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探讨

2020-03-23 04:15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王超萍尹向田张晶莹蒋锡龙
农业知识 2020年4期
关键词:酿酒葡萄酒山东省

文/ 山东省葡萄研究院 王超萍 尹向田 张晶莹 蒋锡龙

近年来,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十分迅猛,作为一种朝阳产业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属于特色优势产业,是一个高度复合的产业,包括葡萄种植、葡萄酿酒、葡萄酒文化旅游、葡萄酒市场流通等相关产业。目前,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效益遥居全国同行业各省市之首,在国内外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尽管山东省葡萄酒产业占据地利、技术等优势,但仍亟待发展。

一、优势明显,产业发展迅速

酿酒葡萄原料质量决定葡萄酒产品的品质,而酿酒葡萄原料质量又受产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因此葡萄酒产品风格带有鲜明的产地和产区特征。而我省则占尽这一地理优势。

山东省地处北纬34°25′~38°23′、东经114°36′~112°43′之间,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550 ~950 毫米,无霜期沿海地区180 天以上,内陆地区220 天以上,极宜葡萄种植。尤其是半岛地区,地处北纬36~38 度,地平坡缓,土壤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称山东棕壤),为发育成熟化的耕作土,为葡萄种植提供了优质的环境。目前,全省葡萄种植面积达30 万亩,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长期的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山东葡萄酒浑厚、优雅、细腻的风格特征。1892 年,著名爱国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我国第一家葡萄酒酿造厂——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启了我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发展和数代人的传承与创新,山东省栽培酿酒葡萄与葡萄酿酒技术已经得到全面提升,葡萄与葡萄酒人对葡萄、葡萄酒生产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近几年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不少企业抓住机遇,引进消化吸收,充分发挥产区自然地理优势,在短期内实现了葡萄栽培良种化、标准化和酿酒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葡萄酒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对山东葡萄酒快速、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近几年,山东省大力扶持葡萄酒产业科研创新,已培养出一批现代葡萄酒企业家、技术专家、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形成了以山东省葡萄研究院为主,以张裕公司技术中心等葡萄与葡萄酒科研机构,以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鲁东大学等省内十所大学为辅的教学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造就了张裕、威龙、烟台长城等一线品牌和蓬莱、乳山葡萄酒庄集群等,支撑并引领着山东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二、创新不足,制约因素凸显

山东省葡萄酒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了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山东省人均土地资源稀少,特别是半岛地区土地、劳动力资源性成本逐年增加,企业的发展投入也随之上涨。再加上果农种植其他果树、农作物效益大,自发种植酿酒葡萄的积极性萎靡,葡萄种植面积日渐减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山东省虽然是全国主要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域,但目前的葡萄栽培技术、管理方式落后,限制了葡萄原料质量的提升,从而制约葡萄酒质量进一步提高。最主要的还是科技因素。由于葡萄酒产业科技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强,教育专业设置、培养方向、教授内容等尚不能满足山东省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缺乏科学的葡萄品种选育和苗木培育,限制了葡萄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直接葡萄酒同质化严重。

三、政策扶持,促进葡萄酒产业膨胀升级

葡萄酒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在国内外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是全国重要的酿酒葡萄产区和葡萄酒产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好的政策扶持将进一步提升山东省葡萄酒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一)改变产业格局,打造优势品牌

葡萄酒产业发展需要文化引领、政府主导。近年来,随着城市近郊游的兴起,在济南、青岛、乳山、枣庄等大中城市周边也开始出现以提供市民休闲为主的葡萄酒庄,成为山东省葡萄酒产业的新方向。政府部门可以组织科技力量、拨付专项经费,根据全省野生葡萄资源分布、鲜食葡萄栽培实践和气候条件的综合分析,对鲁中南山区、黄河故道地区进行深入系统调研,论证栽种酿酒葡萄的可行性。按照“从田间到餐桌”的思路,大力发展有机原料基地、酒类生产、包装、物流、销售、旅游等重点环节,以工业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反哺农业,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业链条。

在巩固烟台产区的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酒庄文化和旅游资源,并进行宣传和开发,全面发展鲁中南、鲁西黄河故道产业集群,形成小产区特色酒庄。继续优化葡萄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改造,面向国际市场,适时推出山东省葡萄酒行业的著名商标,打造山东省整体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

(二)实行政府财政补贴,鼓励自上葡萄基地

把葡萄种植业作为葡萄酒产业的前沿,纳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框架内,借鉴其他农产品生产扶持政策,由政府财政给于适当良种补贴,鼓励葡萄酒企业在省内发展葡萄种植基地,栽培良种嫁接苗。或根据葡萄酒企业纳税额给与一定比例的返还,用于企业在本地建设葡萄基地。同时,由政府财政给于一定的资金或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发酵站,对葡萄发酵原酒中间酒产品,给于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税收返还。

(三)加大公益性科研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

为克服气候变化对葡萄栽培的影响,凸显产品风格特色,增强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迫切需要加强酿酒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和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政府主导,资金支持,组织创新,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所集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栽培和管理于一体的公益性良种工程中心。中心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从原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品的个性,提高品牌认知度,实现葡萄酒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猜你喜欢
酿酒葡萄酒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中国2020葡萄酒消费量下降17%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青稞酿酒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砸酒瓶
第九讲 教你如何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