制定全国性战略规划,用科技创新缩短东中西部的差距。

对策建议。王娟娟(2014)提出让云成为农产品商流与物流的纽带,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农产品云物流的探索,建议通过加快农产品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现代化物流人才以及推进物流专业化建设来推进农产品云物流;李曼(2018)研究了差异化农产品,建议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推动偏远乡村农产品上行差异化战略。

(4)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樊西峰(2012)提出建立价格需求信息中心和现代化冷链仓储基地并加快组建农业合作社与产业化公司的建议;为了解决生鲜农产品滞销问题,刘一江等(2015)将电子商务与传统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结合,提出能降低农产品价格的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新模式;刘建鑫(2016)则指出应实施重点扶持政策,加强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改造生鲜电商供应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鲜电商成本。

生鲜农产品流通。陈镜羽和黄辉(2015)认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的利用、健全行业标准、鼓励第三方冷链企业发展、政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刘刚(2017)指出通过生鲜电商物流服务创新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能力、提供新的物流服务产品;通过比较多种流通模式,石岿然(2017)指出农超对接模式最具发展潜力,既是农产品销售的平台,又能让生产者和零售型超市实现双赢。

生鲜农产品电商研究。何德华(2014)构建我国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对产品安全与质量的预期、网站信息丰富度的显著影响;林家宝等(2015)构建了水果电子商务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发现水果质量、感知的价值、物流服务质量、网站设计质量、沟通和信任倾向的显著影响,其中水果质量和感知价值的影响最为突出;向敏(2015)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农产品流通和电商企业竞争能力;而徐静等(2016)研究了在信息可追溯条件下生鲜电商决策的“经验背离”现象;田刚等(2018)测度了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技术效率,发现其技术效率很低、大多数投入存在较大浪费、产出不足而且普遍盈利困难,还实证研究发现效率型和新颖型生鲜电商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都存在正向影响;韩丹等(2018)研究了生鲜农产品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指出电商企业应提高网购系统易用性、提高消费者的网站熟悉度并降低其风险感知,而政府应完善有关生鲜电商的法律法规。

(5) 农产品电商平台

张胜军(2011)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平台、第三方平台与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高电商服务的层次、完善农产品电商的相关配套体系;刘静娴和沈文星(2016)则构建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电子商务平台,研究了平台各交易主体的职能、平台运营及子系统功能;进一步的,胡文岭等(2016)提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构建集产销和服务为一体的供应链动态联盟;在跨境电商平台方面,陈祖武(2017)提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来降低农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助推农业产业升级以及规避出口壁垒。

(6) 地区 (区域) 农产品电商

对新疆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王冬霞(2013)提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特色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体系、优化电商平台服务突出创新应用和建设高效的信息流;通过对江西赣南某市的调查研究,王俊文(2016)指出从农产品电商应该从传统向新型、从单向往双向、从个体向区域转变;对于湖北省农产品电商产业升级,郑彤彤(2017)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制定人才引进政策与创新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对甘肃省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政策进行研究,候振兴(2017)指出应完善发展政策、打造促进其发展的行政推进体系、加大政策扶持与落实力度、降低政策实施门槛、优化政策工具和完善政策体系;对吉林省农产品电商生态系统理论模型框架的构建,郭坤等(2018)探讨系统内因子作用机制,建议扶植龙头企业、培育创业能人、建设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区和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为了促进云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张新洁(2018)指出应提升物流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注重特色农业产业化水平升级、推出“云系”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电商O2O模式并完善相应的人才智库;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于菊珍(2017)提出可以探索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机制与模式;对于山西省农产品电商营销,李爱萍(2018)指出制定《山西省网销农产品标准2020》、加强品牌运营维护、打造信用体系以及多样化的农产品网销模式。

郑红明(2016)研究基于政府导向的韶关市农产品电商发展思路:发挥电商企业的作用、营造发展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并降低物流成本;郁晓和赵文伟(2016)研究“遂昌模式”提出打造县域农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以县域农业电商综合服务商、镇级枢纽和村级服务站为核心主体,建立双轨道农产品供应机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姚庆荣(2016)研究了“江苏沙集模式”等八种农村电商模式,发现存在两种主要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国家投入、官办平台的自上而下的模式和以市场驱动、市场主体自主投资、利用市场化电商平台的自下而上的模式,两者直接影响我国农村电商的长足发展;年志远等(2019)研究华北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效率,指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驱动力已由廉价劳动力驱动转向技术与智力驱动。

(7) 电商扶贫

刘同德(2016)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淘宝”项目,虽然缺乏农村电商基础,在短期内对扶贫工作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却为贫困民众脱贫致富创建了一个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有激发更深层次农村经济变革的可能性;而颜强(2018)对电商精准扶贫进行详细阐述,将电商扶贫与贵州本地的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由政府主导、第三方组织与贫困户参与的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对于如何实现电商扶贫,张夏恒(2018)提出在产业、教育与电商扶贫协同推进的同时,注重政府、企业与个人的示范效应,依托电商平台与技术支持来夯实基础设施,实现多元协同运作。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其中东部发展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不足的问题在未来仍然会持续,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阻碍。农产品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仍需稳步推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提高广大农民的电商意识,引导农民的电商观念,以电商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带动农产品上行,拉动乡村振兴战略。生鲜农产品电商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冷链物流,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损失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冷链物流的发展是降低物流各环节损失率的有效保障。农产品电商主体的产品同质化程度依然很高,如何避免同质化问题仍需好好研究。农产品标准化仍需稳步推进,如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同样需要进一步研究。食品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仍未建成。物流流通成本高,如何控制物流成本,降低农产品电商主体经营风险,仍需研究。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是极其有效的扶贫方式,如何推进使其真正成为广泛应用的手段,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结合本文的研究,展望未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可以看到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这些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而这些问题在未来依然是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关注。目前我国农村网民比例低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此外,从本文的研究内容来看,未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还将继续融入诸如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云计算、云物流等新技术、新理念,而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必将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更快发展。

4 总结

本文从我国学者近15年来对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研究出发,选取了中国知网上的CSSCI刊物文章进行综述性的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以及不足与展望。纵览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15年来的研究进展,研究内容深度不断提高,研究内容广度不断扩充,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从本文研究的内容出发,可以构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体系框架。以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农民农产品电子商务意识培养等为体系的结构基础,以政府政策为引导方式,以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为规范方式,以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以及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冷链物流发展、全产业链物流流通模式构建为手段,同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新的手段与方法为技术支持,以农产品电商扶贫等为应用方式,最终以推动农产品上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推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为目的,来构架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体系框架。

图2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体系框架

猜你喜欢
生鲜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亚洲生鲜配送展
亚洲生鲜荟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