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储备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2020-03-17 10:41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汇储备储备货币

(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Reserve)也称“官方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国际性;官方性;流动性;稳定性。其作用主要体现为融通国际收支赤字,维持对外支付能力;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为国家对外借债和偿还外债提供信用保证。国际储备作为一国国际金融实力的重要体现,其构成包括自由储备,主要有一国的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余额;借入储备,主要有备用信贷、互换货币安排、本国商业银行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等。

一、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

我国国际储备的构成最主要的部分为外汇储备,而其中最重要的为美元(包括美国债券和其他美国资产)。自从 1994 年我国进行了外汇体制改革后,外汇储备就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根据中央银行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在 1996 年突破到 1000 亿美元,在这之后的每一年依旧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率,到 2006 年后已经达到了一万亿美元,这一年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直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到 2014 年末,外汇储备总量已经达到 3.8 万亿美元,已跃居世界首位,甚至超过其他各国外汇储备总和。而到了 2015 年至今,外汇储备呈现了下降趋势。

2000年到2015年我国外汇储备变化情况

2016年1月—6月外汇储备的变化(亿美元)

从 2000 年至 2014 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高居不下,到2015 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但从 2016 年 1 月至 6 月外汇储备的变化来看,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国际储备风险分析

1.从国际储备规模理论分析。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就已经十分重视对外汇储备规模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评价储备量是否合理的模型和分析方法,例如:比例分析法,即采用储备与其他一些经济变量的比例水平来衡量储备适度性的方法;成本收益法,即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储备量;回归分析法,即对影响适度储备量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关于适度储备量的经济计量模型;以及 “衣柜效应” 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等等。一是中国国际储备规模分析。我国近年来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作用下已积累了 3.8万亿美元的国际储备,居世界首位。按照常规,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平均不低于三个月的进口额,或者储备与进口之比保持在 25%,保守的估计也是在 30%到 40%之间。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与进口之比已经将近 200%。依据陈德胜等(2005)、孔立平(2006)以及胡智、刘志雄(2006)的研究(文献),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年进口总额 *25%+ 年末外债余额×30%+FDI*10%)×(1+10%)(后一个 10%代表干预性需求)。由此计算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在经历了 1993 年前的严重不足、1994~2001 年的基本适度后,从2002 年起出现巨额过剩。二是国际储备规模不合理的危害。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给我国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第一,外汇储备增长过程导致我国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导权。第二,巨额外汇储备加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且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要减轻外汇占款造成的过多基础货币发行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人民银行必须加大回笼现金力度,或提高利率,但这些操作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如果为了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而增加货币供给,或降低利率,本来就已经极为宽松的货币市场将因此变得过度宽松,从而刺激国内资产市场泡沫膨胀。

2.从国际储备结构理论分析。中国的国际储备从结构上看,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更为严重:一是庞大的国际储备币种单一,造成很大的机会成本。自 2005 年 7 月中国停止只盯住美元的外汇政策后,受美国经济衰退和次债危机的持续影响,美元指数延续下跌走势,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最严峻的一场考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打破汇改以来的高点,累计升值幅度达到26%。而持有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以每年 3 个百分点的投资收益计算,收益率仅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持平,再考虑国内的通货膨胀投资回报将变成每年大约几个百分点的亏损。如果下一步美元不断走软,投资者信心跌落,而引发资本大逃亡,那么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中国。二是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威胁中国财政安全。我国外汇储备除去以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形式外,另外大部分购买了美国的各类债券。截至 2012 年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 1.2028 万亿美元,此外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持有大量海外资产,同样受到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些国债和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值得肯定的是,随着持有美国国债的增长,中国对美国经济及政治影响力日益明显,但同时中国庞大的国际储备乃至经济体系都遭到美国的“绑架”。如果中国作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减持美国国债,将直接影响美国经济,美元加快贬值,使中国现有国际储备进一步缩水,威胁我国财政安全。

三、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建议

(一)国际储备管理原则

国际上公认的国际储备管理原则为:流动性,安全性和赢利性。在我国,结合巨大的国际储备规模和结构欠合理等客观情况,应将外汇储备划分为战略性外汇储备和战术性外汇储备两部分分别进行管理。在具体管理实施中,兼顾安全性、流动性,追求盈利最大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种机会成本损失,就成为中国国际储备资产优化管理的首要选择。在时机成熟时,推进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海外投资和并购,或转为国内投资等),是国际储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国际储备管理建议

1.结构的方面。(1)调整国际储备结构。美国的国际储备中有 75%~80%为黄金储备,而我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黄金储备所占比例则较小。贵金属作为保值变现能力较高的资产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储备的安全性,因此建议适度提高黄金储备的占比。(2)外汇储备货币多元化。我国外汇储备币种集中度较高,因此受美元汇率波动影响明显。建议我国应在新增外汇储备中不断提高非美元资产的比重,稳步降低美元资产比重。近几年,我国与日本、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良好,我国可以利用进出口政策的导向,鼓励境内企业使用欧元或日元等强势非美元货币结算。(3)国际储备资产的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种类包括长期国债、短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等。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就是对以上资产比重进行重新配置,从而使国际储备管理在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之间权衡,找到最佳组合点,达到储备资源的最优配置。

2.规模的方面。我国如在短期内大幅削减国际储备将对国内国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应首先降低国际储备增长幅度,再通过温和的减持手段即 “节源开流”,逐步实现规模的下降。(1)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我国汇率政策改革已初见成效,同时人民币已经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初步实现国际化,2012 年末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 2.88 万亿人民币。(2)鼓励进口和对外投资。为进一步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我国应该适度调整进口政策以及对外投资政策,刺激境内企业扩大进口规模和境外经营投资规模。既有利于减少我国常年的贸易顺差,同时解决我国资源和基础原材料缺口以及满足战略物资、能源储备需求,进而促进我国生产技术升级和生产力的提高。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还未完全消除,我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巨大的国际储备规模和欠合理的储备结构使其难以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因此,无论从我国的自身经济安全和利益角度考虑,还是从全球大环境考虑,我国都应当重视国际储备的优化管理。

猜你喜欢
外汇储备储备货币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古代的货币
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31399亿美元
古代的货币
黄金和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黄金和外汇储备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