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2020-03-21 04:40朱小丽李子华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徽师范大学院校专业

朱小丽,李子华

(1.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教务处,安徽 芜湖 241008;2.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办公室,安徽 芜湖 241008)

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这是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2002年开始,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序幕。此后,各种形式的创业讲座、创业沙龙、创业比赛等创业教育活动在高校开展起来,创业教育逐步得到政府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意志。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首次提出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着力推动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发挥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有效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通发展”[2],明确将高等院校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领军主体之一。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业教育实施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改革的成败。本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为切入点,尝试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研究与审视:对创业教育内涵的再认识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1947年哈佛商学院迈赖斯·迈斯(Myles Mace)教授开设的第一门创业课程《初创企业管理》[3]。关于创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创业教育之父”杰弗里?提蒙斯(Jeffry.Timmons)教授认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4];我国学者李炳安提出“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主要涉及经济领域”[5](P6)。关于创业教育,郑刚指出其“包含了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不仅仅能够激发个体产生创业意识、态度,而且能够使他们在未来创业道路和行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和竞争力”[3]。

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受地域、生源、师资和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创业离不开知识和技能,因此创业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由于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创业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是地方本科院校推动创业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二、探索与实践: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

(一)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搭建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于2008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并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建立与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活动平台,通过创业实践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式”的创业教育[6]。

表1 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平台的内容设计

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院大部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的机会。学生对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他们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的具体过程并取得成效时,这种积极的创业体验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专业领域。

(二)创业实践平台的运行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模拟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采用“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指导监管、学院硬件支持、部门独立核算、中心财务统管”的运作模式。为保证这一创业教育平台的正常运行,学院委派专任教师担任各部的指导教师,负责中心的日常工作,使中心管理规范、部门合理运转、信息及时反馈,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得到有效指导。

图1 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组织架构

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整体来看,这种平台式的创业教育为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开展创业体验活动,其本质上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不过,创业实践平台容纳学生有限,每年只能提供200个左右的实践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创业教育活动的需要。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还有“独立学院”这一特殊身份。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独立学院“能转尽转,能转快转”。处在转型转设期间的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即将面临母体大学品牌效应缺失、师资力量严重削弱、专业布局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亟待优化等问题。在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有许多细节不甚明朗。

三、困境与反思: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创业教育准备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

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变革,尽管地方本科院校也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但是创业教育明显准备不足,包括顶层设计、师资配备、场地设备、制度保障等方面,无法满足“面向全体学生”的需求。根据本文调研,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认为自己参与创业教育学习并通过学习有所收获的比例不足20%,而这些学生毕业后参与创业的比例更是不足1%。

另一方面,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部分学生眼中,创业教育只是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与专业课程相比,他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还没有真正上升到“教育”层面。这种对创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导致学生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往往更愿意在专业课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缺乏创新的动力

在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都把创业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主要开设《创业学》《创业比赛指导》《创业实践指导》等课程,学生修完这些课程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完成创业教育环节的学习。实际上,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大多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联系并不紧密,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其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离,创业活动缺乏创新的动力,则学生毕业后很难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创业活动。从师资层面看,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是普遍现象,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在面对有一定专业背景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

(三)创业教育多局限在校园,很难与市场接轨

创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在校学生,这就导致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多局限在校内,其形式基本上都是创业讲座、创业沙龙、文案比赛等。尽管部分学生尝试过做家教、微商销售、外卖等活动,但这种“摆摊式”的零散实践活动,只能算是与市场经济最浅显的接触,离真正的创业相距甚远。此外,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发达地区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效果,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普通院校来说,还需要很大的努力空间。

(四)创业教育的评价方式单一,导向功能弱化

关于创业教育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学习效果的认定。大多数教师普遍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结合最终的课程考核,来确定学生创业课程的成绩或等级。有的院校甚至极端地用“创业率”来评价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缺乏对创业教育体系全方位、多层面、持续性的考量,忽视了创业教育过程不确定性带来的教育评价的复杂性。创业教育的导向功能弱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潜力。

四、出路与建议:地方本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构想

(一)树立“大创业教育观”,推动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要实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的目标,就必须要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提升学生创业实战技能[7]。只有创业教育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二)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

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创业的核心要素已经由“资本”转变为“知识”,拥有宽厚专业知识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创业成功的概率更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离,导致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不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最根本的是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而不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一个创新创业模块。此外,应制定相关文件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科和技能竞赛,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财会技能大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动画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原创动漫大赛等。学生通过参与学科和技能竞赛,专业知识得到运用,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业能力得到提高,这是创业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三)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市场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尝试以项目带动创业,促进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部分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专业和兴趣爱好,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引领和带动,学生的关注点从课堂转变到市场,他们在开展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市场、熟悉市场、开拓市场,有的学生就是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教育项目,在学习实践中寻找有价值的商业信息,进而打造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四)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文献体现出创业教育评价的不成熟,无论是量的还是质的评价都没能清楚地说明什么因素在起作用,为什么在起作用[8](P234)。创业教育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其根源在于创业教育过程的不确定性。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要充分关注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过程中生成的各种有效信息,从不同角度进行教育测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这对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创业实践是非常有效的。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泛化为一种“通识性”与“适应性”的大教育[9]。创业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制度、师资、平台等多个层面的保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继续解放思想,强化顶层设计,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安徽师范大学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7卷总目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征稿启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