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2020-03-23 05:56杨桂兰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泰语动宾偏误

杨桂兰

摘  要:学界对汉泰语的研究主要围绕汉泰语在语音、词法、语序,学习偏误或母语与对象国语言作对比研究,专门对汉泰语句法结构,尤其是动宾结构作研究的甚少。本文拟就国内外学界对汉泰语动宾结构的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关键词: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2

一、引言

动宾结构是句法结构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动词是句子的中心所在,与它前后名词间的关系最为复杂。宾语作为动词的连带成分,与动词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本文拟就国内外学者对汉泰语动宾结构的研究现状作简要概述。

二、國内动宾结构研究现状

自1898年马建忠提出“语词(即谓语)”和“止词(即宾语)”开始,动词和宾语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学者们对动宾结构的探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有关动宾结构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

有关动词和宾语语序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动词在前,宾语紧跟在动词后面。如朱德熙(1982)、孙玄常(1958)、叶蜚声,徐通锵(1997)等在分析研究汉语动宾结构时均赞同此观点,认为动宾结构中动词和宾语语序为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在动词和宾语关系问题方面。高明凯,石安石(1963)认为动宾关系是支配与受支配关系,谓语是支配成分,宾语是受支配成分。朱德熙(1982)、叶蜚声,徐通锵(1997)认为述宾结构表达的意义较复杂,但主要反映了述语和宾语间施动和受动关系。除了有支配与受支配,施动与受动关系之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动词和宾语间有着复杂的语义关系。雅洪托夫(1958)、孙玄常(1958)在对动词和宾语作研究时发现动词和宾语之间的意义联系是各式各样的。丁声树(1961)明确提出动词和宾语间有受事、施事、结果等六种语义关系。李临定(1990)多角度地分析了动词和宾语间的种种关系,认为动词和宾语间有十种语义关系。孟琮等(1999)认为动词和名词性宾语间有十四种语义关系。

学者们不仅从语序和动宾关系讨论动宾结构,还从语法结构、语义、句法以及语用等层面上,多角度地研究汉语动宾结构。张莉莉(2002)从动宾结构的语义特征、范畴化及句法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V1+V2动宾结构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功能展开分析研究,归纳出动宾结构中动词的相对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同时对V1+V2动宾结构句法功能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大多数V1+V2动宾结构可实现为非主谓句。齐沪扬(2003)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V+N1)+N2]短语作了全面考察,认为这三个层面对[(V+N1)+N2]短语格式都有制约且这种制约性经常会交互起作用。

此外还有学者从对外汉语角度全面考察动宾结构,提出高效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意见。如张殿恩(2009)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地对比研究汉英语动宾结构的异同和制约机制,认为汉语动宾结构在语音上受到韵律制约;在语法上以语义区分动词和宾语语法类别;在语义上汉语动宾结构的搭配范围比英语广泛;在语用方面汉语和英语也同样存在差异。魏红(2009)从对外汉语本体研究、外国学生汉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材三个角度对汉语常用动词带宾语情况作了全面考察。对重叠动词带宾语,动词带趋向动词再带宾语,动词带结果补语再带宾语以及动词带双宾动宾结构分别展作了个案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动词和宾语的教学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何清强(2014)从动宾句和动宾式离合词两方面考察外国留学生在汉语动宾结构语义关系和习得顺序间的关系,发现留学生汉语动宾结构的习得不受学习者母语背景影响,而是深受其语义关系的影响,动宾结构的习得遵循受事—处所—工具—施事的先后顺序,建议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重视动宾结构语义关系和外国留学生动宾结构的习得顺序。

学者们分析以非汉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动宾结构产生的偏误现象及造成偏误的原因并提出对策,不仅可加深汉语学习者对动宾结构的认识,更促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靳可欣(2012)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动宾结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主要体现在动宾结构的句法结构和语义选择上,指出学习偏误产生有主客观的原因,建议从教材、教师和教学三方面降低学习偏误。郑佩蓉(2012)认为泰国汉语专业学生在汉语动宾离合词习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学生自身汉语知识、教师及教学法的影响,建议从教学技巧上降低学习偏误,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案。胡靖偲(2014)认为引起泰国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V双+N双动宾结构偏误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迁移、目的语语言知识类型和学习者学习策略,建议教师从V双+N双动宾结构特点和规律上实施教学,以扩大语言的可理解性,减少母语负迁移,从而降低学习者学习偏误。

有些学者还对动宾结构中的歧义现象作了初步探索。马庆株(1992)从结构上对述宾结构的歧义现象作了探索性研究,指出述宾结构在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上均存在歧义现象,提出“设立基本句法结构,划分动词小类与宾语小类的必要性。”张莉莉(2002)在对现代汉语中的V1+V2动宾结构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功能展开分析研究时,对非典型的V1+V2动宾结构中歧义现象作了详细描写和分析。

动宾结构比较研究方面,学者们多从汉英,汉日,汉韩或汉语和对象国语言作比较研究,研究角度主要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出发,对比研究汉语和其他语言动宾结构在这三个层面上的异同。阿珠(2000)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层面上对比研究汉英动宾结构,发现动宾结构在译成英语时,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并非一一对应,只有部分动宾结构译成英语时仍为动宾结构;汉英互译时,语义关系上基本能保持语意,但句中各句法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由此推导出汉英语中动宾结构在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上有同有异。姚继忠(1996)从语法角度对日汉动宾结构作比较研究,发现汉语和日语动宾关系之间的一些规律,若动词对宾语的支配使客体发生物理性变化,汉日语的互译可采用相同形式的动宾结构表示同样的语意;若自动词的使役意义不太强烈,日译汉时除少数需要一般动宾结构表示外,大多需借助于介词词组表达。梁贞爱(2014)以汉韩语中“吃”为例,从语义、句法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对汉韩语动宾结构作对比研究,比较分析汉语和韩语动宾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目前,汉语学术界对动宾结构的研究已获得不少优秀成果,研究深度和广度也有了拓展,研究角度也越来越有见地。前辈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笔者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看,我们仅找到一篇对汉泰语动词短语作比较研究的文章。甘盖尔(2012)在博士论文《汉泰动词短语分析比较》中,从汉泰语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出发,比较汉泰语动词短语在语法、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差异,指出引起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短语学习偏误的主要原因在于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除此之外,尚未找到有关汉泰语动宾结构作深入比较研究的文献。

三、国外动宾结构研究现状

与汉语相比,泰国学术界对动宾结构的研究相对要滞后一些。从笔者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尚未找到对泰语动宾结构作深入全面研究的相关书籍,尤其是学术专著方面。能作为研究参考的主要是一些语法书籍,书中对泰语动词的介绍较为全面,对宾语的介绍通常是一笔带过,普遍认为宾语的出现是因为要弥补及物动词在语义表达上的欠缺,很少会涉及到动词和宾语间的关系。

乌巴吉.辛拉巴汕(1935)认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不同主要在于动词本身表意是否完整,若动词表意完整,动词后不须带宾语,该类动词便是不及物动词;若动词表意不完整,则要有宾语或表受事的词跟在动词后面,这类动词为及物动词。”学者们大都认同了乌巴吉.辛拉巴汕有关及物动词的观点,认为及物动词后带宾语是由于及物动词本身在语意表达上的不完整性所决定。如甘玛差.通隆(1952)认为“及物动词后必需带宾语才能使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完整。班宗普.潘图美塔(2010)认为某些动词需借助于宾语来弥补动词在意义表达上的不完整。

有关动词和宾语语义关系方面,甘玛差.通隆(1952)、班宗普.潘图美塔(2010)、欧姆拉.布拉斯腊斯(2001)均认为宾语的功能是作为受事,宾语是对动词而言的,是作為动词的宾语,可分为直接宾语和副宾语。在动词和宾语语序方面,维金.帕努蓬(1989)认为直接宾语和副宾语均由名词充当,并对直接宾语和副宾语的分布作了介绍。

对泰汉语作比较研究的大多是围绕语音、构词、词类、词类的重叠及学习偏误方面或将泰语和其他语言作比较研究,基于句法结构尤其是动宾结构作比较分析的相对要少一些。如裴晓睿(2001)结合汉语学界有关语法方面的研究,从词法、词类、句法结构、句子分析方面对泰语语法作了全新的研究整理。从动词和宾语语义关系,动词和宾语性质以及动宾结构语法特征方面作了分析研究,为中国学生学习研究泰语语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借鉴,填补了国内泰语语法教学方面的空白。青瓦尼讷(1978)从语法结构上对泰英语动词短语作比较研究发现泰国学生英语学习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泰英语在动词短语语法结构方面存在较多差异,建议教师要根据英语动词短语的语法结构教授英语,以降低学生英语动词短语习得上的偏误。

四、结语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动词和宾语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研究队伍中。国内学界对汉语动宾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泰国学界对泰语动宾结构的研究相对要滞后一些。将两种语言作比较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多,但这些研究主要是围绕语音、词法、语序以及学习偏误方面或将本国语言与英语等其他语言作对比研究,专门针对汉泰语句法结构,尤其是以汉泰语中的动宾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的甚少。

参考文献:

[1]张殿恩.汉英动宾结构对比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2]魏红.面向汉语习得的常用动词带宾情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阿珠.汉语英语动宾结构的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

[5]靳可欣.韩国学生的汉语动宾结构偏误分析[D].吉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泰语动宾偏误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暹罗馆译语》与现代泰语读音差异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浅谈《泰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课程《泰语听力》系列论文
“救火”带标记动宾对象式结构语用认知分析
动宾结构中动词虚化的认知阐释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