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文本 挖掘读写结合点

2020-03-25 15:10许丽红
考试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迁移积累读写结合

摘 要:对话文本,挖掘文本语用点,在阅读教学中合理进行读写结合,运用教材素材,积累语汇,迁移教材表达形式,习得写法,在日积月累中实现语言增值,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读写结合;积累;迁移;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典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教学中,教师站在教者的角度,应潜心会文,充分阅读文本,对话文本,敏锐地捕捉与整合文本中的语用信息,挖掘读写结合点,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习得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下面,谈谈潜心会文,挖掘语用信息,读写结合的三个层次:积累——迁移——运用。

一、 悦读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是提高小學生习作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一)品读感悟,积累优美语言

言为心声,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不同的作者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特点。语法有变化,但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条理性,语言的形象感、情趣感,都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所以,教师应充分阅读文本,敏锐地捕捉课文中独特而又丰富的语言现象,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技巧艺术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

入选教材的文章,文质兼美,是学生习得语言表达的良好范本。以《荷叶圆圆》(人教版一下)一文为例,课文中几处运用到叠音词“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作者为什么不说“很圆、很绿”而要说“圆圆的、绿绿的”呢?这就要考虑叠音词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圆圆的、绿绿的”使荷叶的特征更形象,表达的意思更确切。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节奏明快,声声悦耳,具有音乐美。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荷叶的亲切和喜爱之情。文中“荷叶是我的停机坪、赛歌台、凉伞。”这些具有比喻手法的句子,生动形象,适合低年级学生迁移模仿。

教材中有些语言,乍一看,没有特点,但品味之下,平中见奇。如《祖父的园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没有出彩的词语,看似重复的表达,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平时的语言表达的是:一切都活了,自由自在的喜悦之情,结合写作背景,更能体会作者萧红后期生活孤独困顿,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充分用好教材范例,学生在品读优美语言的同时积累了优美语言,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迁移、拓展、运用。坚持不懈,学生的积累本成了丰富的词汇宝典。在习作时加以运用,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二)故事沉淀,积累经典语言

课文中古诗、对联、成语、歇后语等,经过时间沉淀,是大浪淘沙后的经典语言。因为时间长久,学生教难理解,每处经典语言背后都藏着一个动听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江苏故事中理解与积累经典语言。如《将相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生讲述将相从“和——不和——和”的三个小故事,感受作者表达精彩的同时,积累了“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成语,在拓展的名著阅读中,感受“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经典语句的典故。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名著主题,学生品三国、观红楼、讲西游故事,大量积累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此之类的歇后语和成语。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故事的讲述中消化吸收,并能合理运用。

(三)联系生活,积累哲理语言

教材中有不少哲理性的语言,教学中可联系生活经验加以理解、积累与应用。如教学《不懂就要问》(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生遇上“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哲理性语言,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结合生活、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通过请教,得以解决的实例理解。笔者顺势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与此类主题相关的哲理性格言,让学生分类积累。

对于积累的语言材料,要给足时间,引导学生欣赏品读,熟读成诵,内化为成为自己的语言,日积月累,形成于自己的言语结构中,并不断反刍,在习作中激活运用,生成精彩。

二、 叩问表达,迁移习作方法

如果把文本的语言比作原始资本的话,那么语言的应用就是为了使语言“增值”。教师应该潜心会文,敏锐地发现并深入发掘隐藏在文本的语言增值点,进而设计基于文本语境的迁移运用。

(一)鹦鹉学舌仿语言形式

《课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联系,学用结合,在写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在积累的基础上,激励仿写,将积累主动转化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如《秋天的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你看,它把__________色给了

__________”的句式,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清新,有着诗一般的韵律情怀。教学时,先让学生发现这一语言表达特点,每个句子中抓住秋天的景色特点,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之后让学生想想,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可以比喻成什么?再模仿句式进行想象说话练习。这不仅有句式上的模仿,更有内容上的适切性要求。如此层递式训练,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补白,有助于语言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提纲挈领仿篇章结构

对谋篇布局匠心独运的文章,推敲其结构建构。游览《富饶的西沙群岛》后,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式走进家乡名胜,以一定的顺序写家乡的风景名胜,每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展开观察与想象,写具体,适当用上比喻等方法,让文章更生动;访问《穷人》,品读主人公桑娜的心理独白,接触层层深入的递进美,构思习作《给妈妈洗脚》;观看《开国大典》,抓住文章对庆典场面的描写,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学写学校组织的活动场面。

仿写结构,搭建架子:能形成篇章更好,列个写作提纲也行,把结构近似的文章“合并同类项”同样可喜。

(三)结伴同行仿表达顺序

不同的文体和各自的表达需要,写作顺序也各有特点:按事情发展顺序,以时间先后为序、方位顺序……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穿模、训练。《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按游览顺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以四季变化为序,引导学生写景,既可以抓住参观顺序变化来写,也可以抓住同一处景物不同季节的特点来写;《狼牙山五壮士》以事情的发展为序,《圆明园的毁灭》倒叙辉煌再写毁灭,《桥》结尾突转,交代了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都为学生习作顺序的安排提供了范例;模仿顺序,可借图例、表格示意,只要能一目了然的表示出清晰的思路即可。

(四)移花接木仿細节描写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让景物更显栩栩如生,让人物更活灵活现。针对学生写人千人一面的弊病,以《陶罐和铁罐》为例,引导学生关注铁罐奚落陶罐的语言描写部分,关注提示语描写,语言就丰富生动了;《少年闰土》则寥寥几笔外貌描写,人物形象就跃然纸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心理描写,表达出“我”受表扬后的得意心理,以及想得到父亲肯定的迫切心理。写景类,《鸟的天堂》经典的动态与静态描写;《荷花》一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花骨朵儿、半开、全开……形态各异。写法的表现方式千姿百态,研读细节描写,移花接木,不失为练笔的一条捷径。

教材可取的练笔资源开发不尽,双关、内隐、象征等,可以外显;观察视角、选材方法、布局谋略、巧妙连接等语言艺术可借鉴、可模仿;余音处、省略处、空白处,可填空续补……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叩问表达,顺势而生,提高文本的语用价值。

三、 拓展想象,创生语言运用

对话文本,读中学写降低了习作难度,孕育了写作信心,但毕竟“扶”得过多,而且日常练笔中积累的素材多是毛坯。如果这种练笔对孩子的吸引减弱,毛坯也难成成品。因此,立足文本,放飞孩子,让他们体验自由飞翔的自在,这时的写不是孤立的为写而写,应成为阅读感悟的有机延伸和有形升华,为“用”而作。为“用”而生成语言,形成“生活化”的课堂随笔。

(一)立足文本预测

立足文本,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根据题目,重点落在“长胡子”,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胡子为什么长长,有多长,这么长的胡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故事讲到长胡子的各种用处,依据这个内容和生活常识,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预测,想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除了让小男孩放风筝,让鸟太太晾尿布外还能做什么?再推敲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引导学生新编故事。就这样,语言材料源于课文,又经过精心的改造,不同于课文,完成练习的过程,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进行了课文语言的转换训练,还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二)依托结尾新编

不少文章结尾让人意犹未尽,可以依托结尾,关注文章表达特点,进行故事新编。学完《人物描写一组——摔跤》,学生抓住动作细节,兴致勃勃地新编小嘎子与胖墩儿第二次摔跤;学完《青山不老》,学生选用课文语言,用文字为老汉拍照、为老汉写颁奖词;读完《不会叫的狗》,学生以“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个农民”为开头,想象故事的第二种结局。让文本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有了契合点,语言有了增值点。

(三) 联系生活,写应用文

阅读链接生活,让练笔焕发出时代气息。欣赏了《记金华的双龙洞》为家乡的某处风景写一段广告词,让人们闲暇来游览;学习烦闷了,想去野餐,怎样说服老师呢?那就来份建议书吧……这样的练笔来自生活实际,在生活的实景里,有话可写,言之有序,同时又能享受到写作实用的美妙。把写作当作一种需要,那么作文的长进还有什么疑问呢?

对话文本,敏锐捕捉文本的语用增值点,让自我封闭的练笔走向合作开放的习作演练场,收获的又岂止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沉浸阅读,思想因此而宽舒;读中学写,文笔自然会鲜活。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语用教学与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2]胡寒芳.关注文本 亲触语文:也谈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3).

作者简介:许丽红,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同安区第一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迁移积累读写结合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