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之我见

2020-04-07 16:55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
关键词:平方根习题知识点

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学生的预习能力直接决定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预习热情,让他们能够仔细认真地阅读教材,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不断扩展自身的数学知识,不断地提高数学课堂预习的效果。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能够不断地促进初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预习的意义

1.提升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预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因此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巩固旧有的知识。在预习中,学生遇到了不会的问题,就会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那么在上课前就能够学习这部分薄弱环节,从而补上这部分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基础得到巩固,这就为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提升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进行有效预习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众所周知,预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数学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一些简单易懂、有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从而为掌握新的知识做好了准备,进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课堂效果与课堂质量。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预习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预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自身自学能力的平台。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到新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二、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1.尝试预习法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没有预习的意识,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尝试预习法的好处就显现了出来。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前预习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教师会在课堂上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因此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学生所存在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所以,激发学生尝试预习的欲望十分必要。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有尝试预习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顺利地进行预习。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之前,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古代有关勾股定理来源的故事。在我国公元前11世纪,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的概念,但是由于当时没有权利意识,所以现在默认的勾股定理的来源是古巴比伦人的发明。通过这个故事,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兴趣,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这个故事之后,向学生提出有效预习的要求和在预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预习的热情被激发,在故事的刺激下,从而对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能够令勾股定理的预习活动得到更加顺利地开展。

2.阅读预习法

阅读预习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预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进行预习的第一步就是要阅读数学教材,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存在着囫囵吞枣的现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但是由于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仔细地阅读教材,还有一部分学生将教材中的每个字都看,这样反而失去了预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无法促进数学预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阅读教材虽然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过程,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巧。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掌握在预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的一些性质”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记忆并背诵这些性质。那么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这些性质进行讲解,学生便会对平行四边形的这些性质有一个更深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对书中出现的性质和定理有更深的印象,不断地提高自身仔细阅读教材的能力,从而为开展顺利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笔记预习法

笔记预习法,指代以笔记为核心的预习方法。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然后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笔记,主要包含有和知识点有关的定义、概念以及性质等。只有不断提高学生动笔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预习时,学生对这一个知识点存在不理解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在这一知识点前面做出标记,这样教师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进行讲解时,学生便能够有重点地听课。

培养学生动手记笔记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只是仅仅对例题阅读,那么不会发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只有自己动手做例题,才能够发现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而及时通过笔记进行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学生应该动手做题,然后再与教材中的答案对比。例如,预习“算数平方根”时,书中有很多例题,那么教师就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盖住下面的答案,自己动手去求数字的算术平方根,然后将自己求得的数字与教材中的答案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而在改正之后,还要及时将解题过程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4.温故知新预习法

温故知新预习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点的时候联系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点,以达到复习和预习同步开展的目标。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引用学生之前学过的旧知识,所以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应该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预习新的知识点。数学学习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只有学生打好基础,才能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所以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只学习预习的新内容,也需要温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还不能忘记旧知识,只有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完美的融合,才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这门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对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更深的把握。

比如在学习“平方根”时,教师就要合理引导学生复习算术平方根的知识。众所周知,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学生搞清楚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对知识有更深层的了解。

5.练习习题预习法

练习习题预习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前接触和所学习知识点相关的习题,并根据自己预习的成果解答习题的学习方法。落实课前练习,学生能够对自身的预习结果进行更好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学生做的习题错误比较多,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仔细听讲,然后再完成习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让学生在做课后习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促进自身数学水平的提高。

6.预习反思教学法

预习反思教学,旨在要求学生预习之后进行自我反思,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在实际实施该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预习习惯和学习情况。所以,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每一位学生的预习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发挥预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及时提醒学生反思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改变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地促进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可见,进行预习反思教学法能够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效果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做好预习工作十分必要,这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学生是否做了课前预习工作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预习,激发他们预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动手做和标记例题的习惯,培养他们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鼓励他们多做课后习题。教师也需要多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通过多种预习策略促进初中数学课堂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平方根习题知识点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平方根”学习法升级版
平方根易错点警示
帮你学习平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