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3-28 07:29徐春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腔镜开腹微创

徐春雪

卵巢肿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卵巢良性肿瘤约占 75%[1]。由于卵巢是女性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对其占位病变进行切除时可能会导致机体内分泌功能的改变[2],故治疗过程中保留患者卵巢功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既往多采用开腹手术方式对卵巢良性肿瘤进行治疗,但其创伤大,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近年来,随着医疗和麻醉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故本研究拟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00 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38例)以及腔镜组(62 例)。开腹组患者平均年龄(35.47±5.27)岁;卵巢肿瘤类型:单纯滤泡囊肿18 例,输卵管系膜囊肿10 例,巧克力囊肿6 例,其他肿瘤4 例;肿瘤平均直径(4.72±1.33)cm。腔镜组患者平均年龄(36.14±6.18)岁;卵巢肿瘤类型:单纯滤泡囊肿30 例,输卵管系膜囊肿14 例,巧克力囊肿10 例,其他肿瘤8 例;肿瘤平均直径(4.56±1.4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学会审批通过,且符合:①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各种方式确诊为卵巢良性肿瘤;②近期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药者;③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外科手术禁忌证及恶性肿瘤或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

1.3 方法

1.3.1 开腹组 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三方核对后取仰卧位,予以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消毒铺巾后于患者耻骨联合上切口开腹进入盆腔,充分暴露患侧卵巢后切开肿瘤包膜行卵巢肿瘤剥除术,后缝合卵巢,清理盆腔,检查手术器械无误后关腹。术后3 d 常规抗感染治疗。

1.3.2 腔镜组 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按对照组患者常规术前准备、麻醉、消毒铺巾后切开脐孔皮肤,置入套管针,沿套管针注入二氧化碳形成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创建操作孔:于患者双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侧行套管针穿刺,置入操作钳。根据患者肿瘤及盆腔情况分别行肿瘤穿刺抽吸后剥除术(穿刺肿瘤壁,抽吸尽囊液后扩大切口行肿瘤剥除术)和肿瘤完整剥除术(腹腔镜下完整分离肿瘤和卵巢,剥除面电凝止血)。术后清洗盆腔,缝合切口,术后3 d常规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 d VAS 评分以及术前与术后3 d卵巢功能和免疫功能情况,并进行比较。①卵巢功能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2、LH 及FSH水平;②免疫功能测定:采用贝克曼UniCel DXI 800仪器,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IL-2、IL-6。同时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CD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 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术后2 d VAS 评分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E2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LH、FSH 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但腔镜组E2高于开腹组,LH、FSH 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两组IL-2、CD4+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IL-6 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但腔镜组IL-2、CD4+高于开腹组,IL-6 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CD8+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 d VAS 评分比较()

注:与开腹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开腹组术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开腹组术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开腹手术均被用于治疗卵巢良性肿瘤,但由于手术应激可能影响机体的多个生理功能,因此如何选择适宜术式,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和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3]。

由于卵巢储备能力下降可发展为卵巢功能衰竭,故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后应及时检查卵巢功能[4-6]。E2、LH、FSH 等指标能够作为卵巢储备功能评价的有效指标,当手术对患者卵巢造成创伤后,LH 与FSH 会逐渐上升,而E2会保持下降的趋势。本研究显示,由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操作主要在盆腔与腹腔内进行,采用双极电凝,既可达到良好止血效果,又可减少对正常卵巢组织的破坏,有利于保持卵巢自身的完整性,能够较好的保护卵巢功能[7,8];同时在手术创伤方面,由于手术视野较为清晰,且减少了对内环境的干扰,手术创伤较传统开腹手术小,患者无论是术口疼痛程度还是腹腔内脏器炎性反应导致的不适,均较开腹手术小,患者不会因害怕牵拉伤口出现疼痛而畏惧下床运动,导致排气延迟,恢复缓慢。

另外患者免疫功能方面,IL-6 是一种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多功能的促炎细胞因子;IL-2 是T 细胞生长因子,能辅助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Th0 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的增殖。而CD4+细胞是最重要的细胞亚群,CD8+则具有细胞毒性,因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时可表现为CD4+降低,CD8+无明显变化[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IL-2、CD4+较本组术前显著降低,IL-6 较本组术前显著升高,但腔镜组IL-2、CD4+高于开腹组,IL-6 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虽然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无论是开腹术式还是腔镜微创手术,均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开腹手术的影响较腹腔镜手术更大。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腔镜开腹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