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之才

2020-03-24 00:18莫卡
新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肖像画灯笼天赋

莫卡

约翰·辛格·萨金特,1856年生于佛罗伦萨,不错的家境让萨金特从小便拥有了游历欧洲的经历,在一座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城市,他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召唤。萨金特的一生绘制了不少人物的肖像画,而且主角大多是社会名流显贵,故而,人们常以“上流社会的画家”来称呼他。

年少时期,天赋异禀

萨金特10岁时,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发现儿子的天赋,在旅行中常常鼓励儿子把见到的风景和人物画下来。1868年,母亲把他的几幅习作拿给了几位艺术家朋友看,朋友们对小小年纪的萨金特的画技惊叹不已,得知他是无师自通后,更是叹服这个孩子的超凡天赋。1870年,萨金特进入了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

1874年,18岁的萨金特随全家到巴黎定居,并进入杜朗的画室学习。在和蔼而有才华的老师指导下,他的进步飞速。

1877年,他到布列塔尼旅行时,法国的美丽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为此他创作了油画《拾牡蛎者》,并在巴黎沙龙展中获奖。22岁的萨金特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人物走在海边,空中弥漫的光与色斑斓辉映,丰富的色彩折射出了他对印象主义的激情共鸣。

青年时期,批判转辉煌

1879年的西班牙之行让他对肖像画产生了兴趣,他开始创作《四姐妹》《亨利·怀特夫人》等多幅肖像画。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油畫技巧让他在法国的上流社会大受欢迎。

这时,如日中天的萨金特遭受了一生中最令他沮丧的事,那是在1884年的沙龙展中,他的肖像画《葛托夫人》遭到了人们的批评。有人说葛托夫人的晚礼服过于暴露,眼睛也充满了诱惑,她的家人由此还大闹沙龙展。萨金特第一次受到公众对他作品的抨击,他为躲避风波,决定离开。

回到家乡,家乡的艺术界对他张开了热情的双臂,欢迎这位大师的到来。1888年,他的首次个人画展在波士顿大获成功,其中的《哈马斯丽夫人》更是得到了空前的赞誉。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还就此推选他为学院准会员。萨金特步入了他艺术生涯的辉煌时刻,他惬意地奔忙在伦敦、巴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享受着艺术和生活带给他的快慰。

肖像画在当时已无人可与他分庭抗礼,无敌手的创作让萨金特不免有些寂寞。于1907年起,他全力投入风景画和装饰壁画中。令人羡慕的是,他的装饰壁画同样赢得了人们一致的赞誉。

萨金特的晚年被无上的荣誉所簇拥,剑桥、牛津、耶鲁等大学分别授予他荣誉学位。1925年,69岁的萨金特在伦敦去世。

画作《百合与玫瑰》

《百合与玫瑰》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作品,作者把两个女孩在鲜花丛中嬉戏的画面渲染出了田园诗的光辉。

画面中间的小女孩在灯笼的照映下,雪白的肌肤透出了一丝红润,在花丛中与鲜花一般娇嫩可爱。灯笼与花朵显现出了东方的情趣,并为画面平添了装饰的魅力,黄色与粉红告诉观者灯笼已经点燃,在浓郁的背景下,灯笼具有了与人物同样的光辉。庭院的地面上是一片葱茏,百合点缀其间,优美而恬静,每一支草茎,每一片绿叶都是那么清晰逼真。白色成了画面最富于情惑的色彩,白色的花朵和小女孩白的衣裙,不仅令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也饱含了作者对纯真的礼赞和童年的回味。

萨金特是以画肖像画而一举成名的,在其创作的大量肖像画中,达官显贵及其夫人的形象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在这幅《百合与玫瑰》中,两个小女孩的形象同样显现了作者对肖像画的驾驭才华。在人物与风景交相辉映的同时,作者还把纯洁的童趣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境界,这是许多画家难以企及的地方,而这幅作品也由这种非凡的“诗意的光彩”得以永恒。

这幅作品是他的传世之作,画面变化万千的丰富色彩令人赏心悦目,100多年来一直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猜你喜欢
肖像画灯笼天赋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跳水天才”全红婵:有天赋,更有努力
测测你隐藏的天赋
小丑的肖像画
独特的肖像画
挂灯笼
挂灯笼
用努力换天赋
我有数学天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