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特点及开发策略
——以西安西缆幼儿园为例

2020-03-31 01:45陕西省西安西缆幼儿园刘永艳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龄幼儿教师资本

陕西省西安西缆幼儿园 王 侠 刘永艳

一、引言

近几年,各地频繁曝光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其行为之残忍震惊了社会各界。这些恶性事件中幼儿教师的“失范”行为看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实则与教师应对复杂教育场景时表现出的无力感、自我效能感较低、情绪疏导能力不足等因素紧密相关。教师培训仅仅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教师看作是需要不断进行心理建设的成长中的“人”。因此,了解教师的心理发展现状、开发教师的心理能量是解决教师个人困扰、破解管理难题、实现信任和谐的家园关系的着重点。

心理资本是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视角。美国经济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对心理资本的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感)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乐观);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希望);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韧性)现状,以取得成功。”心理资本作为人本开发与管理之源,为组织和个体的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在管理中我们发现,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其心理资本水平与个人专业能力发展表现出正相关。实践表明,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心理资本可以被挖掘、开发,健康型的组织建设离不开心理资本的积累。鉴于此,了解不同阶段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现状及特点,探索支持教师心理资本提升的有效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师个人心理资本水平,提升职业幸福感,还能以此为角度,建设高效能团队。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安西缆幼儿园从事班级保教工作的42名教师为研究对象。在教龄方面,0~1年的有7人,2~4年的有9人,5年以上的有26人;在学历方面,大专学历有24人,本科学历有18人;在年龄方面,25岁以下的有13人,26~30岁的有13人,31~40岁的有16人;在岗位方面,实习生有3人,配班教师有25人,班主任有14人。

2.研究方法

研究以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研究前期,借鉴我国学者李超平博士修订编译的Luthans(PCQ)心理资本问卷对全园教师心理资本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共4个维度、24个项目。4个维度分别为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从1~6进行计分,其中非常不同意为1,不同意为2,有点不同意为3,有点同意为4,同意为5,非常同意为6。调查幼儿教师的四个子维度以及心理资本总的状况在不同变量间的差异。根据Luthans等人的相关研究,四个子维度的标准分数相加即是心理资本的分值,量表信度α系数在0.708~0.930。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为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了解参与调查的教师心理资本发展水平的状况,差异性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教龄、学历、年龄、岗位在教师心理资本水平上的差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前期和后期共发放2次调查问卷,通过前后数据分析反思研究效果。研究前期,我们发放调查问卷42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1份,无效问卷1份,有效率为97.7%;研究后期发放调查问卷42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100%。

三、研究结果

(一)我园教师心理资本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心理资本总得分范围在1~6之间,理论中值为3.5分,本次调查教师心理资本得分为4.72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体来说,我园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

图1.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发展水平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教师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均值按照从高到底的排序是: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自我效能感的均值最高,乐观的均值最低。

(二)影响教师心理资本的因素分析

1.教龄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

表2中,以教龄为自变量,以心理资本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得出教龄为0~1年的教师和2~4年的教师在心理资本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6<0.01),说明2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心理资本最低,亟待提高;同时可以看出,各教龄段教师的心理资本均值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为:2~4年的教师>5年以上的教师>0~1年以下的教师。可见,2~4年教龄的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最高,0~1年教龄的教师心理资本水平最低。

表2.各教龄段幼儿教师心理资本的多重比较结果

表3.幼儿教师在学历变量上的心理资本差异

表4.幼儿教师在岗位变量上的心理资本差异

表5.幼儿教师在年龄变量上的心理资本差异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可以看到,0~1年教龄的教师心理资本水平低与此阶段教师工作经验不足有关。此阶段,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一方面要完成所学专业技能的实践转化,另一方面,角色转变、团队适应也是他们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比如此阶段教师最关注“身边的同事会不会接受我?”“我每天是否能安然度过”等关乎生存类的问题。虽有满腔热情,但由于工作技能不娴熟、工作环境不适应、工作任务庞杂等现状使得此阶段教师的心理资本最低。

2.学历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本科学历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有更高水平的心理资本,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随着学历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学历与教师的心理资本呈正相关。我们知道,学历水平越高,教师职前经历的专业学习时间越长,长时间的专业学习一方面帮助教师积淀了更丰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高学历的新教师走到岗位,无论是身边领导、同事还是教师个人,都对高学历教师有更高的期待,教师更容易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积极鼓励和期许。

3.岗位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岗位教师的心理资本均值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年级组长>教研组长>配班教师>班主任>实习教师,说明岗位对教师的心理资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专业能力强,在班级管理中担任具体的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引领性。可见,教师承担年级管理责任的过程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提升,从而有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

4.年龄对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年龄对教师的心理资本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年龄越大,教师积累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越丰富,使教师越有信心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30岁以上的教师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承担着重任,较之以往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多、更复杂。此阶段面临多种社会角色,教师往往有应接不暇的无奈和焦虑,心理资本水平较之前阶段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教龄与教师心理资本有显著差异,学历、岗位和年龄对教师心理资本有影响,但没有显著差异。鉴于此,幼儿园要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必须重视教龄因素,以教龄为划分依据开展微干预,促进各层次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

四、讨论与建议

(一)依据教龄设计不同阶段的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形成园本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体系,为每位教师的心灵成长保驾护航

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在研究和实证中探寻到一些有效的教师心理资本开发方式,如Luthans从心理资本的各个要素入手分别进行微干预,通过微干预,参与者的心理资本平均增长了2%。我们借鉴Luthans的心理资本干预模型,以促进不同阶段教师心理资本提升为目的,建构适合我园教师心理资本提升的干预方式,多角度、多渠道地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进行开发,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见图2)。

(二)建立相互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以定期开展的专项心理建设活动为载体,带领教师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掌握开发心理资本的技能和方法

在各阶段、各维度心理资本开发的基础上,我们以本园教师现状和园所管理现状为背景,以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开发为内容,以团体辅导、个人里程碑故事分享、24种品德故事分享和个案指导等形式相结合,通过学期、月、日和随机指导落实实施,打造学习共同体,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促使教师在交流与分享中掌握心理资本开发的方法。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学习者搭建了体验的平台,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实践练习、故事重写等方式唤起学习者对相关知识或理论的体验,使其产生情感、感受冲突、引发思考,激发潜能,获得成长。在每学期一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中,我们以体验式游戏为主要方式,引导教师在一个个游戏的参与过程中感受到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体会人际沟通的重要性,理解相互信任的团队伙伴关系对于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意义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帮助教师获得了归属感,认识到自我效能开发是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团队潜能开发的基础。

图2.教师心理资本各维度开发策略框架图

2.记录和分享个人成长中的里程碑事件,强化教师开发心理资本的信念

在每学期一次的里程碑事件报告会上,鼓励教师以事件为核心,回顾一学期来个人在经历一些重要事件时心理能量的成长点。我们看到,教师从最开始面对事件的惶恐、忐忑、焦虑到最后的勇敢、智慧和自信,事件的发展过程成为教师积累心理资本的重要载体,当教师不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更关注自己在过程中的学习时,自我能量开发已经开始。作为见证和聆听的所有参与教师而言,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获得了榜样的力量。

3.开展24种品德故事分享会,助推教师开发心理资本的动力。

24种品德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出的提升个人幸福感的有效方法。24种品德分别是兴趣与好奇心、热爱学习、开放的态度、创造性、判断力与洞察力、真诚、勇敢、坚持、热忱、友善、爱、同情和社会智慧、公正、领导力、公民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些品德的构建是持续练习的过程,它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让个体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每周我们组织老师把真实的生活场景作为练习场,发现、挖掘并讲述自身的24种美好品德故事,通过回顾和自我对话,教师看见了自己,看到了身边人的支持,学会了接纳、理解。这样的讲述让老师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看到提醒他们积极面对的思考视角。

4.开展随机的个案指导,帮助有需求的教师获得开发心理资本的能力

在心理辅导中,如果说团体辅导、里程碑事件报告会和故事分享是发挥团队的力量相互扶持、营造一种向上向善的氛围,那么,随机的个别指导就是在时间、内容、形式和频率上满足个体需求的举措,是前三种形式的重要补充。每位教师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面临不同的压力,通过一对一的交流,和老师产生共情,接纳老师的感受,肯定老师的付出,疏导老师的情绪,使每位教师都能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关心与支持,帮助教师提升心理资本水平。

五、结语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看到教师的责任感更强了,脸上洋溢的笑容更多了,每位走进西缆幼儿园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团队成员散发出的自信。通过前测、后测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看到了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结果如下:

表6.教师心理资本总体特征的描述统计

从前测(表1)和后测(表6)的对比中可以看到,教师心理资本水平由原来的4.72提升为4.80,可见,构建园本教师心理资本开发体系,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搭建相互支持的人际互动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

猜你喜欢
教龄幼儿教师资本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基于教龄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资本策局变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第一资本观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