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家训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

2020-03-15 22:40孙亚明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
关键词:郑氏家训传承

摘   要:“江南第一家”郑氏家规的精髓体现在:一、以德治家,孝义当先;二、勤政廉洁,睦邻济贫;三、俭以持家,注重教育;四、家政管理,赏罚分明。我们要修身养性,崇尚读书,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多种路径弘扬江南传统家训,使之发扬光大。

关键词:郑氏;家训;规范;传承;价值

家训又称家诫、家诲、家范、家约、家规、家教、庭训,是长辈对子孙立身行世、持家治业的垂诫,是一家之法,家训对个人的处事原则和言行举止等有重要的教化作用。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历史的演变精彩纷呈,家谱中记录了许多“修身”、“齐家”、“敬业”、“处世”的箴言,让子孙奉行,促进全社会良好家风的养成和实践,成为治家兴国的宝典,其中的精品流芳百世。家训或单独刊印,或附于宗谱。

从先秦到明清,家训随着家庭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完善,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数不胜数。其中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当属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北宋司马光的《家范》和宋濂的《郑氏规范》。历史上一个家族累世同居共食被朝廷旌表,可称“义门”。浦江县郑宅镇很小,名气却很大。郑氏家族自南宋落户浦江,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炊共食达300多年,井然有序,族人最多时有3000人。郑义门聚族而居、和谐共处的气象足足延续了十五世,实属难能可贵,其中《郑氏家规》功不可没。《郑氏规范》经过数代人的创作、增删和修改,由58则扩展92则日趋完善至168则。

明太祖朱元璋看重郑氏家族孝义当先、耕读为本的家规,在明法中引入诸多郑氏家训的内容,亲赐"江南第一家"牌匾。“江南第一家”有九座牌坊集中在古镇入口处,气势恢宏。。九座牌坊亦含郑氏义门九世同居之意,分别写着“江南第一家”、“孝义门”、“三朝旌表”、“有序”、“恩德”、“麟鳳”、“取义成仁”、“礼部尚书”和“九世同居”。每个牌坊都有一个故事,最为人称道的是郑德珪和郑德璋两兄弟为义争死、取义成仁的故事。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认为,江南是指吴文化地区,以明清时期苏、松、太、常、嘉湖五府一州为主,也包括杭、镇两州的部分地区[1]。郑氏家族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是明朝典章的蓝本,巩固了中国古代的家族制度,促进了良好家庭风气和人文环境的培养,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稳定和儒家思想文化的教化实践起了积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家训的一座丰碑。我们要探讨郑氏家规的精髓,修身养性,崇尚读书,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多种路径弘扬江南传统家训,使之发扬光大。

一、《郑氏规范》的亮点

(一)以德治家,孝义当先

郑氏始祖郑绮,侍奉因患病长期卧床不起的母亲三十多年,以纯孝被《宋史》载入《孝义传》,孝感泉的故事广为流传。郑绮当年自感将不久于人世,遂召集子孙到自家祠堂,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这句嘱托,开启了郑氏家族十五世以德治家、孝义为先的故事。《郑氏规范》的作者郑文融等认为,“既称义门,进退皆务尽礼。”[2]郑氏家族作为“三朝旌表”的大家族,历经宋元明,是践行儒家文化的典范。郑氏家训注重修身养性,“以仁义二字铭心镂骨”,倡导族人“处事接物,当务诚朴”,[2]严格要求子孙言谈举止必须符合礼仪,凡事不得轻浮。其中的《男训》有云:“何谓积善?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家规明确当别家迫不得已变卖家产时,郑氏族人要为对方子孙着想,尽数给足价钱,不可乘人之危。诸如此类很多细节体现了郑氏族人的宅心仁厚。家规要求族人对子女的择偶标准强调道德至上,规定“婚嫁必须择温良有家法者,不可慕富贵,以亏择配之义”。[2]

郑氏家规规定了对族人的日常生活,早晨以敲钟为号,集中于“有序堂”听取族长的训诫,向还没有成年的男孩和女孩朗诵弃恶扬善、家庭和睦的言论。《郑氏规范》强调不仅要体恤族人,资助缺粮者、不能婚嫁者,宗族子弟免费上学;还要救难怜贫、和待乡曲:借给乡邻粮食不收利息;经常周济鳏寡孤独无以自存者;收贮药材,治邻族疾病;尽力修桥补路,方便行人;夏天在交通要道设一两处茶水供应站,招待路人。郑氏家训要求家人体谅佃户的辛苦,不得增加田租数量,对佃户和仆人要多加关照。要宽厚待人,提倡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他人起冲突时首先要反省自己。一言以蔽之,《郑氏规范》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

(二)勤政廉洁, 睦邻济贫

浦江孝义门郑氏世代清廉,被誉为“廉俭孝义第一家”。郑氏家规立专门条目对走向仕途的子孙进行训诫,教育子孙“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不可留恋,俸禄有余则交公,“不宜持贵自尊”[2]。要报效国家,体恤百姓,“不可一毫妄取于民”[2],严惩贪官。子孙如果贪赃枉法,会被宗族除名,死后牌位不得入祠堂。倘若被“削谱黜宗”,就会在家族内遗臭万年,被认为是愧对列祖列宗的罪人!此规对郑氏族人相当严厉,也十分管用。

从宋、元到明、清900 多年来,郑氏家族有173人出仕,官位最高者位居礼部尚书,郑氏子孙中竟没有一人因贪墨而罢官者,令人惊叹不已。郑氏家族廉洁的门风与 《郑氏规范》168条家规中有44条讲到“廉”不无关系。郑氏家规多管齐下,抓廉政建设。一是注重人才选拔,廉洁至上。如,第五十七条规定:“择廉谨子弟二人,收掌钱货。” 第五十八条规定:“ 择廉干子弟二人,以掌营运之事。”二是注重教育引导,劝善弃恶。如,第二十八条规定:“立《劝惩簿》,令监视视掌之,月书功过,以为善善恶恶之戒。”第二十九条规定:“造二牌,一刻劝字,一刻惩字,下空一截用纸贴何人有功,何人有过,既上《劝惩簿》,更上牌中,挂会揖处,三日方收,以示赏罚。”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惩戒严格。规范中设置了不孝罪、削名、出之和告官等种种具备法律性质的家法条文。如,第十八条规定:“子孙有赌博无赖及一应违于礼法之事,或罚拜或鞭打或于宗图上削其名。”第五十九条规定:“子孙以理财为务者,若沉迷酒色,妄肆费用以致亏陷,家长覆实罪之,与私置私积者同。”

《郑氏规范》提倡族人当互助,兴办义学,冢葬族人及乡人委子孙者,宗人无子择亲近者继嗣,资助无衾与絮者,建义祠奉族人无后者,出借缺食里党谷,给产子之家助粥谷,向邻族施药,修桥补路,不受里党相赠,令监试置推仁簿登载拯救宗族里党事宜。

郑氏家族乐善好施,从吃穿行用等各方面救难怜贫。每年秋收谷价便宜时,买进粮食储备,当乡党缺食、青黄不接之时,按原价卖给乡邻之困乏者,公堂按时接济鳃寡孤独者。设义冢一所,乡邻死亡而无子孙者,赈以棺木,埋于义冢之中。收贮药材,邻族生病,查看症状,认真施药。不计个人得失,资助修筑公共基础设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郑氏家族救难扶贫、体恤邻里、善待雇佣的仁义精神对良好家庭风气和人文环境的培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俭以持家,注重教育

“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2]《郑氏规范》强调成就家业之不易,必须以勤俭朴素为准绳。规定日常生活的具体开销、生活日用品的使用、衣服的置办,不设席、不造饮,让子孙了解农家清贫的生活,常思祖辈创业之艰辛,戒奢戒懒,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严格管理家庭收支,提倡经商以诚为本,以公平合理的方式扩大家族产业。已冠而习学者,若学习不好,可以去巾等以示惩罚。规定子孙年满二十一岁,在学业上未有成就者,跟随族人学习理财之法,为家族经济管理和发展储备人才,真可谓人尽其用。

郑氏家训重视子孙学习文化知识,设立家塾,“当营义方一区,以教宗族之子弟,免其束修”。家里广储书籍,并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规程: 郑氏子弟,8岁入入家塾上小学,16岁进东明精舍上大学,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出正文大义,才允许加冠,成为成人。子弟已冠而习学者,每月十日一轮,要考查经文。郑氏子弟,能背四书五经,并能讲出正文大义,才允许加冠,成为成人。郑氏家族出资创办远近闻名的义学东明书院,供族内子孙免费读书,并聘请时代大儒吴莱、柳贯、宋镰等人执教,希冀子孙兼具圣贤人格和救世济民之才。明代开国大臣宋濂,在郑氏家族执教20多年,宗祠前的柏树为当年宋濂亲手所种。郑氏家族一向注重教化,使族人明理向善。子孙行为规范有早起、饮食、言语、应对、仪态、观书、交结、职业等内容。族内教育规定有广储书籍、迎礼法之士、学前教育、学龄、出就外傅、为学宗旨等内容。

(四)家政管理,赏罚分明

值得一提的是郑氏家训中的家庭管理制度闪烁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光芒,管理体系是宝塔型的,管理人员有18种职务26人,从家长到管理日常事务的典事,下设主记(财务)和通掌门户,通掌门户下又设掌膳、新旧管、馐服长等职位。另专设“监视”,记《劝惩簿》,行日常监督之责,三年轮换。任职并非终身,世袭“家长”如不称职,可经众议罢免,另选 贤能之士,反映出我国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代的遗风。多种职务之间互相牵制,形成一个网络式的多层管理结构。精细的家庭分工和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细则体现了公正透明、相互监督的科学管理机制。成年男子从事稼穑畜牧、园艺和运输等工作,妇女则从事纺织和其他内部事务。收成上缴祠堂。族人每天黎明起床,钟响四下洗漱,钟响八下, 到祠堂聆听训诫。三千多人同时进膳悄无声息,饭后集体出工。60岁以上的人可以退休,由大家共同赡养。

郑氏家规提倡以礼治家,礼法并行。一家之主作风开明,“至诚待下”,以量容人。家长和分掌管理家政的子弟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谨守礼法以制其下”,“常视一家如一身”。郑氏家规对家政事务做了缜密的安排,如“择偶须选温良有家法者”,“娶妇不得铺张”,“丧事不得用乐”等”,“族田之租不可增租”,“正租外不可收加租”。事无巨细,有章可循,确保了家长和各级管理人员实操的公正性,减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大家庭的稳定和团结。郑氏家规赏罚分明,家规明确:“其有立心无私、积劳于家者,优礼遇之,更于《劝惩簿》上明记其绩,以示于后”。郑氏家族以民为本,重视农业和畜牧业,设专门人员管理农业生产和“畜牧树艺”,对佃户关怀备至,实行人性化管理。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郑氏规范》的核心思想,郑氏家训汇集了郑氏家族数几代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精华,其中多数与我们現在倡导的“八荣八耻”相辅相成。郑氏家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哪些路径,使她多维度融入校园,走进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呢?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路径

(一)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思政课;将中华经典诗文、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现有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将中国武术、太极拳、传统竞技活动融入体育课。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情景模拟、演讲、辩论比赛、经典电影观摩、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等,寓教于乐。

(三)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载体,在校园网中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依托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空间教学、建设空间资源课程、建设“中华经典空间教学资源库”、开发精品视频公开课。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导入传统文化元素,如第二课堂活动、校训、美丽校园建设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规划、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团、传统节日主题活动、举办文艺展演活动等 。

(五)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六)将传统文化学术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传授传统技艺;组织开展传统技艺制作大赛;举办职业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表演赛。

让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想方设法使中华传统的优秀家风家训进厅堂、进校园、进讲堂、进礼堂,特别是在孝义节、母亲节、重阳节以及春节集中开展孝义宣讲和实践活动,让优秀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郑文融等.郑氏规范[A].丛书集成初编:第975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5.

作者简介:孙亚明,女,文学硕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中文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课题来源: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江南传统家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研究》(课题批准号:2017SJB0843)

猜你喜欢
郑氏家训传承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制作匠心经典传承酱香古韵
《郑氏规范》中的家庭伦理及其影响
郑氏富贵黄金屋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