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03-27 12:15史晓君
农业与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方法策略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吉林省应以争当农业排头兵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论文分析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从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拓展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研究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优势;制约因素;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0215055

收稿日期:2019-12-25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工程项目)“论吉林省农业排头兵目标与农业现代化建设”(项目编号:2016M10)

作者简介:史晓君(1972-),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确定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了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和长远的规划。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2015年在吉林省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吉林省要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的指示,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1 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保障

吉林省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在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吉林省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吉林省农业增加值为598.16亿元,相对2017年增长3.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60.00万hm2,比上年增加5.61万hm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633.00万t;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1.70万t。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吉林省近年来在土地管理、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吉林省农林牧渔等产业总产值的配比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值和结构比重有所下降,林、牧、渔业的产值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农业产业配比关系的变化,意味着吉林省的传统农业结构正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地调整,是吉林省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是检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超级稻一号”、“杂交稻一号”等农业新品种的培育,极大推动了吉林省粮食的增产增收,政府部门积极推广农业培训,使吉林省广大农民和基层的农业干部在业务和整体素质上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成绩都是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中央关于“吉林省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指示精神明确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吉林省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充分领会了新时代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和方向,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保障。

2 影响吉林省农业现化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吉林省的玉米、水稻等粮食产量逐年稳定增加,渔、牧业等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可以加速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村人口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乡发展一直不平衡,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当前正面临着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吉林省农村的人均消费水平还远低于城市,农村的交通、信息、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也较落后,部分地区还缺少基本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存在孩子上学困难、村民就醫困难等现象,这种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差距过大的现象,必然影响吉林省农业现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吉林省现阶段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2018年,吉林省农机总动力是3464.19万kW,拥有机电井19.42万眼,节水灌溉机械5.49万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20.26万hm2。虽然近年来吉林省重视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这些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吉林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在靠天吃饭,许多已有的水利设施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基础建设,严重老化,影响灌溉效率。农业机械化设施的建设和有效利用也影响着吉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在种植、收割时仍然依靠人力,存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

2.3 农业科技水平落后是制约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转化与推广成效显著,但从整体来说,农村农业技术的实际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存在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农业科研项目实效性不强,因技术、成本等原因,还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推广。吉林省应在农业科技研究中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玉米深加工、人参、鹿茸营养提取、应用等技术的研究和革新,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农民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应用者,吉林省在农业人才培养、农民的农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农村很多地方,农户的科技意识不强,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还不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重视农村新型农民的培养,使农民在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中发挥主体作用。

2.4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吉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源的过度和盲目开发导致吉林省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近年来水土流失、盐碱地、荒漠化土地面积的迅速扩张,严重威胁着吉林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化肥、农药等的过量使用也影响着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量的化肥不仅会残留到农作物中,还会随着灌溉、地下水、地表等渠道流入江河、湖泊,破坏水源及整个水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同时对土地质量也有严重影响,造成土壤结构变差、板结、肥力衰退、农作物减产等现象。可见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耕地的破坏、污染日益加重,是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2.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的开拓

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大限制了吉林省农产品向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我国新时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中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农民和厂商,农村和城市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吉林省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畜牧业产品加工质量、外观包装不占优势,人参、鹿茸等林产品科技开发不足等现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完善吉林省农业发展制度、开拓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环节。

3 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1 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业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才能促进土地的增产增收,最大化地实现土壤、水、生物等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收入的提高,紧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吉林省农村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经营,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省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改变传统思想,理解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完善吉林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鼓励农户进行土地转让经营或合作化经营,实现土地的统一管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配置和流转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这样既能减少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分歧和争端,也能使农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切实提高土地耕作的经济效益。

3.2 健全农业发展制度,拓展农产品的市场流通

健全完善各类农业发展制度是吉林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吉林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保障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应从经营组织入手,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营组织和服务机构,信息共用、利益共享,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健全专业化的农业市场体系,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批量化,推动吉林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与国家或国际农产品市场相对接,促进市场流通;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也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广大农村建立信息化网络,可以让农民随时学习农业生产和科技方面的最新资讯,是传授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渠道。完善的农业保障制度是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技术、资金等管理制度,保障农业发展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加大对农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以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为标准,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监管制度。只有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规范化,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流通。

3.3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当前吉林省应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的推广、供应、销售、维修、装配等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据吉林省的农作物种类和地理环境特点,应重点加大农田水利、机械化种植、收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还应逐步加大温室、渔塘、养殖场等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扶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蔬菜、水果、花卉等的种植及渔、牧业的养殖,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吉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应重视农业科技基础条件的改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的水平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研究,政府应加大农业实验室、实验基地等的投资和建设,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3.4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吉林省应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入手,改革和完善吉林省的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评价制度,鼓励各企业、高校、科研所等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根据吉林省长久以来的农业发展特点,应着重在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地盐碱化治理等技术上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农业发展还应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应在广大农村推进新型农民的培养,充分利用吉林省的农业培训中心、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网络教育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广度,積极培养农村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类型的实用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只有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将科技兴农的号召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5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道路

吉林省应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等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尽可能发挥吉林省黑土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省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等没有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面对部分地区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的情况,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就要高度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提倡绿色循环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寻找突破口和方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要通过农田科学施肥、耕地合理种植、土地、河流的污染治理等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发展和提倡无土栽培、立体化种植、养殖等高效的种植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来节约农业资源;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推进耕地荒漠化、盐碱化的治理与改良,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的防灾减损,玉米、水稻、畜牧产品等农产品的贮藏及精加工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价值,推动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吉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吉林日报,2019-4-30(011).

[2] 袁伟楠.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现代商业,2018(34):159-160.

[3] 张煜晗,裴莉,徐勇,王瑛彤,陈涛,杜娟.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0-71.

[4] 陈锦茂.农村合作社与发展农业经济内在关系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245.

[5] 王果.农业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现象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62-63.

[6] 曹鸿鹏,李勇,张磊,谷金英,邹思佳.旱作节水农业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应用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8(23):39.

(责任编辑 周康)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制约因素方法策略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