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研究

2020-03-28 07:29刘蕾姚云龙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脓液腔镜泌尿外科

刘蕾 姚云龙

结石性脓肾的病因为上尿路结石导致的梗阻,从而导致肾脏感染,结石性脓肾占梗阻性脓肾的60.5%。结石性脓肾多发病于中老年人群,合并糖尿病或贫血的上尿路结石疾病患者极易引发结石性脓肾[1]。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高热等,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甚至部分患者并无任何症状,未进行及时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2]。在常规尿检中,结石性脓肾患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或者脓细胞。临床上主要应用B 超和CT 等对结石性脓肾患者进行检查,但是诊断效果不佳,需要通过B 超引导下经皮肾细针穿刺,抽取脓液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确诊[3]。在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治疗中肾切除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的并发症较多并且较严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在现阶段的结石性脓肾治疗中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术后并发症较少,且可以有效降低脓肾切除率[4]。本文选取50 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7 月~2018 年7 月本院收治的50 例结石性脓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 例。对照组男17 例,女8 例;年龄62 岁,最小28 岁,平均年龄(49.27±11.6)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9±0.8)年;病变部位:左侧12 例,右侧13 例;其中6 例功能性孤肾。观察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最大69 岁,最小25 岁,平均年龄(48.77±12.2)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1.7±0.6)年;病变部位:左侧16 例,右侧9 例;其中7 例功能性孤肾。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都经确诊符合结石性脓肾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肾脏肿瘤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实验室生化以及影像检查,明确患者的结石部位,检测患者的体温,针对发热患者实施常规尿检以此明确其体内白细胞情况,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肾切除手术治疗,进行基本麻醉后,按照肾切除手术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分层解剖及及时止血,最后缝合伤口[5]。观察组给予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根据B 超或者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结石的位置,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选择适宜的穿刺点进行穿刺,抽取患者的肾脓液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患者的药物敏感性,之后置入斑马导丝将穿刺针抽出,沿着已经放置好的斑马导丝将筋膜扩张器从F8 扩张至F18,引流脓液,待脓液排除干净后再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手术,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机或者钬激光碎石,完全击碎体内的结石,再用取石钳将碎石清理掉,手术结束后置入双J 管进行引流,控制灌注的压力[6]。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石性脓肾是一种由上尿路结石梗阻而导致的肾脏感染病症。结石性脓肾患者肾盂内积聚了较多的脓液,给肾盂增加了压力,脓液渗透入肾内,引起多种炎症反应,进而刺激肾血管,肾血管出现收缩并对肾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感染性休克[7]。结石性脓肾的临床症状为全身感染性中毒表现,如低热、肾脏区域疼痛以及贫血等。结石性脓肾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并发糖尿病或者贫血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更容易引起结石性脓肾,其中以老年人居多[8]。在常规尿检中,结石性脓肾患者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或者是脓细胞。临床上主要应用B 超和CT 等影像对结石性脓肾进行诊断,但是诊断效果不佳,需要通过B 超引导下经皮肾细针穿刺,将脓液抽取出来并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确诊[9]。

以往结石性脓肾的治疗手段就是肾切除手术,但是此手段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比如出血、腹胀、发热和感染等,致死率较高,不值得推广。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泌尿外科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结石性脓肾的治疗当中,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肾切除率和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0]。在结石性脓肾治疗中,被主要应用的泌尿外科腔镜技术主要有两种,即经皮肾取石手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其中经皮肾穿刺引流术属于基础性的手术,其通过将脓液引流再进行Ⅱ期手术,优势更为突出,能够防止炎症的扩散,并且不会发生感染性休克或者脓肿播散等不良症状,通过脓液培养还可以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1]。

泌尿外科腔镜技术与传统的肾切除手术相比有着诸多优势[12-14]:①该技术要对肾脏进行充分的引流,能够消散肾内的炎症,进而避免游离炎症粘连的肾脏损伤和炎症的扩散,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和肾切除率;②皮肾镜取石术对肾的损伤较小,并且能够重复进行;③皮肾镜取石手术的切口创伤较小,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肾切除手术,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采用泌尿外科腔镜技术治疗结石性脓肾,其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减少手术耗时,提高手术效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脓液腔镜泌尿外科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