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与年轻人双重任务下阶梯行走步态特征比较

2020-03-27 05:32刘立张庭然罗炯周佰富欧阳一毅罗之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下楼梯步速步频

刘立,张庭然,罗炯,周佰富,欧阳一毅,罗之柱

1.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重庆市 400715;2.西南大学运动康复研究所,重庆市 400715

跌倒是造成老年人受伤、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估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的重要指标[1-2]。65岁以上老年人在住宅发生跌倒、滑倒等意外者约占25%,是跌倒意外死亡的最高危群体[3-5]。老年人跌倒引起的严重伤害若不能恢复,会影响生活自理,增加照护和医疗负担[6-7];老年人一旦有跌倒经历,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反过来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8]。造成老年人跌倒最常见的两个原因是绊倒和失去平衡[9-11]。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和跨越障碍物的行走发生绊倒的风险较高[12]。与上楼相比,下楼梯存在更高的跌倒风险[13],因为下楼梯额状面动作较大,老年人更易失去平衡。

单一任务下,老年人在静止和受到意外干扰下,身体晃动程度均高于年轻人[13-14];且老年人的功能性伸展、稳定极限范围和姿势控制均不如年轻人[15-16]。动作-认知双重任务下,由于注意力分散,可能会干扰复杂任务完成;完成相同姿势控制时,额外的认知任务对于老年人的挑战性可能更大。步态稳定性是评估跌倒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步态参数变异性过大代表走路形态不一致,步态不稳定,常伴姿势控制能力下降[17]。双重任务平地行走时,步行速度下降,步行时间变异性增加[18]。双重任务跨越障碍物时,障碍物间跨步距离变异性提高[19]。

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是常见功能性动作,又是跌倒高风险性动作。本研究观察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单一和双重任务情境下,步态和认知表现的差异,揭示老年人可能引发跌倒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跌倒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受试者纳入标准:①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52 分,无周围神经病变、动作控制问题及前庭知觉障碍[20];②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24 分[21];③近6 个月内下肢髋、膝、踝关节无扭伤、关节炎和骨折史,测试当天下肢无疼痛等问题。

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用五合板自制四阶阶梯,每阶30×20×90 cm,最高一阶延伸为长3 m的平台。

采用Vicon三维动作分析系统(瑞典VICON公司),6 台红外线摄影机(拍摄频率100 Hz)收集粘贴于受试者左/右髂前上棘、耻骨、左/右股骨外侧髁、左/右股骨内侧髁、左/右外踝、左/右内踝、左/右第二跖骨头、左/右跟骨共15颗反光球信息。

受试者依次完成以下测试。

1.2.1 前测

受试者坐位,测试者随机报出一个40~99 之间的数字,5 s 后开始进行连续减7 任务[22],受试者在10 s内将答案大声说出并记录回答正确的次数,共5 次。换算成每分钟成功回答数。

对于同类课程的积极引导意义和借鉴作用在于:开发了紧密围绕护理职业岗位要求和护士职业标准的课程内容;课程组成员与医院合作开发了以任务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材;实施了校院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表1 受试者一般资料

1.2.2 单一任务上下楼梯测试

试验前受试者练习若干次,以熟悉动作过程。受试者赤脚立于阶梯前3 m 处,听到“开始”口令后,受试者以自然的动作和速度,先上楼梯,接着下楼梯。共5次。

1.2.3 双重任务上下楼梯测试

上下楼梯过程同单一任务。测试者随机报出一个40~99 之间的数字,5 s 后发出“开始”口令,受试者同时开始连续减7和上下楼梯任务,将答案大声说出,直到上至最后一阶并继续行走1.5 m。接着下楼梯。

分别记录上、下楼梯时回答正确的次数。共5次。分别计算每分钟成功回答数[23]。

1.2.4 后测

测试过程与前测相同。

1.2.5 时段划分

上楼梯分为上楼期和上楼转换期。上楼转换期定义为从上楼梯前在地板的最后1 次脚跟着地开始,到同一只脚在楼梯第2 阶踏阶;上楼期定义为从楼梯第2 阶脚跟踏阶开始,到同一只脚在楼梯第4 阶脚跟踏阶。

下楼梯分为下楼期和下楼转换期。下楼期定义为从楼梯第4 阶脚尖离阶开始,到同一只脚在楼梯第2阶脚尖离阶;下楼转换期定义为从楼梯第2 阶脚尖离阶开始,到同一只脚第1次踏到地板脚尖离地。

1.3 数据处理

步态原始资料低通滤波(截断频率6 Hz),转变成坐标数据。利用运动图像解析软件获取时间和空间参数。步行时间:整个步态周期所经过的时间。步长:脚跟着地至再次着地两点间的距离。步宽:两脚跟着地时,踝关节中心间的平行距离。步频:每分钟行走的步数。步速:步行距离除以步行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认知任务成功回答数为因变量,年龄和测试情境为自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若达到显著性水平,再进行LSD多重比较;各步行参数采用2×2 混合设计双因素方差分析,若存在交互作用,再进行单独主效应分析。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认知表现

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同任务情境下成功回答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人各情境下成功回答数均显著低于年轻人(P<0.001)。多重比较显示,老年人上楼梯和后测成功回答数多于前测和下楼梯;年轻人上楼梯、下楼梯时成功回答数依次增加(P<0.05)。见表2。

2.2 步态特征

上楼梯转换期,所有参数年龄和任务的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步行时间、步频、步速的年龄和任务主效应均显著(P<0.05),老年人步行时间延长,步频和步速减少;单一任务步行时间缩短,步频和步速提高。见表3。

上楼梯时,仅速度CV 交互效应显著(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双重任务下年轻人速度CV 比单一任务时增大。其他指标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步行时间、步长、步频和步速的年龄和任务主效应均显著(P<0.05),老年人步行时间延长,步长、步频和步速下降;双重任务下步行时间延长,步长、步频和步速下降。见表4。

下楼梯时,各参数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步行时间、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的年龄和任务主效应均显著(P<0.05),老年人步行时间延长,步长缩短,步宽加宽,步频和步速下降;双重任务下步行时间延长,步长加大,步宽加大,步频和步速下降。见表5。

表2 老年人与年轻人上下楼梯认知表现比较

下楼梯转换时,各参数交互效应均不显著(P>0.05)。步行时间、步长、步频和步速的年龄和任务主效应均显著(P<0.05),老年人步行时间延长,步长、步频和步速下降;双重任务下,步行时间延长,步长、步频和步速下降。速度CV 的年龄主效应显著(P<0.05),老年人速度CV提高。见表6。

表3 上下楼梯转换期时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任务下步态参数比较

表4 上楼梯时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任务下步态参数比较

表5 下楼梯时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任务下步态参数比较

表6 下楼梯转换时老年人与年轻人不同任务下步态参数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双重任务下,老年人上楼梯时的认知表现优于前测,与事前假设不符,可能与学习效应有关;上楼梯时的认知表现和后测无显著性差异,与Harley 等[19]的结果一致。双重任务下的认知表现由同时完成的动作困难程度决定。上楼梯对老年人还不具备挑战性,老年人能在认知任务上投入足够注意。本研究还发现,老年人下楼梯时的认知表现比上楼梯差,提示下楼梯对老年人说来要困难得多,影响了他们在认知任务方面的投入。对年轻人而言,每次测试都比前次成绩好,提示上、下楼梯对年轻人而言都不具有挑战性,测试成绩主要来源于学习效应。提示在双重任务下,老年人首先专注于完成动作任务,在动作挑战性较低时可顺利完成认知任务,动作挑战性高时则舍弃部分认知任务。

本研究显示,单一任务下,步行时间、步频和步速均优于双重任务下,提示双重任务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行走均有影响,但老年人所受影响程度更大。当姿势控制能力受到双重任务影响时,步速下降属于一种代偿策略[24]。分享资源模式理论认为,双重任务中,资源被分配到两种任务上,导致其中一种或两者表现都下降[25]。本实验结果显示,老年人上楼梯主要影响到步态参数,而下楼梯则全面受影响,可见下楼梯对老年人来说更加困难些。这与先前研究基本一致[24-25],即行走时额外认知任务影响到老年人的平衡,从而促使老年人放慢速度,造成更大的时间变异。但本研究的时间CV几乎不受双重任务影响,而速度CV在上楼转换期和下楼期均不受影响,这与先前研究结果不一致。相关文献指出,步态变异性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帕金森病患者[26]或有跌倒风险的老年人[18],并不会影响健康受试者;但也有可能是介入的认知任务不同所致。本研究在单一任务上楼期,不同年龄组速度变异无显著性差异,双重任务下,年轻人的速度变异大于老年人,推测年轻人有足够的下肢肌力有效维持身体稳定,而老年人为了确保身体平衡,会采取更保守的策略维持稳定,故呈现较少的速度变异性。Nutt等[27]报道,老年人变异性增加,是因为大脑无法在认知任务介入的同时执行走路的动作。本研究发现,下楼转换期,老年人速度变异大于年轻人,但任务主效应不显著。这很可是下楼梯的动作更难,加之老年人在下楼转换期无法有效稳定身体,无法采取保守的动作模式维持姿势稳定,并非是认知任务介入所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上楼期双重任务会造成步长改变,且对老年人影响更大;而下楼梯两个阶段,老年人步长更小,但不能确定是否由双重任务引起,因为下楼梯可预期会产生较大向前和向下动量,为避免身体晃动过大发生跌倒,老年人可能采取较短步长的代偿策略[28-29]。Hamel等[29]认为,老年人上下楼梯时速度较慢或较靠近楼梯后部,都是缺乏信心而产生的安全机制,以预防跌倒。推测下楼梯时的步长改变并非由双重任务造成。

综上所述,老年人下楼梯时会舍弃认知任务而专注于执行步行;即使如此,老年人仍无法有效地专注于动作表现。这提示下楼梯动作的困难程度和风险性明显大于上楼。不同年龄和任务情境下的步态差异,目前还无法确定是否为双重任务所致。

受楼梯构造影响,步态参数变化是否由认知任务介入引起难以确定,还需要进行双重任务下平地行走测试,以确认步态参数和时间参数表现是否受认知任务影响。

上、下楼梯为高功能性动作。对有跌倒风险或平衡受损的老年人,进行上下楼梯双重任务训练,可能对改善平衡和认知处理更有效,但须确保安全,避免跌倒发生。

猜你喜欢
下楼梯步速步频
基于老年人行为特性的行人过街信号优化
一二一,下楼梯
步速与住院高龄老年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步速与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
健康老年人舒适步速测评的Meta分析
苏炳添与世界优秀男子60 m跑运动员步频节奏对比分析
谢震业与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步频节奏比较研究
博尔特百米全程节奏的跟踪研究
老人下楼梯宜侧着走
下楼梯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