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创新中促进认知

2020-03-17 06:23胡燕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8期
关键词:困惑促进思考

胡燕霞

【摘 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效地实验探究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用实验数据和现象,来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困惑;思考;实验;创新;促进

新课程改革走进我们的教学,已经有些年头了。一路走来,我们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透彻,同时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先来看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四单元3课《食物的消化》一课中的“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这个实验。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运动的。

对于“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问题是学生学习消化系统的“盲区”,无法直接观察、感知,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必须通过模拟实验才能很好地让学生迁移认识食物在消化道里怎样的“蠕动”前行的。

书上的原实验是用漏斗模拟口腔,软塑料管模拟食道,塑料膜模拟胃,用袜筒模拟肠道,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然后用潮湿的碎馒头和乒乓球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排出。

但是我们在演示和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现原实验一些不足:第一、实验不能一次模拟成功,它要分为两个部分,从口腔到胃一段用潮湿的碎馒头表示吃进的食物:以小肠为一段用乒乓球代替肠内的食物。这样给领悟能力差的学生的认知造成一定的困难,认为食物怎么在吃进去过后形状还要发生变化。吃进去的是什么就应该是什么。而不是把馒头又变成了乒乓球这样的固体来演示。第二,乒乓球块为固体,并且个儿较大,蠕动现象不明显,向下行进也不顺利。第三、模拟实验中消化器官展示不够完善,没有很好区分出肝脏、小肠、大肠、肛门,也无法完整表达食物的去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多方寻找替代材料,大胆地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用大针筒模拟口腔,推压针筒模拟吞咽的过程,软塑料管模拟食道,输液袋模拟胃,用手挤压输液袋模拟胃蠕动,小针筒模拟肝脏,输液管模拟小肠,稍微粗一些的软塑料管模拟大肠,番茄酱模拟食物,小针筒注射入的绿色液体模拟胆汁。

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多个优点:首先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食物是通过蠕动的方式慢慢前行的,而且蠕动效果非常明显;其次是使各个消化器官更加直观和完整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认识各个消化器官,进而更清楚地认知食物在消化道中是怎样“旅行”的,把食物的运动轨迹看得一清二楚。再则实验器材易得,实验操作也简单方便,利于开展分组实验,有推广价值。

改进后的实验不仅而且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原来实验中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而且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有效地完成了实验目的,很好地帮助的学生认知食物在消化道里是怎样运动的,可谓是一举多得。

再看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建桥梁》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平板桥、拱桥、斜拉桥的承重力有什么不同。

书上出示了这三种不同形状的桥:平板桥、拱桥、斜拉桥。教材要求我们探究这三种不同形状的桥的承受力有什么不同。书上的实验是用木头做的桥墩,用钩码来承重力的大小。如图:

在预做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问题,使得这个实验不好操作。后来,通过反复思考,和孩子们一起,对实验进行了一些创新。

问题一:现在的孩子锻炼机会少,动手能力很差,如果让他们用木头做桥墩,学校没有相应的材料和工具,也非常地不安全,而且也做不好,必须要家长或老师动手做。这样一来,就又失去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初衷。

解决办法:怎么办呢?能不能找到既简单又能操作的办法?同学们能够自己做的起的桥?于是,我思考,是不是可以尝试换种方式,不要总是自己去想,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找到切实可行解决的办法。于是,我刻意安排了半节课给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建桥墩的问题。

經过同学们的一番讨论,他们各自想出了自己的办法,回去后也分组做出了各种桥,有的用木头做的,有的用纸棍做的,有的请家长用不锈钢做的,还有的用香烟盒子和纸箱壳子、棉线做的。

我把这些桥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同学们在这些桥中选一个取材容易,又好制作的。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最后一种烟盒桥的操作性很强,一桥可变三种形状的桥。于是,我向各个组介绍了制作烟盒桥的材料和做法。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让同学们每个人回去做一个。这样,做桥墩的问题解决。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本来测一次就可以比较出结果的,我却设计了让他们每种桥梁的承重力,都要测量三次,再算平均值,最后通过比较实验测出来的数据的平均值来分析得出结论。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遇到困惑时,我们要积极思考,努力对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进行大胆创新,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更新实验器材,给学生创造较好的实验条件,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探究,像小科学家那样,在探究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认识,获取正确的科学知识,体验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逐渐形成善于质疑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会用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以此实现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小科学新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小学)

猜你喜欢
困惑促进思考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