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神话在动画作品中时代性改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03-23 13:34褚芯梅
艺术评鉴 2020年2期
关键词:魔童哪吒动画电影

褚芯梅

摘要:从早期深入人心的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到如今的高票房商业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经历了两次成功的“转型”,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根据《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来分析动画作品的时代性改编,探索中国神话在动画作品中时代性改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动画电影   神话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2-0127-03

一、《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故事改编分析

(一)《哪吒闹海》的时代背景

在国家整体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动画创作条件日益优异、创作思维愈加活跃。这些作品不仅在题材深度、内涵、艺术形式、创作手法等方面得到逐步的提高,其民族风格愈加成熟,民族特色得到进一步升华。[1]20世纪80年代,随着“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文艺政策的提出,动画电影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建构起具有文化反思意味的改革叙事模式。[2]严定宪、王树忱、徐景达这三位创作经验丰富,分别能独当一面的导演聚到一起,明确分工,他们将成熟的民族风格融入到影片中来,随着琵琶、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的激昂节奏,各种鲜活的角色成功在观众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二)《哪吒闹海》相较于原著的故事改编

原著《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深有背景,是灵珠子转世,姜子牙先行官。是一个随心“游戏”的顽劣少年形象,也是一个不适合搬上银幕为青少年树立榜样的“坏孩子”形象。在《哪吒闹海》中王树忱导演给了哪吒一个合情合理的闹海理由。龙王要求进献童男童女,海夜叉祸害百姓吃掉女童小妹,哪吒生性正直嫉恶如仇,打死了海夜叉激怒龙王,龙王之子敖丙为了教训哪吒反而被哪吒抽筋扒皮,哪吒彻底与龙王结下梁子。龙王以陈塘关百姓性命为要挟,要李靖亲手杀了哪吒报杀子之仇,最终哪吒自刎以平息龙王怒火救下百姓。后得到太乙真人相助用莲花重塑金身,大闹东海报了杀身之仇为民除害。

《哪吒闹海》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故事的逻辑走向,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塑造都发生很大改变,角色善恶之分明确,让观众更清晰自己的情感走向。主角哪吒深受陈塘关小伙伴们的喜爱,他勇敢,正义,面对强权毫不退缩,在父亲无奈与龙王共同施压的情况下,转身自刎的举动让哪吒展现了他的无畏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不是《封神演义》原著中的混世魔王,而是勇于反抗封建统治和父权威压的小英雄形象。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符合市场逻辑的文化导向下,动画电影的民族化进程体现出国际化和类型化的现代叙事特点。文化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动画尤其具有代表性。2010年《大圣归来》给了动画市场一剂强心剂,之后同样根据神话改编的《白蛇·缘起》出现,再次让从业者和观众们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越加看好。之后还有原创IP《风雨咒》等动画都在故事、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飞跃的进步。我国动画逐步从模仿美、日动画中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凝聚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神话故事,成为改编的热门题材。

(四)《哪吒之魔童降世》相较于原著的改编

影片中哪吒的身世做了非常大的的改编,“魔丸必将为害人间”是深植百姓內心中的偏见,再加上哪吒本就爆裂顽皮的性格,日积月累的误会让哪吒在陈塘关百姓心中越加的妖魔化。

导演编剧给了哪吒非常符合当代价值观的父母师长,当然这也是当下“合家欢”商业动画电影的“常规操作”,在“打破偏见”“实现自我价值”主题之外要用亲情、友情来做支撑,在“大爱”的包围下催化主角情感变化。哪吒和龙宫的矛盾已被弱化成为一条暗线,他和敖丙的友情反而成为最后决战的矛盾点。敖丙为了龙族的将来不得不在申公豹的教唆下水淹陈塘关,哪吒面对“天劫咒 ”、好友的背叛和误会父母的三大压力下觉醒,在危难关头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怒号,至此哪吒完成了艰辛的自我实现。

《哪吒闹海》中哪吒和龙族、李靖之间的矛盾突出又尖锐,《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没有真正意义上“坏事做尽”的反面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艰辛和追求,每个角色都在努力达成自己的理想或背负的使命。《哪吒闹海》让观众感受到了复仇和反抗权威的艰辛,《哪吒之魔童降世》让观众体会到打破偏见和追求自我的不易。所以相隔40年,哪吒的两次转型在不同时代人的心里都深深留下烙印,唤出不同时代观众的共鸣。

二、角色造型与动画技术的发展变化

(一)主要角色哪吒造型对比

“总角才遮卤,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果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3]在明朝神魔小说《西游记》中对哪吒的外貌描写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一面若敷粉的精致顽童形象经过“汉化”后成为经典。

《哪吒闹海》中哪吒重生后的造型最为经典,圆润的脸蛋加上齐头刘海双发髻,手拿乾坤圈,腰围混天绫,脚踏风火轮,莲花为衣叶为裙,活生生一个小仙童的造型,非常符合中国神话角色形象。在《哪吒之魔童降临》中,哪吒标志性的齐刘海和双发髻不变,但脸上多了两个黑眼圈,面部表情和整个人物气质散发出一种“颓废”“邪恶”之感,一上来便将“仙气”洗个干净,在造型上就开始在观众心中制造偏见,这个“小丑娃”怎么能是哪吒呢?那个一身正气,剑眉星目的小英雄呢?所以外形的反差越大,对故事情节的颠覆越强。道具的用途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哪吒的乾坤圈和混天绫在原著中是出生时“自带”的宝物,而《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临》中都是太乙真人后赐予的宝物。前者的乾坤圈是个惩奸除恶的法宝,在后者中却是一个遏制哪吒自身“恶”的束缚,是对自我的控制。

(二)动画技术发展的变化

在1989年计划经济背景下,技术手法有限,动画艺术家们利用二维手绘动画技术,在需要人力大于技术的年代完成《哪吒闹海》这一令人惊叹的艺术佳作,很多特效的拍摄也是在创作人员们反复实验中才得到的效果,例如反复曝光等来制作出金光闪耀的特效等。

如今无纸动画技术成为动画市场的主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各种规模的动画公司竞争较为激烈,为无纸动画技术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三维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在《哪吒之魔童降临》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越发生动柔软,很多细节刻画到位。

三、动画改编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文化特色

该片(《哪吒闹海》)将传统文化植入社会主义价值建构框架中,将封建家庭伦理与宗教意识形态转换为社会主义国家精神建构模式,即以家庭伦理为核心、以人道主义为处事原则,秉持集体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以集体为先的价值取向,这在1979年的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2]两位“相差40岁”的新老哪吒,带给观众们的是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

民族化不能只停留在“继承传统”之上,也要创新发展。[4]当代商业动画很注重“笑点”的安排,在魔童降世中,无厘头式的搞笑让很多角色更加现代化,一口四川口音的肥胖版太乙真人,脾气火爆爱子如命的捉妖师殷夫人,为了哪吒以命换命的好父亲总兵李靖,这与《哪吒闹海》中仙风道骨的太乙真人、没有描写的殷夫人和胆小矛盾的李靖大不相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片更注重的是接“地气”,所以让真人、仙人们都不完美,而且有明显的的瑕疵。哪吒顽劣“傲娇”,太乙真人嗜酒如命,申公豹说话结巴等等都更加人性化,以此塑造角色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并在情节呈现上让观众觉得更合理从而产生共鸣。

四、结语

神话改编动画电影目前在中国动画市场中势头正盛,很多人都在猜測按此发展下去会不会出现“封神宇宙”。中华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很多神话中蕴藏着“儒释道”的精神并不容易被文化体系外的国家接受,导致《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内电影市场势头很盛,但在国外票房惨淡。但如今的美国大片模式已经让观众们越发厌倦,过于程式化的故事结构和美术风格已经不能满足观众们对新鲜感的渴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电影会打破现在的陈旧模式,为世界电影市场注入新的血液。“封神宇宙”的到来需要创作者们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合理改编故事,维护好经典形象,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做到艺术的高格调,符合社会价值观的精神内核,重点输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动画电影文化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神话动画改编创作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立军.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视动画业发展态势扫描[J].中国电视,2008,(12).

[2]褚亚男.传统文化资源与动画创新策略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电影为例[J].当代动画,2019,(02).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

[4]刘娴,周进,曹小卉.中国动画的“价值观”传达探索[J].当代动画,2018,(01).

猜你喜欢
魔童哪吒动画电影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