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MRI 时间-信号曲线及改良半定量参数对肝硬化结节及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2020-03-28 07:29徐明月张晓萍黄慧仪李朝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斜率肝硬化

徐明月 张晓萍 黄慧仪 李朝隆

肝癌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在临床中主要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别[1];原发性肝癌主要是指源于患者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继发性肝癌又被称为肉瘤,通常来说,在我国较为常见的、具有较高发病率且危害较大的均为原发性肿瘤[2]。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肝区疼痛、腹胀、纳差、消瘦以及乏力等现象,如果不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存质量[3]。因此,对于该种疾病的尽早诊断于患者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4]。目前,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临床中对于肝硬化结节及肝癌诊断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本文就本院收治的100 例被确诊为肝硬化结节或肝癌的患者分别采用DCE-MRI 时间-信号曲线和改良半定量参数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0 月~2019 年11 月本院门诊与住院部通过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胚蛋白(AFP)]测试、典型影像学表现[包含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及超声显像等]与病理组织学的测试(以肝组织的活检为主)被确诊为肝硬化结节或肝癌的患者100 例,其中肝硬化结节患者57 例,肝癌患者43 例;男61 例,女39 例;年龄38~71 岁,平均年龄(50.24±7.17)岁。

1.2 检查方法 患者分别采用DCE-MRI 时间-信号曲线和改良半定量参数测试法。由本院相关医务人员在患者进行检查前提醒其禁食、禁水,同时需要告知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将身上的金属物品自行摘除,否则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干扰,由检查人员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的呼吸训练,在检查前要求患者采取仰卧位,以头先脚后的状态使身体处于检查床的正中间位置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固定,患者需要自觉将上肢置于两侧,之后选用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 Magnetom Trio 3T)进行扫描检查。

1.2.1 测试注射成像方法 给予患者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1 ml 作为对比剂后以3 ml/s 的注射速度根据患者的实际体重量为其注入生理盐水。此时采用倾斜冠状位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动脉扫描,扫描过程中需要将设备仪器相应的参数,比如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层厚、翻转角以及像素矩阵和视野进行相应调整为44 ms、1.6 ms、20 mm、25°以及180×256 和400 mm×400 mm。之后又检查人员通过控制台对患者的测试注射序列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相关指标和数值进行统计计算后,对比分析。

1.2.2 正式动态扫描 将仪器的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以后给予患者于肘部根据其身体体质量静脉注射0.1 mmol/kg 的对比剂,随后以3 ml/s 的注射速度为其注入生理盐水。依据Tdelay 值决定是否给予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切忌需要嘱咐患者在间隔12 s后进行及时换气。

1.3 数据测量及处理 ①相对信号强度增加值=(增强后各时间点相同ROI 信号强度值-蒙片中ROI 信号强度值)/蒙片中ROI 信号强度值;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ROI 信号强度最大值-蒙片中ROI 信号强度值)/蒙片中ROI 信号强度值 × 100%;增强斜率=(ROI 信号强度最大值-蒙片中ROI 信号强度值)/扫描时间;廓清斜率=(ROI 信号强度最大值-增强末期蒙片中ROI 信号值)/扫描时间。②观察并记录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各时间点ROI 测定信号强度值,同时需要计算统计出患者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增加值、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增强斜率以及廓清斜率(Siemens影像工作站)。

1.4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检查后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对比肝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半定量参数。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 例患者检查后的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分析 检查结果显示:正常肝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处于动脉期时曲线幅度较小,处于动脉气后曲线幅度会呈现出短暂的快速上升趋势,之后会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曲线峰值处保持一段时间的维持不变,之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肝脏病变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则表现为处于动脉期时曲线上升幅度较快,且动脉期之后曲线则表现出不同趋势的走向。见图2。

2.2 肝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半定量参数对比 肝脏病变组织的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184.45±52.55)%、增强斜率(11.17±5.79)均高于正常肝组织的(126.08±46.27)%、(4.73±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组织廓清斜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正常肝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

图2 肝脏病变组织时间-相对信号增强曲线形态

表1 肝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半定量参数对比(,n=100)

表1 肝脏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半定量参数对比(,n=100)

注:与正常肝组织对比,aP<0.05

3 讨论

肝硬化及肝癌作为血管数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病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较容易引起患者发生血供的改变,同时患者的肝正常血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替代异常新生血管,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且随着疾病的进展,门静脉供血所占比例逐渐缩小而变成以动脉供血为主[5]。在肝正常组织向肝癌发展过程中,其最为重要的信息改变即为血管的改变,一旦发生血管长入,肿瘤即进入恶化时期。当下,CT 或者是大多数磁共振成像(MRI)通过静脉团注射对比剂之后所使用的是某一个确定的或者经验的时间数据启动动脉期扫描的过程。基于有关的文献资料可知,由于不同的患者血液循环方面存在着区别,若采纳某个固定的数值当作注射型对比剂来延迟时间开启扫描之际,对比剂会随着血流抵达肝脏处的时间亦会发生对应的个体性区别,进而造成肝脏各个时期的加强和最初所设计的不同扫描对应的时相存在着非一致性的现象,从而对诊治的精确度产生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病变组织处于动脉期时,曲线上升幅度较快且动脉期之后,曲线则表现出不同趋势的走向。肝脏病变组织的峰值信号增强百分比(184.45±52.55)%、增强斜率(11.17±5.79)均高于正常肝组织的(126.08±46.27)%、(4.73±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组织廓清斜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可直观反映病灶内对比剂流入及廓清情况,通过半定量分析可间接反映肿瘤新生血管情况,对肝硬化结节及肝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斜率肝硬化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露天矿山的应用
以WiFi和ZigBee联合定位的消防灭火救援系统
导数几何意义的深层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