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中寻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020-04-02 11:18曹颖南方周末实习生冯雨昕杜嘉禧
南方周末 2020-04-02
关键词:方舱南方周末武汉

南方周末记者 曹颖 南方周末实习生 冯雨昕 杜嘉禧

患者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病床上阅读杂志。 志愿者周国红 ❘ 摄

初版于1947年的《鼠疫》重新流行起来。2020年1月下旬,《鼠疫》在法国的销量达到了顶峰,一周卖出1700册。而在欧洲疫情最严重的意大利,它在网络书店上的排名上升至第三位,销量翻了三倍。

偶尔得空,护士长张云会翻看图书角的书。她坐在患者区的椅子上,穿着防护服,隔着护目镜看。时间久了护目镜会起水雾,这时张云只能低着头,45度角从护目镜的缝隙看书上的文字。

有人问:“你读这么多书,到底收获了什么?”阿汤回复:“很多答案你刻意去找,反而找不到。当你的人生真正遇到一件事情,当你惊慌失措的时候,那些看过的书会来找你,告诉你他们是怎么做的。”

核实身份、全身消毒后,患者才能进入方舱医院。在这个严格防护的空间里,他们暂时放下工作和琐事,有了大把闲散时间。有的患者在医院里看电影、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还有许多人按下床头的阅读灯,捧起了书。

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6日,几位即将出院的患者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静静看书,以此纪念舱内最后一夜。过去一个多月,在这个与外界现实隔离的空间里,他们在书中寻找到了新的世界。

留美博士后付小锋是其中的网红读者,他在方舱读书的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人送绰号“读书哥”。受到启发,患者吕文鹏住院时也带了一本书。在吕文鹏入住的体育中心方舱医院,他发现长者爱看传记和历史书籍,年轻人喜欢小说和漫画。

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图书角摆着四个白色书架,每个书架三层高,每层放着三四十本书。患者卿丽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这里,看书的民警和医护人员比患者还多,他们边值守边抽空看书。

湖北省图书馆曾征集浙江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心愿书单,除去近三分之一的医学专业图书外,医护人员们还偏爱文学、历史、心理学类等书籍。

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共建立了59个图书角。“重要的不在于方舱图书角有多少图书被人读了,它的意义在于,在方舱为大家点亮了一盏阅读的明灯,使这里有了温度。”

在湖北黄冈麻城市人民医院,一名82岁的退休物理教师曾因新冠肺炎住院,因为年纪大抵抗力弱,经过救治后仍长时间高烧。老教师托家人给他送来了书,他一边打着点滴,一边翻看《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这位老人或许能体悟到毛姆对阅读的理解:“在度过了生命的黄金年华之后,你会发现你能欣然参与的活动已为数不多。除了象棋、填字游戏,几乎没有一种你一个人就能玩起来的游戏。但是阅读就不一样了,它丝毫不会让你有这种困扰。没有哪一项活动可以像读书一样——除了针线活,但它并不能平复你焦躁的心情——能随时开始,随便读多久,当有人找你时也可以随时搁下。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比阅读更省钱了,你在公共图书馆的那些愉快日子和阅读廉价版图书时的愉快体验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培养阅读的习惯能够为你筑造一座避难所,让你逃脱几乎人世间的所有悲哀。我说‘几乎,是因为我不想夸张到说阅读能缓解饥饿的痛苦。”

送书人:医院需要阅读

2020年2月5日,武汉首批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听闻这个消息,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刘伟成想给方舱送书,但当时疫情恐慌正在滋长,他和馆员们有些犹豫,担心添乱。

“读书哥”走红网络后,刘伟成的顾虑消除了,“方舱患者在隔离的环境下,需要精神食粮抚慰心灵”。湖北省图书馆将首批2000册书刊和书架书桌送进洪山体育馆、中医药大学体育馆和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三家方舱医院。

武汉图书馆行动更早。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落成第二天,武汉图书馆汤湖分馆就在舱里建起图书角,摆好500册图书,这是最早入驻方舱的一批图书。武汉图书馆馆长李静霞说:“(读书哥)使人看到精神的力量。其实,只要有人的地方,始终会需要阅读。”

多家图书馆和书店纷纷参与“书香战役”,图书角在方舱医院、隔离酒店、康复驿站、援汉医疗队酒店和滞汉人员安置点遍地开花。仅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和卓尔书店,目前合计投入近2万册书刊,这些文学经典、卫生健康读物、心理疏导书籍和大众杂志走出图书馆和书店,来到需要的人手中。

武汉的图书馆传统历史悠久。1910年创办于这座城市的文华公书林,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创办者美国传教士韦棣华女士打破传统,藏书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开架供公众阅览。武汉公书林成立四年后,韦棣华又开发了流动图书馆,将各种书籍每五十至一百册装入一箱,分送至学校、政府机关以及汉阳钢铁厂、粤汉铁路等单位,方便人们就近阅读。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些书甚至走出武汉,去到岳阳、九江、上海、西安、北京等地。

一百多年后,湖北省图书馆每天大约接待读者8500人,高峰期达到两万多人。一切因疫情暴发而中止,2020年1月22日晚,湖北省图书馆发布闭馆通知。

读者进不来,书就送出去。武汉多家医院迎来这些图书,有的上架方舱图书角,供患者自助取阅;有的方舱医院给患者每人发一本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则向刘伟成提出,他们更想要电子资源。

2020年2月2日,湖北省图书馆发布数字阅读平台,为疫情期间在家的读者提供服务。方舱医院建立后,该平台更名为“方舱数字文化之窗”(注:方舱休舱后又更名为“智海方舟”),整合了湖北省博物馆、群艺馆、湖北省京剧院、艺术处等部门的资源,此外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新疆图书馆等也贡献了独家数字资源,印有“方舱数字文化之窗”介绍的宣传海报招贴在方舱内。

数字阅读平台上线至今,访问150余万次,用户主要是30至50岁的中青年,他们喜欢在平台上看畅销书,偏爱仙侠、武侠和家庭教育类书籍。

如今疫情肆虐全球,阅读是东西方共同的热门选择。英国连锁书店水石书店统计发现,疫情期间线上图书销量同比增长400%,希拉里·曼特尔的《镜与光》成为销量冠军,这部长篇小说厚达九百多页。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托妮·莫里森的《宠儿》、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西尔维娅·普拉斯的《钟形罩》等文学经典也在疫情期间受到读者喜爱。美国作家斯蒂芬·金在社交网络上感叹:“我终于有时间来啃《尤利西斯》这部硬书了。”

患者:想到书中姓梅的女侠,心里一松

进入方舱的第一周,患者吕文

鹏大部分时间都在闷头看书或工作,他的情绪有些低落。尚在隔离点时,他登陆两年未用的微博,开始写日记:“不知道是不是人生最后的日记”。吕文鹏和父母都感染了新冠肺炎,同舱好几位患者与他情况类似,家人纷纷感染,甚至去世。有人入住方舱后直接问护士:“这个病是不是没治了,能不能安乐死?”

卿丽娜的父亲疑似新冠肺炎去世,她入住方舱时,一头担忧着感染住院的母亲,一头牵挂着独自在家的女儿。卿丽娜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当时她的心“没有完全落下来”。

舱友们看到衣衫单薄的卿丽娜进来,把自己的新羽绒服和吊牌都没撕的拖鞋递给她,帮她领生活用品,带着她了解舱内设施。卿丽娜的心渐渐温暖了,她和舱友们一起做操、跳舞、聊天,休息时躺在床上看书。

卿丽娜在图书角选了一本未拆封的书——《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美君是作家龙应台的母亲,生于战乱年代,从故乡漂泊至台湾,将孩子抚养成人。年迈的母亲如今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开始遗忘人和事,女儿决定辞职回乡,陪伴母亲。她每天搂着母亲的肩膀,问:“昨天睡得好不好? 你知道我是谁吗? 帮你热一杯牛奶好吗?”

卿丽娜在方舱里读了书的前两章,触动了对母亲的情感。她说,自己的母亲是个爱唠叨的老太太,唠叨婚姻、唠叨教育,甚至打电话反复叮嘱她督促孩子做作业。但卿丽娜不认同母亲的教育方式,有时还和她争执。“我母亲是焦虑和担忧型性格,”卿丽娜感觉,母亲深远地影响着她和她的生活。

42岁的卿丽娜目前是一名家庭主妇,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曾困惑于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这种困惑又继续出现在她与孩子丈夫的关系中——“以担心的方式来表达关心”。“随着母亲年龄增大以及自己的学习,现在会不忍心和她争执,尤其是在方舱治疗的时候。”在方舱的那段时间,母女俩每天保持联系,关心彼此,如今她们已出院回到家中。

疫情期间,武汉市民曾收到短信,市卫健委向他们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服务渠道,其中推荐了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学博士李闻天提供的书目,包括《情绪心理学》《少有人走的路》《不抱怨的世界》《乌合之众》《非暴力沟通》等。

作家宗璞曾谈及自己住院期间的有趣发现——至少90%的病友在读武侠小说,这其中至少90%的病友在读金庸。她也爱看金庸小说,治眼睛的时候因为想到小说中一位“姓梅的瞎眼女侠”,“心里就一松”。

吕文鹏从2010年开始读网文,入舱后,他重读了烽火戏诸侯的仙侠小说《剑来》。他喜欢书中主人公陈平安的乐观、积极、向善。他依稀复述出书中的一段话——“少年的肩膀,就该这样才对嘛,什么家仇国恨、浩然正气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风明月、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少年郎的肩头,本就应当满是美好的事物啊。”

随着一场防护服设计比赛,吕文鹏的心情也如同小说里的“草长莺飞”。护士长张云注意到方舱里的低气压,便邀请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画画。她把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折耳根画在了前襟,把后背留给方舱的患者,鸭脖、热干面、长江大桥、黄鹤楼被一一画上。张云笑言自己厚着脸皮让吕文鹏也来画,她发现这个沉默寡言的男孩其实笑起来很好看,两人又都在微博上记日记。

2月17日,贵州医护人员买了个三层大蛋糕,给方舱里的患者过集体生日。吕文鹏也唱起生日歌,他吃到蛋糕时差点儿哭了,在微博上记录:“很甜”。如今吕文鹏已出院和家人相聚。

▶下转第6版

猜你喜欢
方舱南方周末武汉
冰城“方舱”开建!
长春“方舱医院”投入使用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