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策略分析

2020-04-07 18:28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书体书法作品书写

初中美术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文化素质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对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教材的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材中的书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书法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开展书法相关专题讲座,使学生对书法有深度的认知

由于初中生大多都处于艺术素质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书法学习还都停留在比较浅层的认知,对艺术的认识也是十分片面的。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书法教学中,教师在正式教学之前,应该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书法学习的深度认知,使学生对书法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后,再进行实践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开展书法相关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帮助初中生把握书法学习基本方向,掌握书法内涵,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抽出一些课堂时间来开展书法知识相关讲座,为学生普及与书法相关的知识,以此不断提升学生对书法学习的认知。在正式进行书法教学之前,教师在进行书法讲座演讲时,可以准备一些书法大家代表作品的图片,将其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学生先观摩书法作品。让学生有一个对书法形成初步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几个不同风格、字体的书法作品,以此向学生科普书法中不同字体的相关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书法宣传片、纪录片等给学生观看,向学生具体地展示书体的样式特点以及书法相关历史背景。比如,教师可以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东晋王羲之的作品《兰亭集序》,向学生展示行书的用笔方圆结合、刚柔兼济、既严谨又潇洒;还可以为学生展现秦代时的小篆,可通过现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著作图片见之。以此让学生认识小篆的书体特点:笔划较细,在字形上呈长方形,结构往往有左右对称的现象,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同一种书体也具有不同的风格,因此,在开展讲座时,教师应该为学生说明这一点,避免学生对书法的字体产生刻板印象,片面地认为一种字体只有一种风格。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隶书代表作《曹全碑》《史晨碑》,为学生介绍圆笔特点:笔画圆润飘逸,如行云流水,结构精巧玲珑,结体扁平,体态典雅。接着再展示《张迁碑》《衡方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为学生介绍隶书方笔特点:骨力雄健,方正险峻,结构内松外紧,用笔古拙,寓意高古。

结合书法作品对书法知识进行讲解,在为学生普及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实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书法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书法学习的把握程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推进美术教学中的书法教学工作。

二、教导学生观察书体,帮助学生把握书法精髓

俗话说:“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书法需要勤加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但是,书法练习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如果重复地、机械地进行书写练习,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会有深度的提升,也不会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进行书法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避免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如果只是重复的临摹,即便写再多的字帖,学生也无法掌握书法的精髓,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负面情绪。学生的认知首先来源于观察,因此,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书法时,既要注重让学生进行练习,也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书体观察,帮助学生发现、领悟不同书体的本质与真谛,从而使学生把握书法精髓,更深层次地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

例如,在进行书法教学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书体临摹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体,让学生深度了解不同书体的书写特点,以便学生展开后续的书写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临摹之前,先整体地审视书帖,让学生判断书帖中的书体类型,描述字帖中书体的特点以及字间的行列关系等书帖特性,以此查验学生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把握知识的实际状况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以此提高书法教学的效率。当学生对即将临摹的字帖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字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让学生局部地观察字帖。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书帖字体的大小、形状、间隔、是否涂抹、是否偏斜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并让学生找出书帖的核心部分。市面上书帖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书帖中书体的重心是失衡的,会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不利于学生的书法学习;而有些书帖书体可能看起来有些偏斜,但其又能从字形及大小处、字列处填回,反而有另类的美感。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局部审美观,让学生学会判断书体的好坏,避免学生临摹学习的作品良莠不齐,影响学生书法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细致地观察书体。在整体、局部看书帖后,学生对书帖已经有了基本的把握,但是,除了要培养学生感悟通篇书体意识,教师还要教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书帖中每一个字的特点,比如让学生观察每一个字的字形,对字的笔画、结体、章法等细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细致的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书体之间横、撇、捺的长度和所占的空间等特性,以此帮助学生把握书法精髓。学生只有了解了一个字的结构和笔画特点,在临摹时才能依据书体本质,写出高质量的书法作品。

无论学习什么事物,只有把握了其核心、精髓,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书法更是如此,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对书体的特点了然于心,才能在临摹时写出较好的书法作品。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书帖,帮助学生把握书体精髓。

三、教导学生认真临摹书帖,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当学生对书法的书体有了基本的认知并学会进行观察判断以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书法学习的实践阶段了,即学生操笔而练的阶段。在书法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认真临摹书帖并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将习得的书法知识进行运用,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以及综合艺术素养。

例如,在学生的书写实践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审美观投入到书帖临摹,让学生对书帖作品的好坏有基本的判断能力。教师也要强调让学生将观察能力也投入到书法练习中,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观察找寻自身书写能力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便学生书写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将观察到的书体特色转化为自己的书写技巧,从而使学生在临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笔感、手感,进而提升自身的书法水平,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学生在临摹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临摹唐·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当学生对使用度最广的楷书书体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临摹王羲之的《滕王阁序》。当学生对楷书有了一定的掌握后,再学习行书的书写就会相对容易一些,这样有序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书写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另外,学生在临摹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用笔方式,观察学生起笔、转笔、收笔的动作,将学生的书写作品与摹本相比较,结合学生的书写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帮助学生查找作品临摹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帮其改正,以此提升学生的书写水平。当学生临摹作品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及时举办书法大赛活动,让每位学生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创作完毕后,每位学生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览,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一一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由所有学生投票选出最优秀的书法作品,将其作品挂在班级中以示鼓励。通过举办此类活动,教师鼓励学生创作书法作品、共享作品、共鉴优缺点。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书法知识进行运用,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好胜欲,使学生勤加练习,进而提升学生的书法能力。

书法教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书法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也契合了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书法教学,帮助学生提升书法水平。

猜你喜欢
书体书法作品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书法作品选登
用什么书写呢?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我行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