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临近的诗意

2020-03-25 08:12Sade
家居廊 2020年1期
关键词:利兹卡地亚维尔

Sade

卡塔爾国家博物馆建筑和结构象征着沙漠结晶的奥秘,相互扣锁的形态灵感来自沙漠玫瑰。

1.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53街53号塔。

2.新加坡的嘉峰豪庭。

3.位于卡塔尔多哈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

让·努维尔为卡地亚基金会创造的诗意透明建筑,有着模糊的轮廓边界和无限反射的倒影。

THE ARCHITECT

让·努维尔(Jean Nouvel)出生于1945年8月12日,法国当代著名建筑师之一。他是1976年“三月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法国建筑革新的斗士,也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得主。

近两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建筑从业者及爱好者的必到之处,PSA标志性的大烟囱下,不断举办着知名建筑师的展览,为公众提供另一个视角。这次迎来的是普利兹克奖得主、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在他为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操刀设计建筑后,时隔近三十年再次合作,共同带来努维尔的中国首展“在我脑中,在我眼中,归属……”,把PSA展厅转变为饱含光影力量的剧场。

在黑暗中人们对光线更为敏感。幽暗深邃中出现的6件模型是以努维尔的建筑为原型定做的,渐隐而神秘。边上安置了小屏幕以影像画面讲述建筑故事:卢塞恩文化会议中心、拉德芳斯之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无尽的塔,展示丰富而多元。在努维尔看来,“建筑是扎根于土地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而是凝聚而固定的,存在于更久的时间,而我一直在寻找脑海中最初出现的画面。”这样的展示对观众来说,如同再现灵光浮现的时刻,又像是具象化了来自于虚无的非物质,仿佛能看见建筑师脑中的构思。展览上更是首度公开努维尔担任监制的第一部电影,5小时中巡礼他及事务所遍布全球的二三百个建筑,黑暗中只有大屏幕持续不断地变幻着光影,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舒适的观看姿态。蒙太奇剪辑与他亲自录下的旁白呈现出一种观察,探寻当今建筑意义及其危险所在:“机场、灯光、公路、汽车、电线、郊区密集而平庸的城市,这正是我们生存的场所,正是在缓慢而永恒的目光下,向我们展示了临近和当下诗意,而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份诗意。”

让·努维尔出生于解构主义时代,他认为建筑见证日常生活,也能见证一个时代,与我们的记忆相关。卡塔尔博物馆如同来自《一千零一夜》,用经典的形式展现了现代性;阿布扎比卢浮宫在日光变幻中呈现出各种面貌……在展厅中感受到光线也具备了一种精神性,正如努维尔所言:“了解光线的深度,光线的本质,甚至要去创造光线。”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背景中,这种细腻的感受同样可以不断重叠,无论是否借助最新的技术或材料,皆是为创造出“和一个地方相遇”的感觉。最终的呈现多元而轻盈简洁,就像舞者跃起落地有声,看似有力却又毫不费力。临近的诗意不仅仅是去感受,而是创作一种空间,一种氛围,一切都很远但又很近,无法感受到边界。“我们创作了一个小世界,这也是我们生活的大世界。”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导演,都在打造着流动的叙事性,努维尔始终在不断尝试和突破。

猜你喜欢
利兹卡地亚维尔
“他们不是怀旧,而是在追寻真正的美丽。”
回去睡觉
THE CONCEPT OF BOKEH LIGHT EFFECTS IN PHOTOGRAPHY
著名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卡地亚猎豹腕表微电影
卡地亚点亮冬日浪漫开启申城圣诞季
“钉”义自己
“世界最丑女人”励志演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