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

2020-03-18 01:16曹春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初中德育生活化

曹春娣

摘  要:本文对初中德育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表述,提出了运用三种方式来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首先,加强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其次,加强学校生活,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最后,加强社会生活,提升学生德育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初中德育;生活化;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5-0005-01

传统的初中德育教育已经脱离了学生们的生活,使学生提不起兴趣,导致其有效性明显降低。实现初中德育的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参加各种生活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1.德育是什么

德育指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初中生活进行德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质,让他们学会为人处事,学会交友。但是这对初中的学生们来说并不简单,需要从学生们的生活中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锻炼。现今在初中德育主要是理论较多并且脱离了生活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了学生们学起来枯燥无味,并且不易读懂难以产生兴趣。学校的德育只局限于道德方面和价值的解说,没有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了解初中生们的心理想法,违背了学生们客观的发展规律,导致其实用性较低。

(2)德育模式单调乏味

德育存在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单向传输,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只能沦为听众,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各种观念。这种单向传输的方法只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并且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而如今,德育变成了一门必修课,但是却只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只照着课本讲解,抽象地解读课文的意思,学生们缺少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让德育走入学生心里变得不大可能。德育的培养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德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们的素质问题,让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渐渐形成正确的观点。老师们应该采取各种各样的德育模式,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让其接受,从而渐渐促成身心发展。由于德育的方式十分广泛,因此可以结合到生活中。

3.实现初中德育生活化的策略

(1)加强家庭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德育需要加強家庭生活,让学生引发对自身的思考,使其提升思想方面的认识。家庭是每个人最熟悉的环境对于学生的锻炼是非常适合的地方,将各自生活的案例放入德育方案中,能使学生陷入深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对学生布置孝心活动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家人们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由于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导致每个人选择的节目也各不相同,而有的同学会霸占遥控器,不让换台,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是如何做的呢?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同学们积极思考进行讨论。有的认为,因为他们喜欢我让着我,所以会让我看自己喜欢的节目;有的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家长们,光看自己喜欢的太自私;有的认为,这是个生活小细节,能够体现出我们是否尊重家长,为他们着想。由此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不大相同的,但却形成了一种道德共识。当然这比老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好得多。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问题,带领学生去解决问题,提升道德认知。

(2)加强学校生活,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也体现在了在校的表现和行为上。学校应按照学生的自身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可以将各种活动作为载体。从学科中寻找可以进行德育的地方,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例如,让学生们自主分配怎样打扫卫生,分配到个人,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意识。对一些小组进行评选最优,提高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和意识。在校园活动中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参加创作、英语、写作、跳舞、竞赛等活动,营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氛围,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比如,举办以革命方面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使同学体会革命的不易,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素养。

(3)加强社会生活,提升学生德育的动手能力

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加有关道德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将这些优秀的品质联系到生活中并得到良好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可以进行德育的机会和资料,学校和老师应该适当的引领学生走到社会中参加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给老人做饭,为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们聊聊家常,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愉快,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提升道德修养水平。

4.结语

在初中时期培养德育应该从初中生们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来考虑,学校应提供适合的生活情景来加强学生对其理解能力。同时也要与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相互联系并且开展德育活动,只有与其联系才能促成学生对其自身道德能力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于玲.生活化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29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172-173

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2018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Y[2018]G306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初中德育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