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开辟疫情防控第二战场

2020-04-01 06:00人民网,科技日报
今日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卫健委医疗机构肺炎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从各大互联网公司及医疗机构自发上线互联网医疗服务,到国家卫健委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互联网医疗服务应用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地走进了大众视野。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用户数迎来爆发式增长,众多公立医院也新开线上问诊服务,互联网医疗俨然成为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随后,政策和技术的双轮驱动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生态的良性发展。

从幕后“深耕”到台前“亮相”

新冠肺炎爆发,互联网医疗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极大地满足了防疫工作的紧迫需求:互联网诊疗平台以“无接触”的方式,满足了医疗需求;互联网科普平台,以有理有据、生动明了的方式传递了医学信息;互联网购药平台,让宅在家里的人们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必须的药物;互联网会诊平台,在医疗机构之间开启了远程病例讨论的通道。阿里健康、京东、微医、春雨医生、有来医生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均开展在线问诊、健康宣教、初筛分诊、居家医学观察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政策打通“梗阻”环节

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两次印发有关利用好互联网医疗资源的通知。随后,浙江、江苏与上海相继于2月12日、19日、23日发布政策。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各项政策推进互联网医疗加速纳入医保支付,促进形成“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物流配送”的闭环生态。3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梗阻”环节,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等。这也意味着,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有望成为常态化。

技术加速场景应用落地

互联网医疗是一种“非接触式医疗”,医患双方无需见面,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加速投入疫情防控的关键应用,深刻影响着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通过高性能计算加速病毒基因分析;基于视觉计算的物流机器人缓解了医护人力的紧张并减少感染;AI加速肺部影像分析,并辅助精准手术;云计算、5G、内容共享和协作等技术在疫区的远程会诊和查房中得以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对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智能医疗产品集疾病监控、健康管理和辅助决策为一体,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智能化。

(综合人民网、科技日报等相关报道)

猜你喜欢
卫健委医疗机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国家卫健委: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隔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卫健委印发近视预防新版指引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外行领导内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