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渗透研究

2020-03-27 06:59唐四红
文理导航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想内涵儒家文化高中历史

唐四红

【摘 要】历史学是研究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高中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儒家文化和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養,发展历史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儒家文化,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的渗透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儒家文化;思想内涵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在高中历史教学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知,教师要能够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儒家文化内涵,并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从而促使学生不断获得成长和发展。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渗透儒家文化,进行课堂教学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它能够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感受课堂内容。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善于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儒家文化的魅力。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加科学合理,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要能够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剖析,当教师明确了解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儒家文化;其次,还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要了解到现阶段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当教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主体情况有细致的把握之后,才能够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展文化知识渗透活动。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教师可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出如下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分学习小组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及其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课堂上,由小组学生代表发言,介绍学习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儒家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儒家文化在古今中国的重要意义。例如孔子强调“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强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说明儒家思想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如孔子有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充分体现孔子思想中诚信观念;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有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深刻蕴含了孔子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当引入这些儒家思想文化,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们感受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提高学生们处世和立国的智慧,树立对待儒家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例如引入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对唐朝贞观之治的积极作用;宋明理学中崇尚道德,胸怀天下、奋发进取的优良传统,强调“力行”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等,对塑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性格起到重大作用。

二、提供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兴趣的引导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对历史文化的探究动力。要想使儒家文化更好地渗透于历史课堂,需要教师激发起学生们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促使学生们不断拓宽对儒家文化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获得探究兴趣。

三、优化教学活动,丰富学生体验

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大,面对各种学习材料,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要想促使学生们更好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来,感受儒家文化的内涵和积极意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丰富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体验度。

例如,灵活运用多媒体,采取情境教学法。由于多媒体具有图片、声音、文字一体化的特点,可以将难以讲述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到学生眼前,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想有效地渗透儒家文化思想内涵,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真实的历史场景,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置身其中,进而获得儒家文化的熏陶。

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学习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时,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要思想的记忆能力,并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完成本节课学习后,进行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自己选定一个思想家,用自己的话来准确表述其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对儒家文化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们的课堂体验。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有效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化的探究兴趣,充分发挥儒家文化的渗透作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军哲.在变与不变中理解历史问题——《儒家思想的选择与传承》一课教学内容分析[J].中学历史教学,2017(12):33-35

[2]田磊.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说课艺术——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10):116-118

(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湖南 永州 425000)

猜你喜欢
思想内涵儒家文化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中国传统武术思想内涵及其对现代武术发展的启示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
论影片《铁皮鼓》对原作思想艺术价值的保留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MBTI人格类型量表的发展应用及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