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垃圾分类:推进环保教育入心入行

2020-04-06 22:14何婧婧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外实践垃圾分类环境保护

何婧婧

摘要:教育的作用不仅应该体现在课本知识层面,更要把教育延伸到课堂外。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现代社会也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各类垃圾日益增多并且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本文将着眼于日前我校采取的“垃圾分类调查与宣传活动”,剖析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进环保教育不应当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到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垃圾分类;环境保护;课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152

一、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1.什么是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单独投放,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能有效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引领绿色生活。

2.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活动

垃圾产生于人类活动,如果说垃圾是污染源,那么我们都是污染源更深的源头——垃圾制造者,因此污染制造者有义务去控制污染,对垃圾进行分类是每个人分内的责任。分类过的垃圾相对干净,如此以来更加方便回收利用能够服务于清洁高效的经济。

我们国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经验不足,导致我国群众的参与环境保护不够积极。我校进行“垃圾分类调查与宣传活动”是在响应国家号召,希望通过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这四大类垃圾的概念,并能学会且做好垃圾分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减少环境污染、節约土地资源、促进再生资源的利用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3.垃圾分类活动的作用

通过垃圾分类,将资源减量回收从而减少了垃圾填埋,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把有用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并且减少垃圾的填埋,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土地资源。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的二次利用。比如,融化后的易拉罐可以熔铸成铝块、回收后的废纸能够重新制作成崭新的书本,垃圾分类是实现变废为宝的第一棒。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和教师了解和关注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懂得资源的珍贵。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垃圾分类,在行动上时刻做到垃圾分类。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师生的节约意识。

二、贯彻实施垃圾分类活动的措施

本次垃圾分类活动由三位辅导教师指导科技活动实践组五位学生通过学校的配合展开,历经动员大会、资料收集与问卷调查、主题竞赛、课外实践、留学生演讲等多个活动阶段,在2019年7月到2020年1月完成。

活动准备阶段,各班班主任就“垃圾分类”在班级开展主题班会,教授学生关于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然后在各个班级的墙壁上张贴写有垃圾分类方法的报纸。活动开始,垃圾分类科技活动实践组通过查找丰富的线上以及线下资源,为此次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足的知识准备。紧接着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并回收的问卷,总结出了大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之进行主题竞赛,活动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和“垃圾分类主题的学生手抄报”比赛两种赛制,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希沃白板,分别设置了两人PK的游戏模式、知识抢答模式以及辩论模式进行知识竞赛。

接着开展“垃圾分类主题项目——大手拉小手互动活动”,使得本次活动达到高潮。学生代表在中心小学宣传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并且亲自担任小老师,向学弟学妹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最后,学校特别举办“澳大利亚留学生谈国外校园垃圾分类”的演讲活动,由在海外留学的校友向学生介绍悉尼大学校园的垃圾分类情况,并介绍澳大利亚风土人情,从而巩固加深了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垃圾分类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三、垃圾分类活动的效果与总结

此次垃圾分类的调查与宣传活动,成功地让全校师生深刻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实践了绿色环保理念,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大大减少了学校每日产生垃圾的数量,全校师生不仅自己争做表率,而且能督促周围人做到绿色环保。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全校人心,大大提高了全校师生的环保素质,全校师生不仅熟知了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并且能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对垃圾做好正确的垃圾分类。

以下是活动圆满成功的经验总结。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实验和一些活动方式的实现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事物,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垃圾分类活动便是通过组织实践进行,在垃圾分类主题知识竞赛的过程中,两两PK、辩论等游戏使学生对垃圾分类感性认知的周期更长,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垃圾分类以及环保的理解。

2.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就一线教育活动而言,将培育实践人格的教育目标贯彻到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本次垃圾分类调查与宣传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再像以前一样由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在“大手拉小手”的互动活动中,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向他人传递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而且同时加深了自身对垃圾分类以及环保的见解,从而更能够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参考文献:

[1]程方洁.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

[2]亢舒.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经济日报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J].经济日报.

[3]罗琪.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法制与社会,2013(20).

[4]袁翠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几点做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

[5]余小茅,刘文婷.培育实践人格: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看当代教育目的的实践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3),56-61.

(作者单位:安徽省无为市赫店中心学校238300)

猜你喜欢
课外实践垃圾分类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