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衔接语,打造高效初中科学课堂

2020-04-07 19:47李明燕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导语知识点课堂

李明燕

一、衔接语的作用

1.串联知识,开启精彩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衔接语把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有机串联起来,就像丝线一样,在课堂上把知识这些珠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其上下贯通,结构紧密,浑然为一体,以整体形象感知学生。

2.温故知新,开阔眼界

如果在教学过渡时采用复述式或总结式过渡语,就等于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要点再重温一遍,这就给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巩固刚才所学知识,对不足的不清楚的地方学生还可以立即向教师质疑,可以增加并巩固一定的新知识。

3.提醒注意,激发思维

课堂上应用衔接与过渡,可以提醒学生下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注意力。如应用质疑和设问方式过渡可以激发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为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起引导作用。

二、使用过渡语常出现的问题

过渡语有各种类型,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百花齐放,但不能生搬硬套。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过渡语很重视,但没设计好;有的设计好了,但没用好;有的不够重视,效果可想而知。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的确,美的语言是蜜糖,它能牢牢地粘住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理想的课堂过渡语有如下几类。

1.冗长无效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了导语,不论课堂如何变化,舍不得放弃,犹如背诵一般,滔滔不绝,但学生一时记不住内容,也不理解意思,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2.随意无序

教师课前似乎没什么准备,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说得切题,有时就跑题了,没有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学生不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课堂显得凌乱,缺乏整体感,影响课堂效率。

3.贫乏无味

教师语言能力不强,没什么可说,课堂平淡无奇,没有生机,学习内容单薄,教师失去了该有的引领和提升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课堂过渡衔接策略

1.设置情境,引导过渡

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就是鱼的实际位置,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笔者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需要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设置情境引导过渡,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穿针引线,连贯过渡

一节课中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知识点间,也需要处理好知识的衔接和转折,站在听课教师的角度看,自然流畅的衔接语,课堂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如果转折突兀,感觉就会生硬。

记得笔者有次去听《空气的污染》展示课,在“煤的燃烧”过渡到“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时”,有三位教师分别是这样转折衔接的:

(1)“在车水马龙的市区燃煤量不多,空气污染却很严重,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马上脱口而出,是汽车尾气,教师随即播放汽车尾气污染的视频。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当然,或许我们并不会每天都面临酸雨,但是,我们却每天都会面临着以下问题。”播放完“谁来拯救空气污染的世界”的视频后提问:“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下面,让我们看看这样的一组城市照片。”随后也播放空气污染的场景。然后设疑:“城市几乎不使用煤的,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三位教师所选择的教学资源其实是大同小异的,第一位教师设置了一个“冲突”,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迅速转向下一环节,从实际效果来看,互动性强,也最为自然。第三位教师,“下面——”一出口,便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看空气污染的场景,学生可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并没有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效果相比之下要差一点。

3.巧设疑问,自然过渡

衔接语相对于导语来说要求更短小、精悍、具体、扣题,其设计的空间较为狭小,如果能有效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设计的衔接语往往有“点睛”的功能,教学整体感强,反之晦涩、牵强,容易东拉西扯。

一位教师在教完金刚石、石墨的内容后,是这样过渡到碳60的学习的:“——碳原子的其他排列方式是否也会形成其他的物质呢?”设疑后播放相关视频。这样,高屋建瓴,利用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解决了并列知识点间的无缝衔接。

当然,正如开讲不一定需要导语,如果实在找不出浑然天成的链接方式,不妨像幻灯片一样切换干脆一点,从一条“船”用力跳向另一条“船”不是不可以,毕竟这不是决定一堂课质量的关键所在。

总之,教师要以事先精心推敲过的、饱含感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情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导语知识点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导语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美在课堂花开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阳光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本期专栏导语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