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与激素共同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0-03-28 07:30闫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紫癜肾炎蛋白尿

闫雪

紫癜性肾炎患者在发病后出现的主要症状表现包括紫癜、尿蛋白、血尿等,属于过敏性紫癜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成为慢性肾脏病,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该病患者需要接受系统的肾脏替代治疗[1]。尿蛋白水平的递增及大量尿蛋白的持续存在,会使该病患者的肾损伤程度进一步加重[2]。本文探讨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8 月~2019 年8 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2 例紫癜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1~66 岁,平均年龄(40.7±8.6)岁;发病时间1~8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1±1.7)个月;左侧肾脏疾病19 例,右侧肾脏疾病22 例。治疗组中男25 例,女16 例;年龄20~63 岁,平均年龄(40.5±8.4)岁;发病时间1~8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3.4±1.6)个月;左侧肾脏疾病17 例,右侧肾脏疾病2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激素进行治疗。口服泼尼松,1.5 mg/(kg·次),1 次/d,连续治疗1 个月。

1.2.2 治疗组 采用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口服泼尼松,1.5 mg/(kg·次),1 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1 次/d,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及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肾炎症状彻底或基本消失,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有效:肾炎症状减轻,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50%,没有出现其他并发症;无效:肾炎症状没有减轻,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幅度<50%,或发生其他的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2/41),低于对照组的22.0%(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

2.3 两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蛋白尿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紫癜性肾炎会累及患者全身的多个器官,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等相关临床症状表现。临床上所收治的大多数紫癜性肾炎患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发生障碍所引发的,临床上当前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并且其已经成为紫癜性肾炎治疗的一种常用药物,但是由于患者与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化差异,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十分理想,病情在治疗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选择有效的方法对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4]。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被用在调脂治疗中,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一种,可以对肾脏组织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使尿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使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使慢性肾病的进展速度减慢。当前,临床及相关领域关于他汀类药物对肾脏所产生的药效学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研究发现,该类药物可以对小GTP 蛋白的活化过程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对细胞外信号向细胞核内进行传递的过程进行影响,进而使非依赖降脂肾脏保护作用发挥得更为明显,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降蛋白尿、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使肾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得以改善,抗细胞异常增殖及肾脏间质纤维化,还能够对抗氧化应激效应[5-8]。

综上所述,紫癜性肾炎患者采用激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理想,药物不良反应可显著减少,肾功能等相关指标也明显改善,在短时间内控制血尿和蛋白尿症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紫癜肾炎蛋白尿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出现蛋白尿如何检查治疗
肾炎康复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孩子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
肾炎应该怎样治疗?
尿里有蛋白,并非都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