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28 07:29张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单侧麻醉神经

张溪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临床老年患者不断上升,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不便,较易出现跌倒损伤,导致骨折。对于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常应用手术治疗,老年人因机体功能退化,常合并有多种老年基础疾病,使手术中的麻醉风险性增高,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老年人术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等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康复及手术效果[1,2]。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降低手术风险。本院对80 例老年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开展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一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现将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 年5 月~2018 年7 月间本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80 例做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均>60 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龄60~78 岁,平均年龄(69.73±3.25)岁;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1 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8.85±3.40)岁;行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9 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在患者L2~3椎间隙进行穿刺,进入硬膜腔,而后置入腰穿针,见脑脊液流出以后,缓缓注入5%的罗哌卡因12~15 mg,而后行硬膜外置管,依要求注入适量麻醉药。

1.2.2 观察组 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测,测量血压、脉搏、血氧、心电等,给予面罩吸氧,帮助患者取健侧向下侧卧体位,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0 μg 和咪达唑仓1 mg 镇静,超声仪探头放置于髂骨上,清晰显示腰方肌,腰大肌,竖直肌及L4横突,在L4棘突旁4~5 cm 处穿刺,针尖至神经根旁,进行回抽,如无回血和脑脊液,缓慢注入25 ml 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而后超声横扫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连线中点处,在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外侧,呈现出卵圆形或三角形高回声时,即坐骨神经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到达坐骨神经旁,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包括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1.3.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6 h 的疼痛情况 采用VAS 评分进行评定,评分范围为0~10 分,0 分无痛,10 分为剧痛。

1.3.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min)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后6 h 的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 h 的VAS 评分为(0.59±0.17)分低于对照组的(1.13±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08,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3 例,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加大,老年人行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也不断上升,一大部分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对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患者呼吸功能退化,肺活量下降,气体交换功能降低,同时患者肝脏酶的活性降低,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使麻醉药物排泄减慢,导致麻醉中的风险加大,因此,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手术中增加了麻醉工作的挑战性[3-5]。针对此种情况,临床上应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降低麻醉风险,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以往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椎管内麻醉存在穿刺困难,阻滞范围广的特点,患者容易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手术效果[6]。对老年单侧下肢骨科患者手术应用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其阻滞范围比较理想,但对术者穿刺进针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超声下,患者神经、筋膜等组织可被清晰显示,防止了盲目操作过程中的神经损伤,同时可对麻醉药物的分布以及弥散情况进行良好的控制[7]。在实施过程中,使用超声仪,患者无需更换体位,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8]。为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将80 例老年单侧下肢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80 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腰硬联合麻醉,一组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6 h 的VAS 评分为(0.59±0.17)分,低于对照组的(1.13±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5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时,应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好,镇痛时间长,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单侧麻醉神经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