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2020-03-30 18:05柏晓霞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理影响家庭教育对策

柏晓霞

摘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才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当代社会,丧父式教育非常普遍,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很少见到父亲,在父亲缺失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并不完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孩子心理埋下隐患。对此,文章对这一现象导致的心理影响展开探讨,并针对性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缺失;孩子成长;心理影响;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诸多家庭对父亲教育较为忽视。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诸多心理学家对父亲角色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孩子认知发展、行为与心理健康等。然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批务工人员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加之,离婚率的上升,导致诸多孩子处于父亲缺失状态,在孩子成长阶段,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阻碍了孩子未来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父亲的缺失对孩子成长的心理影响

(一)父亲缺失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影响

性别角色,作为社会规范与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行为模式的规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角色直接决定着孩子性别角色与行为。对于男孩来讲,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将直接影响男孩性别角色的发展。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下意识模仿父母,父亲作為提供男人行为的角色,常常被男孩作为榜样,促进男孩男性特征的发展。外在表现为男子气概足。而父亲教育的长期缺失,极易导致男孩女性化现象。对于女孩而言,父亲缺失会影响女孩对男女差别的理解、对男性生活的掌握,当女孩进入青春期与男性交往过程中,极易出现羞怯、焦虑、无所适从等影响,两性关系难以得到满意结果,甚至出现自卑心理。

(二)父亲缺失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影响

通常来讲,父亲参与养大的孩子大多独立性较强,若父亲教育缺失,孩子常常独立性不足,个性柔弱。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对孩子正面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孩子家庭教育中,一旦父亲教育长期缺失,孩子将产生情感障碍,存在自尊心不足、自制力弱、焦虑等问题,且常常拥有攻击性行为。甚至于,在孩子长大后,存在诸多不良习惯,道德行为缺乏,阻碍了孩子未来成长。

(三)父亲缺失对孩子社会性的影响

家庭作为孩子第一个教育场所,是孩子社会化的开始,是孩子和外界相互作用的重要基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利他性、依赖性、协作性、自觉性等社会性的发展。在与父母相处、模仿父母的过程中,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高大,甚至无所不能,通过对父亲的模仿,孩子会逐渐明白:在哪些情境中某些行为被允许、某些行为被禁止,以此形成一套自我行事准则,为孩子未来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初中时期,孩子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叛逆心理较强,对各种社会行为较为好奇,此时,若缺乏父亲教育与规范,极易导致孩子走错道路,阻碍孩子未来发展。

二、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对策

(一)学校教师应加以重视

对于父亲教育缺失带来的影响,学校教师作为与孩子接触最多的对象,感知最为深刻。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成长状态,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孩子父亲通过电话、视频、定期回家等方式参与进孩子的成长中,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二)与社会机构合作,展开丰富活动

在孩子心理逐渐发展成熟过程中,父母教育缺一不可。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丧父式教育现象,学校应该加以重视。因为,在现实教育中,教师是接触学生最多且对教育最为了解的群体,多数家长信任教师,由学校引导父亲参与孩子教育,有助于降低父亲缺失家庭教育的现象。具体来讲,学校可与社会机构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对孩子父亲进行教育,可定期召开家长会,要求父亲到来,指导父亲与孩子交流沟通,提高父亲对家庭教育、父亲教育的重视度,引导父亲逐步参与进孩子教育中。注意,若家长过于繁忙,无法到达现场,可通过直播、录播方式。

(三)发挥社会力量

面对当前形势,政府构建亲职教育机构,同时发挥舆论力量,通过互联网、电视等,传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引发父亲重视。如:2017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去挣钱,不去教育孩子,孩子长大了,你辛苦一辈子,不够孩子败家一年”被疯狂转载,并引发大量家长关注。对此,在引导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中时,可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教师定期在朋友圈、家长群发布该类蕴含教育意味的信息,提醒父亲参与孩子教育,为父亲教育职能的发挥奠定基础,保障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网络信息的参差不齐,若教育不及时,极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对此,加强家庭教育,重视父亲教育,通过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发挥父亲的教育职责,推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会利. 父亲,请不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缺席[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21):4-5.

[2]周王忠.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神州, 2017(5):37-37.

[3]张新先, 王小凤. 家庭对学生身心及学习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 教育艺术, 2017(6):71-71.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心理影响家庭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焦虑对高考体育加试考生的心理影响及状态调节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