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评价

2020-03-28 07:29龙军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皮溶栓心肌梗死

龙军成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疾病,是当前中老年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周期较短,发病较快,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闭塞现象,且形成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重要性原因,临床治疗中通常以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帮助[2-5]。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英德人民医院急诊科2017 年3 月1 日~2019 年3 月30 日收治的9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和B 组,各45 例。A 组男26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6.36±5.23)岁。B 组男28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7.65±6.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B 组患者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即给予患者尿激酶50 万U 稀释后静脉推注,后用100 万U 尿激酶联合0.9%氯化钠100 ml 静脉滴注。A 组在药物溶栓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方法: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患者发病12 h 前对其进行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建议“进门-球囊开通”,时间控制在90 min 内。对于存在严重溶栓禁忌的患者需要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有血栓、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在12 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处理。超过12 h 则不可以借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溶栓,需要采用其他处置方式。②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不能直接进行溶栓患者需要转运到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功能的医院进行。③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失败后IRA 仍处于闭塞状态,对于IRA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④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12 h 内对患者进行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需要给予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从而开通IRA。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治疗后血管病变狭窄消失;有效:治疗后既未发生心绞痛症状,也未发生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无改善,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再度脑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A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A 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背景下,人们接触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在发病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稳定患者心肌供血是比较难的一项工作。通过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对于患者治疗工作实施具有重要帮助。很多时候,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以药物控制患者心肌梗死情况,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症状。由于药物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实现了迅速和无创治疗,对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具有重要保障[7]。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药物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为患者治疗争取了时间[8]。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具有急迫性,可以快速为患者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因而药物溶栓治疗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或者是急救中[9,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在其手术治疗实施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采用内置支架形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实现患者心肌梗死症状的最大限度调节[11]。同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和保存提供了保障[12]。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迅速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实现对患者动脉堵塞疏通,提升了患者冠状动脉疏通能力,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提供了帮助[13]。临床实践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以最快速度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实现了对患者心血供应改善,为治疗争取了时间。且在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上具有一定的保障性,最大限度上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情况[14]。

本研究结果显示,A 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B 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B 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实现了对患者治疗的病情控制,为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堵塞奠定了基础。药物溶栓治疗虽然患者治疗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治疗效果不够突出,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作为患者治疗医师,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科学控制患者治疗方式,只有科学治疗,对应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改善效果才会愈发明显。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经皮溶栓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