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0-03-28 07:29林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氯化钠丁苯神经功能

林琳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好发于老年人,并且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高发,主要成因为脑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骤然出现障碍,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该病致残率比较高,并且容易复发。有研究显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期间,损伤脑组织可产生多种病理生理改变[1]。丁苯酞软胶囊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国家一类新药,可以有效的对抗脑缺血,有效改善脑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神经功能。作者选取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就诊的8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5~71 岁,平均年龄(56.0±7.3)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9 例,脑桥11 例,颞叶8 例,小脑12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4 例,糖尿病4 例,冠心病6 例。试验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45~72 岁,平均年龄(57.0±7.0)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0 例,脑桥10 例,颞叶8 例,小脑12 例;基础疾病:高血压4 例,糖尿病5 例,冠心病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经头颅CT(排除出血)、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疾病,并且入组病理在7 d 以内;②对研究药物耐受;③自愿参加,签署之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器官性疾病;②具有血液病、肿瘤疾病等;③对研究药物过敏;④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合并消化道溃疡者;⑤正在服用对研究药物结果有影响的药物;⑥不愿意参加研究的患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控制基础疾病,采用抗血小板、活血化瘀、维持电解质平衡、神经保护、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生理盐水500 ml 进行静脉滴注,2 次/d,治疗14 d 为1 个疗程。试验组采用丁苯酞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25 mg+生理盐水100 ml 进行静脉滴注,2 次/d,治疗14 d 为1 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不同时间段NIHSS 评分 采用NIHSS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5、30 d 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

1.5.2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75%;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试验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NIHS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为脑组织内血液供应突然中断,脑组织坏死,是我国最常见的卒中类型之一,研究显示,约占脑卒中的60%~80%。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但是低于发达国家。该病有明显的年龄趋势,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有些会遗留运动功能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由于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承重的负担,因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凝、降低纤维白(原)含量、扩充血容量、扩张血管、神经保护治疗[3]。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主要的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d1-3-正丁基苯酞,其脂溶性非常高,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从而产生药效,丁苯酞有开放脑毛细血管数量的作用,将脑梗死后缺血区的微循环从新建立,改善缺血区血液灌注量,将脑梗死面积缩小,将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损伤降到最低,丁苯酞可以保护神经,可以抑制神经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炎坏死,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对神经炎的再一次损伤。此外,丁苯酞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氧化还原给脑细胞带来的损伤,神经洗好坏死减少,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的作用。此外,丁苯酞注射液还可以改善吞咽困难的患者,改善其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动物研究显示,丁苯酞主要作用在大鼠的大脑中动脉,改善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在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保护线粒体来完成,当脑梗死形成时,线粒体功能和神经细胞的生物合成受损,神经病理学改病,发生神经退行性变化,脑梗死发生后其抑制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抗脑缺血能力较强,可以缩小大鼠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丁苯酞可以改善慢性全脑低灌注,改善β 淀粉样蛋白的含量,改善衰老大鼠认知功能损害情况,阻断β 淀粉样蛋白,从而降低其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抑制淀粉样前体蛋白水解为β 淀粉样蛋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刘运平等[4]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安全性评价中发现,该试验组对于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与单用丁苯酞氯化钠进行治疗进行比较,发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效果相同,并且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单独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倪俊亮[5]在脑梗死急性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观察中发现,丁苯肽可以作用于血管内皮上,并且促进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生成素-1 表达,可以促进微循环形成,改善脑梗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部缺血组织的血流,保持能量代谢,减少神经凋亡,帮组其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研究发现,脑血流降低程度越高,脑氧代谢缓慢,则认知功能异常,因此使用神经功能评分对疾病进行评分非常客观。余年等[6]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随访研究中发现,丁苯酞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减轻,在随访3 个月后发现,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可以改善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提高认知功能。丁苯酞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及神经元,改善临床症状。王小林[7]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发现,丁苯酞可以改善脑部缺血区域的供血,保护仍存活的神经细胞,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急性脑梗死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张军亚[8]在丁苯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内皮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中研究发现,丁苯酞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g-Ⅰ、内皮素1、VEGF 水平,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症状,丁苯酞可以提高认知功能评分,但是对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可以预防其肢体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以上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针对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氯化钠丁苯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