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之地乐事多

2020-03-24 00:18修红宇
新青年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乐事厕纸上海滩

修红宇

隔壁间的女孩在看搞笑视频,人工笑声如同冲水声,一波一波地涌过来,听得人心烦:“就不能放首好听的歌?!”来洗手间里找歌听?心里话若被外放,她定会觉得搞笑的人是我。

洗手间里应该有音乐。舒缓的音乐可以放松如厕者的心情,掩盖不雅声音,还能避免出现沟通尴尬:日本曾推出过“如厕提醒器”,通过放节奏不同的音乐,温和的《萤之光》和奔放的《天堂与地狱序曲》,对占位者进行委婉地提醒。可洗手间虽然有两个心房“男”和“女”,如厕者的心情却各有各的不同,仅用两首歌曲难以表达清楚。

如果是我,会将陈奕迅早期的歌《屎捞人》,当作如厕首选歌:“低在最低底”的屎,依然想着“我愿化花香”,草根小人物的卑微梦想,很打动人。这首歌词作者谢立文创作的《屎捞人》系列丛书,曾是我儿子最喜欢的绘本。小时候的他觉得每日与“屎捞人”相见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要唱,于是每每如厕时,总要一首接一首地唱歌,尤其喜欢唱《上海滩》,“浪奔 浪流 万里滔滔 江水 永不休”歌词节奏与他如厕节奏十分贴合。

难怪黄霑会说《上海滩》的灵感源于他拉肚子的经历。据说他只用20分钟,便完成歌词创作,看来他撰写的那句著名广告词“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应该改成“厕所门一关,乐事自然来”。

若想 “乐事自然来”,洗手间一定是寂静的,只要提供厕纸——音乐人的头脑中自带旋律:美剧《丛林中的莫扎特》中的作曲家,将创作了8年的交响乐完成在15张厕纸上,取名《避难所》。

厕所之于音乐家是避难所,之于普通人,则是“生活的中心”《窥视厕所》中的一位探险家这样说,我觉得有一样可能性被他忽略了:“方便之地”厕所,还是方便人展现才艺之地。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林》里的意大利上尉,在连队里组织了一支合唱队,每天早晨,这些人一字排开地蹲好,边如厕边高歌,于是,整个营地的人哼着这支从厕所飘来的起床曲开始新的一天,而这间战地厕所,也被戲称为“斯卡拉”歌剧院。

所以舞台,不都设在大雅之堂。当年,沈从文和黄永玉从北京东城小羊宜宾胡同走过,听到有人一边上厕所一边吹笛子,沈从文说:“你听,‘弦歌之声不绝于耳!”那时沈先生虽然每天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心态却依旧从容安然。

那位有趣的吹笛人,让我想起话剧《厕所》里的“胖子”,蹲在简陋的灰砖公厕里,边听半导体边唱起《沙家浜·智斗》。不过,在这部“蹲着的《茶馆》”中,蹲唱出旧日子特有“味道”的,却是另一首歌。

人去厕空的夜晚,看厕所的史爷唱着“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怀念着女同学丹丹,惆怅的歌声翻过厕所的墙,攀上记忆的谷堆。10年后,史爷偶遇丹丹的女儿,前卫的她和几个摇滚青年在五星级厕所恣意弹唱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当熟悉的旋律变得陌生,史爷意识到“过去的事情”都已过去……

可是,吹拉弹唱全不会的人,该如何去“方便之地”寻乐事?想想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那群理工男在ICE的盥洗室里所唱的:“没人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动动嘴唇/用口哨吹走烦恼/平安无事”——吹一声口哨,踩一下冲水脚踏板,冲走烦恼,也是乐事。

猜你喜欢
乐事厕纸上海滩
纽约举行厕纸婚纱大赛 件件做工了得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Potential aspect of rice husk biomass in Australia for 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 production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二十一回 雷大升建业雷允上 雷子纯转战上海滩
暑假乐事多
暑假乐事多
暑假乐事多
恶搞时总会有乐事发生
环保请从厕纸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