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连塔煤矿新副斜井工业场地总图规划设计

2020-03-20 04:54
山西建筑 2020年5期
关键词:场区井口坡度

任 永 强

(鄂尔多斯市神东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1 工业场地概况

补连塔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之东南,东胜煤田中南部,始建于1986年,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设计生产能力为0.6 Mt/年,随着矿井系统逐年改造,产量逐年提升,截至2014年矿井核定能力已达25.0 Mt/年,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能力最大的井工矿井。现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且人员、车辆拥挤,给安全管理造成较大压力,鉴于此,需新建补连塔煤矿新副井工业场地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满足矿井产能提升的要求。新建副斜井场地位于现有补连塔煤矿工业广场的西部,直线距离约5 km,该场地的东侧为李家村农家院和南风井工业广场,北侧为伊乌公路(X626)。西北侧紧邻现状220 kV变电站。规划范围内为丘陵沟谷地貌,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南北最大高差约60 m。自然地面最大坡度达15%左右,平均坡度为8%左右。基地内有一条宽约100 m,深约15 m的深沟从西北至东南方向贯穿场地。

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矿井总平面布置原则[1]:

1)以人为本,按煤矿长远的发展综合考虑,为煤矿职工提供安全,舒适,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2)满足工艺布置和交通运输合理的前提下,实现功能分区明确,贯彻节能节地的方针,场地布置紧凑,功能相近的建构筑物尽可能采用联合布置的方式,以节约用地,减少压煤。

3)实现人流及物流分流,将相互干扰减小到最低。提高绿化率,注重景观建设。通过绿化带分隔及采用新技术等手段减少生产区对环境的污染。

4)联建楼等单项工程设计考虑人员走动距离最短;物流系统设计考虑使物料搬运的成本最低,避免相互交叉和折返运输,生产效率最高。

5)因地制宜,布置适当的绿化设施,改善厂区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构建绿色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2.2 总平面功能分区

工业场地总征地面积(包括后期预留发展用地、进场道路、护坡及截排水沟等)33.69 hm2,场区用地面积22.14 hm2,规划生活区用地5.5 hm2。结合补连塔新副斜井工业场地地形地貌及外部运输、井下开拓、供电、地区风向及环境等条件,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经过多方案筛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布置,按功能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划分为规划生活区、场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库房及材料设备堆场区、公用设施区、龙门吊场地及大件设备堆放区共计五大分区[2],如图1所示。

规划生活区位于整个工业场地的北部一平台,该区作为项目规划生活区,占地面积5.5 hm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位于场区中部偏西侧,辅运平硐井口南侧,初期布置灯房浴室及任务交待联合建筑、食堂、外委队设施场地;在灯房浴室及任务交待联合建筑东北侧预留后期生产管理综合楼、职工宿舍等行政办公生活设施用地。该区靠近人流出入口,为矿井生产指挥,人员集散地,在创造美观建筑立面基础上,配以广场、花卉、草坪、树木,形成环境优美的场所。

库房及材料设备堆放区布置在工业场地中部辅运平硐井口东侧位置,辅运平硐井口北侧布置井口广场硬化场地,井口东侧,预留场前区南侧自西向东、由北向南布置10 kV变电所、区队材料库、胶轮车库、器材库、材料中转场地,器材库中设置了地面消防材料库;该区和场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公用设施区共同构成整个工业场地的核心区,均布置在场地中部区域;分区内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分区间人流、物流交通联系方便。

公用设施区位于场地中南部,10 kV变电所布置在预留场前区南侧、灯房联合建筑东侧,生活消防水泵站、日用消防水池布置在库房及材料设备堆放区南侧,外委队设施区东侧,锅炉房布置在外委队设施南侧,TBM始发洞口西侧。本区靠近场区主要用水、用电、供暖负荷中心,外部电源接入场区方便;区内建构筑物布置紧凑、合理,与场区其他建构筑物及设施距离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龙门吊场地及大件设备堆放区位于场地南部,自西向东布置井口空气加热室、材料中转场地、支架堆放场地、龙门吊场地、管路及皮带件处理场地、风筒清洗晾晒场地等。该区是场区大件材料、设备地面主要堆放场地,靠近井口布置,方便材料设备上下井,上下井运输距离短。

2.3 总平面布置特点

随着工业场地建设理念的不断创新发展,工业场地内功能相近、联系密切的建筑单体合并布置为一个整体建筑,成为联合建筑,如浴室、灯房、入井安检、地面急救站、任务交代联合建筑。这种布置方法科学合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从用地方面比较,联合建筑有利于缩减场地内的建筑项目,使工业场地布置更加紧凑,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用地。充分贯彻了节能节地的大政方针。从工程建设投资方面比较,由于联合建筑占地面积小,相应的土方量、管线工程均减少,有利于节约投资。从厂区布置来看,联合建筑与分散的单体建筑相比较,布置简洁高效、井然有序。从厂区建设景观来看,高大的联合建筑有利于改善工业场地落后的面貌。

3 工业场地竖向设计

3.1 竖向布置方案比选

规划范围内为丘陵沟谷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南北最大高差约60 m。自然地面最大坡度达15%左右,平均坡度为8%左右。场地内有一条宽约100 m,深约15 m的深沟从西北至东南方向贯穿场地。设计中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对比:方案一:以辅运平硐井口处标高1 251.50为控制高程,将整个厂区按平坡式布置,由北向南坡度0.8%,由西向东坡度0.5%;方案二:台阶式布置,将整个厂区按功能分区划分为三个台地,规划生活区为上台地,控制标高1 269.00,自北向南坡度为0.8%,自西向东坡度0.8%;将场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区、库房及材料设备堆放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布置在中台地,控制标高1 267.0;自北向南坡度为0.5%,自西向东坡度0.3%;将辅运平硐井口大件材料及设备堆放区布置在下台地,以辅运平硐井口处标高1 251.50为控制高程,自北向南坡度为0.5%,自西向东坡度0.5%。两台地间设置挡墙或护坡连接。通过计算,两方案的土石方量及厂区主要边坡防护、排水设施工程量见表1。

表1 竖向设计方案主要工程量经济比较表

分析比较,方案一中厂区北侧规划生活区的地面标高为1 255.70,与场外道路小大线路面标高相差29.70 m,不便于入场道路的接入,且进场道路路肩需新建大量挡墙设施。综合经济性及布置合理性两方面考虑,场地竖向设计选用三平台台阶式布置。

3.2 场地防排洪设计

根据《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工业场地及井口的防洪标准按百年一遇设计,其中井口需按三百年一遇校核,重要的变电所也按三百年一遇校核。本工程按设计重现期P=100年计算,P=300年验算。

场地西北及东北部均为较高的山丘,且有最高20 m左右的挖方,植被覆盖不良,降水极易形成洪流迅速排泄,造成灾害。为保证场地安全,在场地外围西侧、北侧及东侧部分地段设置排水沟,排水沟设防标准P=15,最终将雨水引至场地东南侧深沟中。

本工程厂区内暴雨强度参照榆林地区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如下:

(1)

暴雨强度重现期按P=2年设计。排洪、排雨水沟总断面计算,厂区外排洪沟总洪峰设计流量Q1=1.9 m3/s,厂区内雨水设计流量Q2=2.9 m3/s,总排雨水沟设计流量Q=4.8 m3/s,排洪沟超高保护设为0.4 m,故总排洪沟尺寸为B·H=1.5 m×1.6 m,坡度为5‰时,排水能力5.04 m3/s(>4.80 m3/s),场地不受洪水威胁。总排水管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直径1.5 m,坡度为5‰,Q=4.997 m3/s(>4.80 m3/s),满足排水要求。

4 工业场地管线布置

为方便施工,管线敷设从道路至建筑物基础按下列顺序排列:即排水管道、给水管道、热力管道及电力电缆。除热力及电缆管线采用管沟外,其他管线敷设方式均采用直埋,满足覆土厚度及冻土层位要求。管线综合布置中发生矛盾时,一般按下列原则处理:临时性的让永久的,有压的让自流的,可弯曲的避让不可弯曲的或难弯曲的,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施工工程量小的让施工工程量大的[5]。

工业场地内主要管线有给水、排水管、洒水管、电缆沟、电力电信管、热力管沟、排水沟等管沟,场地冻土深度为1.50 m,管线主要沿道路布置,采用地沟和直埋两种敷设方式。本次设计主要布置的管网有:供热管线、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电缆、照明电缆及通信电缆等。供热管线、生活消防水、生产新水均沿各主干道路一侧直埋敷设,并根据需要接入各建构筑物;生活、生产排水沿各道路中心线直埋方式敷设,各建构筑物的排水均就近接入主排水管网。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沟和直埋方式敷设。通讯电缆尽量沿电力电缆路由敷设,敷设方式与电力电缆相同。

5 工业场地绿化

工业场地的绿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矿井的面貌和形象,结合工业场地的建筑平面布局,厂前区绿化设计选择种植色彩绚丽的丁香、榆叶梅等观赏价值较高、耐修剪的常绿树木。对于联建楼井口广场,景观设计采用布置小游园,修葺小径,布置园林小品,使场前区具有浓厚的绿化氛围和优美的环境,呈现出春有鲜花夏有荫,秋有果实冬有绿的生态景观[6]。

对于辅助生产区周围的绿化,合理利用周边的空地,种植高大的灌木和落叶乔木,浓荫蔽日,环境幽静,也便于消除疲劳,净化空气,增加空气的湿度,减少尘土飞扬,使工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在道路两侧设计种植高大的国槐、新疆杨等稠密的乔木,构成行列式的林荫道,有遮阳效果。

6 结语

科学合理的工业场地总图布置能使整个生产系统流畅、高效地运行,为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基础条件。在满足工艺要求、节约用地、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减少工业场地建设工程量是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6]。如何把这些基本原则贯彻到具体的设计之中,则需要设计者勤于思考,科学规划,合理布置,将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多方案比选后得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笔者积累多年在神东矿区的总图设计经验,并结合补连塔煤矿新副斜井工业场地自然环境、生产工艺及外部条件,在补连塔煤矿新副斜井工业场地总图设计中,采取了优化场地平整、联合布置建筑、局部优化边坡防护设计、绿化美化场区环境等设计思路,探索出了特大型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的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希望对类似工程设计能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场区井口坡度
井下节流预防井口装置抬升技术研究
探究高速公路服务区场区优化设计
Aqueducts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794例急诊患者超声结果分析
标准化奶牛场的场区规划与建设
一体化井口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地面工程中的应用
井口之蛙
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