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20-03-28 07:30刘大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室性胺碘酮左心室

刘大治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导致一种急性心肌坏死的表现,临床发病后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重视[1,2]。临床有大量研究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表现严重,其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群体,很容易导致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心律失常等相关的病理表现,导致人体的电传导系统存在异常状况,进而使患者出现新式节律或速率等相关的异常改变,这些不良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并发症风险,导致患者治疗难度存在着进行性加重现象[3]。为了有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分析胺碘酮用药的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 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龄最大86 岁,最小62 岁,平均年龄(70.25±10.6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87 岁,最小61 岁,平均年龄(71.48±10.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被确诊为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诊断符合该病症的标准;②所有患者年龄均超过60 周岁[4];③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合并药物过敏或不耐受的患者;②排除存在有重大手术治疗史的患者;③排除合并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的患者[5];④排除存在机体功能器官不全的患者;⑤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⑥排除因各种因素无法完成本研究治疗工作而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选择利多卡因50 mg+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 进行静脉推注3 min,之后遵医嘱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静脉滴注维持治疗,800 mg/d,分两次给药,给药速度维持在2.20 mg/min。

1.3.2 观察组 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选择150 mg 胺碘酮+0.9%的氯化钠注射液20 ml 进行静脉推注3 min,之后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选择1.00~1.50 mg/min 的给药速度进行静脉滴注约8 h,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进行用药速度的调整。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6]: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肌梗死症状全部消失,且室性期前收缩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或者消失>90%,则说明为显效;经过治疗后,如果患者室性前期收缩减少>80%,则说明治疗有效;经过治疗后,心肌梗死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表现,则说明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

1.4.3 治疗后心功能指标 包括血压情况(收缩压和舒张压)和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其中发生头痛2 例,胃肠道反应2 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其中发生头晕头痛4 例,心动过缓2 例,胃肠道反应5 例,恶心呕吐1 例;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也将心肌梗死称之为心肌梗塞,这种病症发病比较严重,对患者产生的后果也是相当厉害的。在治疗的过程中,经过分析得出心肌梗死一般是因为患者存在冠状动脉闭塞,这种症状会导致患者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出现断流,进而使得患者发生严重性持久性的缺血表现,导致患者的局部器官出现坏死。患者发病以后会存在剧烈的持久性疼痛,疼痛部位主要分布在胸骨后部位,进行检验可发现患者有发热的症状,而白细胞存在增多,心电图检查显示存在进行性变化[7]。患者存在明显症状,同时根据心电图进行判断通常可以得到病症的确诊,但是如果患者发病后没有明显临床症状,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麻烦[8]。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病理表现类型,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比较突然,而且病情发展急骤,很多患者的病情都非常严重,临床上愈后效果不佳。这种病症患者一般都有很大的死亡几率,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因素众多,有些患者在疲劳过度的情况之下合并有严重的不良情绪,同时暴饮暴食就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还会合并有很多的并发症,所以患者在治疗上面临着重重阻碍[9]。患者发病后存在室性心律失常,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所以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是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广谱多通道的组织剂,化学主要成分是含碘的呋喃衍生物,这种药物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还能有效抗交感神经,一般为患者应用小剂量维持治疗,可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这种药物的药理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钾离子通道来延长心肌组织动作电位时间,并且增加有效的不应期,这样就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消除腹肌,抑制患者出现折返激动情况,药物能组织钠离子的内流,从而对新防心肌传导纤维的速度产生控制,有效的帮助患者对窦房结自律性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心律失常进行改善的作用[10]。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可维持患者良好的心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室性胺碘酮左心室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