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距离下穿建(构)筑物施工技术研究

2020-04-02 08:38侯世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圈梁竖井盾构

侯世锋

(中交二公局铁路工程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1 工程概况

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南门站~北门站暗挖区间设计起讫里程为DK4+180.456~DK4+965.139,总长784.683m,区间左右线间距13~16.2m,隧道埋深16~19.2m。综合考虑本段区间长度、线路情况、工程地质及场地、工筹等,本区间隧道采用暗挖矿山法施工。区间结构覆土埋深较市政管线深,采用矿山法施工能有效避让沿线的地下管线,施工期间不用对地下管线进行改移。但受区间正线开挖施工的影响,周边地层会有少量沉降,施工前需要调查清楚区间沿线的地下管线情况,针对不同种类的管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监测。在YDK4+579.571位置设置一处施工竖井、横通道兼联络通道,其中岩层强度70MPa。施工中鉴于岩层强度较高,先后采取了布鲁克机器人开挖、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替代传统的炸药爆破技术后,显著减少了爆破飞石和烟尘对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了工期的按时完成。

2 竖井施工

2.1 竖井施工流程

竖井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锁口圈开挖、浇筑→龙门架安装→超前加固→井身土石方开挖→钢格栅架立、连接筋、网片焊接→湿喷混凝土→回填注浆→下一循环→竖井封底。

2.2 锁口圈施工

竖井锁口圈梁尺寸为3m高(地面以上0.5m)、2m宽,混凝土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50mm。测量放出控制线,定出锁口圈的开挖轮廓线。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到设计高程以上200mm后,人工捡底、修边,基底按设计要求夯实,保证成型质量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同时预埋竖井初支竖向连接筋,且锚入圈梁长度≥36D(D为圈梁受力钢筋直径)[1]。锁口圈施工前施做100mm厚C20细石混凝土垫层,24h后开始绑扎圈梁钢筋,圈梁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进行,然后运至现场绑扎并及时预埋注浆管及钢板(竖井楼梯用)。龙门架基础随圈梁同步施工。圈梁钢筋安装完成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支立圈梁模板,模板采用竹胶板,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浇筑,振捣棒振捣。

3 施工技术

采用布鲁克机器人进行隧道施工。该机器人可以360°“自由旋转”、无线遥控操控,相较于传统的挖掘机施工,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的特点。其每小时可以完成5~10m3的岩体破除,施工效率相比传统挖掘机大幅度提高,而且其工作臂采用三节臂,可以轻松地完成360°正向、反向的掏、挖等作业。需注意的是,其设备高温后需降温方可继续操作。

由测量人员根据测量结果用油漆标明欠挖位置及范围。对于小范围的欠挖,不建议采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因其爆破的成本高,损耗大,需要人工进行处理欠挖,采用人工打钎及用电锤打孔联合进行处理;对于大范围的欠挖,采用电锤打孔,用塑料导爆管、雷管或少量乳化炸药进行爆破处理,后用小车出渣。

3.1 监控量测

为给隧道施工创设安全环境,需安排专员做好监测工作,明确地面与上方的沉降情况。不仅于此,隧道周边的既有建筑以及各类地下管线都要得到全面监测,不可出现沉降变形等问题。在获得监测结果后,技术人员以此为基础评定工程情况,调节参数并做出合理优化,形成安全的施工环境。

3.2 在暗挖隧道临近区间采取加撑保护措施

浅埋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环境更为复杂,在盾构穿越该区间时应足够安全。基于此,施工人员有必要为隧道采取支护措施,可设置型钢支撑,要求各支撑间隔1m,采用I20工字钢。待盾构顺利穿过后,即可将型钢支撑拆除。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置型钢支撑时需要格外注重接头钢板,其设置位置应足够合理,且要利用膨胀螺栓实现与模筑轮的稳固连接。若工程中存在永久中隔墙,可充分利用其中的预留孔,将其作为中间支撑点。

二氧化碳气体爆破装置是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矿用低温爆破设备,其突出特点在于爆破时不产生明火,可从源头上切断火源,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可消除爆破产生的不良影响,控制现场温度。

3.3 左线盾构掘进控制

盾构持续推进,若与先行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之间处于较小间距时,有必要通过合理的措施控制整体质量,具体有:(1)为避免盾构停机现象,施工人员在前期应全面检查盾构机,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维护;(2)合理优化盾构施工参数,尽可能降低对土体的扰动影响;(3)严格控制土舱压力;(4)合理调节盾构姿态,主要控制姿态变动的频率与范围,通过此方式降低对土体的不良影响;(5)同步注浆施工中,所用浆液的质量与数量需足够合理,且建筑产生的各个空隙都要得到有效填充,将土体变形控制在工程许可范围内;(6)设置注浆孔,随后完成注浆管的预埋作业,在此环节施工时需考虑到周边施工环境。

竖井部分施工较为特殊,需要提前完成大断面施工作业,考虑到竖井开挖面较大的特点,基于全断面开挖的方式需投入大量设备,同时,各类石碴均都采用的是设备提升的方式,将会耗费大量的成本,无论在工程效率还是成本上都相对欠佳。对此,选择小导洞开挖方式,从而得到直径为3.8m的开挖断面。此方式的特点在于:有效控制一次开挖工程量,相较于常规方法而言设备投入减少约1/3,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小导洞开挖作业[2]。扩挖作业遵循的是由上而下的原则,在确保设备与人员效率的同时,还可提升洞内排水效果,且经过扩挖后得到的石碴能够快速运输到洞外指定区域,有效节约成本,无论在质量、安全还是成本等方面效果都更为良好。

3.4 地表沉降

经技术人员监测后,得到地表沉降变动曲线。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得知,采用先盾构后暗挖的方法施工,两洞之间的沉降更为明显,而基于先暗挖后盾构的方法展开施工作业,在中间区域的沉降则相对微弱一些。在先行隧道贯通的影响下,致使后行隧道与上方行车道间距逐步缩小,同时在其侧方也存在隧道施工作业。因此,要严格控制后行隧道施工作业,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扰动影响。从结构断面规模来看,右洞部分明显超过左洞。不仅于此,右线盾构施工中极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一现象将明显超过左线。相比之下,盾构施工虽然会对环境造成干扰,但程度较为微弱,而暗挖施工则更为明显。对此,综合考虑扰动与风险因素,需合理优化施工顺序,科学施工右线暗挖隧道,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左线盾构隧道施工作业中,且要适当延长两部分的施工间隔时间。

如图1所示为暗挖隧道先行、盾构隧道后行造成的地表沉降曲线图。基于对图1的分析得知,暗挖隧道先行施工中,地表沉降最大约24.25m,同时形成明显沉降槽,宽度约40m。而在盾构隧道后行施工中,引发地表沉降的最大值约23mm,并且会形成宽度约34mm的沉降槽。

施工中,待双线通过后,此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约30mm。分析图中所给曲线,双洞之间的区域出现沉降槽呈明显“U”形,形成的横向距离约50m。由于设置有盾构隧道通道,从而带来更为明显的地表沉降现象,相较于原状态而言,增幅达到了25%。

图1 暗挖隧道先行、盾构隧道后行造成的地表沉降曲线图

3.5 中间土体应力

关于小净距隧道的施工作业,中间土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该部分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整体安全。暗挖隧道通过时,将会对暗挖隧道一侧土体造成严重影响,最大应力由原本的241.16kPa急剧提升至645.46kPa,增幅达到了170%。而在盾构隧道通过时,虽然存在土体最大应力增长现象,但幅度相对较小,持续施工且最终通过后,方会出现明显的增幅。作为盾构隧道一侧土体,其在不同的施工环节对应的最大主应力存在明显区别,暗挖隧道通过时仅呈现出微弱增长的趋势,而盾构隧道通过时出现的增幅将明显提升,原本仅为248.43kPa,这一阶段急剧上升到316.66kPa,增幅达到了27.4%。基于上述分析得知,暗挖隧道一侧易出现稳定性不足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需要高度注重这一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施工中需高度注重暗挖隧道一侧,确保其具有足够稳定性。具体来说,施工人员应当全面监测地表与临近结构物的状态,明确其沉降情况,采取加撑保护等措施,提升暗挖隧道施工稳定性,为双线隧道施工创设足够安全的环境。

猜你喜欢
圈梁竖井盾构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块体混凝土圈梁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环境风作用下浅埋隧道自然排烟竖井组高度研究*
半预制圈梁构造柱砌体结构变形量估计仿真
水泥回填土技术在盾构出洞加固中的应用及改善方法
纵向通风对隧道火灾特性及竖井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
盾构近距离下穿房屋接收技术
取水竖井特殊部位的滑模施工研究及应用
小净距盾构隧道开挖相互影响分析
《盾构机切削刀具》行业标准颁布
论高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