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药学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作用分析

2020-03-28 07:30萧雪兰陈远中彭辉颜缪建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6期
关键词:药学依从性血压

萧雪兰 陈远中 彭辉颜 缪建春

近年来,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病症之一,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不断加重,严重情况下可直接危及患者自身的生命。通常情况下,在患病期间,患者会出现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当患者血压水平升高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也有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为了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临床治疗方案[1]。血压的控制是该疾病的重点治疗内容,采取恰当的手段将患者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康复。为此,患者出院后,也应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对自身饮食、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疾病的控制率。为确保医师处方的规范性和适宜性,需采取药学干预,对处方内容进行审查,明确药物的禁忌事项以及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剂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真正意识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确保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4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已确诊;本实验在患者知情下开展;患者基本信息完整。患者中男25 例,女9 例;最大年龄为85 岁。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 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用药干预。待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通过对检查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病症类型。在医生的叮嘱下,给予患者适量药物,告知患者服药方法、剂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综合药学干预。①治疗前,为每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和在院所接受的治疗内容等,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为患者制定完善的药学干预方案,在此期间,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其作出适当的指导。②待患者建档后,为其配置相关治疗药物,在此之前,询问患者相关事宜,如:有无慢性病史、既往的用药情况等,开展用药指导工作,向患者讲解用药时间、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用途。③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药物的使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告知家属督促患者按时服药,不可私自增加或减少药量,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此外,在平时的饮食、运动中也需多加注意,根据自身的病情情况来进行调整,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勇敢对面今后的生活[2]。

1.3 观察标准及判定标准 干预3 个月后,①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主要包括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若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为控制;若患者其中一项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为部分控制;若患者2 项指标仍未得到改善,且未在正常范围内,则表示为未控制。总有效率=控制率+部分控制率[3]。②比较两组患者抗高血压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包括用药方法、给药时机、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良反应。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包括规律用药、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按时回访、戒烟戒酒。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抗高血压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方法、给药时机、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规律用药率、健康饮食率、合理运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按时回访率、戒烟戒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抗高血压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物质与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两方面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工作者均背负着较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若日常作息不规律或饮食不健康,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更多伤害。据统计,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递增,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通常情况下,该病症的发生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考虑到多数患者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正在逐渐衰退,加上对自己身体的不重视,在发病早期没有及时接受治疗,等到后期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临床症状便会更加明显,给患者带来诸多的不适。在发病期间,患者血压水平通常会高于正常范围,且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危及到生命[4]。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可给予适量降压药物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上世纪50 年代前的社会中,高血压并未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关注,认为该病症不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如今,我国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大量临床研究中可知,高血压的出现,对患者的心、脑、肾均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恶化,还有可能发展为其他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与美国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在高血压疾病控制方面的能力较弱,仍有待提升。

就目前而言,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需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接受治疗,尽早控制住疾病的发展,降低心、脑、肾等疾病的发生率,将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是临床治疗的主要内容,也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必要手段。有相关研究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水平偏低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关。考虑到多数患者均为中老年人群,记忆力、理解能力均有所下降,对药物名称记混,容易出现乱服药物现象,患者没有按照医生的叮嘱服药,药效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患者病情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此外,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患病期间,除了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外,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对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为此,医务人员需采取恰当的手段,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其拥有正确的服药意识,能够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改掉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便于对疾病的监测[5]。

药学干预是当下一种新型的药物管理手段,通过对医师处方内容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且对患者本人的治疗具有较高的适宜性,在药物搭配上也具备较强的合理性,对给药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此外,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剂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向患者进行用药健康知识宣教,讲解每种药物所发挥的作用,明确配伍禁忌、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重视,通过认真听取医务人员的叮嘱来服用药物,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

综上所述,将综合药学干预用于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能够实现对患者疾病的监测,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抗高血压用药知识的掌握度,遵医嘱按时用药,科学饮食,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应用价值较高,适宜推广。

猜你喜欢
药学依从性血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