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土地情

2020-04-02 14:53清音
莫愁 2020年12期
关键词:花生仁蒜头念书

☺清音

父亲出生在农历五月十三日,俗称雨节。民间传说,旱情再大不可怕,五月十三雨必下。关公亲磨偃月刀,骑上赤兔要出发。正因如此,这又是一个“杀气腾腾”的日子。迷信的说法,此日生人,要么大富大贵,要么夭折伤命。

父亲做过生意,当过建筑工人,做过生产队队长,有过抱住船板在长江上漂了三天三夜竟然活下来的人生传奇。但父亲自己说,他喜欢土地。他毕生的追求就一件事,把七个儿女拉扯大,培养得有出息。

小时候,总觉得很难见到父亲。印象中,他经常在外面劳作和挣钱。与我们相处时间最多的便是在饭桌上。吃饭时,我们一面吃自己的,一面盯着父亲母亲手里的碗,一旦空了,我们会争相帮他们去锅里盛饭。凡来过家里的客人,无不夸我们乖巧懂事,夸父亲教子有方。父亲从不训诫我们,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用心念书”。如果有哪个子女学业稍有退步,他会再补一句“肚里多识点字,将来有用”。

父亲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从生产队里放工后就直接去自留地里继续劳动,直到我们叫他回来吃饭。酷暑天气,父亲衣衫湿透,满脸大汗,也不肯休息。下雨天,地里的活干不了,父亲则在家里搓茅草绳,编芦苇,或协助母亲纺纱织布。

父亲是一把种地好手,左邻右舍是出了名的。凡地里能种得出来的东西,父亲都会种。在麦田里,在玉米地里,一定要套种各种蔬菜,种羊角椒、山药、太子参、薄荷等经济作物。他还种瓜、桃、梨、甘蔗、枇杷之类果品。枇杷种在屋前,桃树一律长在田头或沟边。桃子个头如杏子般大小,结得很多,浑身绒毛,我们称之小毛桃,虽小却又脆又甜,成熟期在七八月份。毛桃成熟后一半红,一半青黄色中带许多小黑点,像撒了芝麻粒。我们经常在午饭前后,带把削笔刀,跑到桃树下,拽着枝条,采摘黄红相间的下来,然后蹲在树下,一口气吃许多个,就像幸福的小馋猫。

父亲是一个从不言败的农民,他对伺弄过的土地永远充满信任,对未知的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常听母亲这样笑父亲:在播种时就开始估算当季的收成,在收割时就开始估算来年的收成,而且总是照着风调雨顺来估算。母亲会说,种田是望天收的,自然灾害常有,人算不如天算。但父亲并不介怀,继续估算他的。

大集体时期,生产队就数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年年是超支大户。队里有人背后议论我父母,他们一家就一个强劳力,还送一帮孩子上学念书,这年头,念书有什么用。父亲面对一群不能替上半点力的孩子,从不抱怨,从不失望,农事再忙也不曾叫我们停下过一节课。农忙时,我们舍不得父亲辛苦,总想逃学帮一帮,可父亲不同意,板起面孔说:“用心念书!”

恢复高考后,我们陆续上了大学。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已全部参加工作。大哥从政,二哥和妹妹从医,姐姐和我从教,弟弟管理企业。父亲也开始享受政府发放的下放职工生活补贴。我们家成了当地最受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那时,父亲已年逾古稀,完全可以放下农具,过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他不肯,只是向集体退掉责任田,留下了老屋前后一亩多地。父亲一如既往地认真伺弄土地,不落下一个季节,没荒芜一寸土地。逢年过节回到家,父亲早为我们一家一家均分好了花生仁、糖蒜头之类我们喜爱的农产品。上百斤粒粒饱满的花生仁,全靠父亲一个一个地剥出来,手会糙成啥样子!一坛坛糖蒜头,从地里一棵棵种出来,拔出来,剪出来,再到一道道腌制程序,该费多少心思!

地少了,农活少了。父亲闲下来就出来帮衬我们,谁家需要就去谁家。至今,我儿子还经常回忆公公接送他上学的那些美好的日子。

如今父亲已年届百岁,生活起居难以自理,我们兄弟姐妹轮流陪伴照顾。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他一定要儿女把他送回老宅,去看一看房前屋后的黄瓜、青菜、大蒜、小麦,特别是那棵高大茂盛的枇杷树。

猜你喜欢
花生仁蒜头念书
花生仁
花生仁小档案
花生仁奇遇记
今年春天,我养了一株蒜
理想
不要理他
我们的路
4款风味花生仁加工技术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