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与实践研究

2020-04-07 20:50董鸿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

董鸿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的多是日常生活的内容,而非理论和原理等知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本文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  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越发注重素质教育,提倡全面发展,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是极为必要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阶段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越发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科学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1.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以生为本的原则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开展的主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进行亲身操作和实践,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2.设计具备开放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具备开放性,由于该门课程所涉及的大多是日常生活的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无法对该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限定,这就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对活动中的工具和规则等要素进行开放性的设计,敢于突破常规,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通过在活动中设计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特点

1.系统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复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从活动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充分发挥系统性的功能。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采取系统的分析方法,积极挖掘实际生活当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和主题,立足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取对于自我、社会和自然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实践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中,实践课程的占比最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探索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活动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和知识体验,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3.主体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主体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必须突出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立足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定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4.社会性

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注重社会性,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社会性,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1.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小学生年龄尚小,具有爱玩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创意木书夹》一课时,我就会提前准备好各种各样的木书夹,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对观察类的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这样就能让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随后我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能不能将木书夹创新呢?可不可以给它加上绘画?行动吧。”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给木书夹添上了“翅膀”,有的给木书夹画上了“胡子”,还有的学生在木书夹上进行涂鸦。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重视过程,增强体验

传统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多流于形式,且过于注重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轻视过程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注重过程,体验过程,并在活动过程中收获知识,进而丰富学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走进传统游戏》一课时,我就会带领学生开展“套圈”的游戏,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卡通人物、玩具和喜欢的颜色等,然后准备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和玩偶等。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男生在套圈时常常瞄准变形金刚和汽车模型等玩具,而女生在套圈时常常瞄准小背包和芭比娃娃等玩具,这就体现出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体性。所有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都非常开心,有的学生虽然并未获得玩具,但不会陷入低落情绪中,而是选择跟有玩具的学生一起玩耍,这就能够促使学生重视过程的体验,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分享的习惯。

3.丰富形式,情感碰撞

单一的活动形式,只能短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活动参与的兴趣,甚至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善于发现趣味性的主题,丰富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的情感发生碰撞,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镜头下的美丽世界》一课时,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取创新的摄影形式,丰富教学手段,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碰撞。我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有关美丽瞬间的图片,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拿出一个相机,让学生指定拍摄的物体,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拍摄。在学生拍摄图片时,就能够看出学生对于美好的定义,有的学生选择拍摄花草树木,有的学生则拍下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最后我组织学生观看他们各自拍摄的图片,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碰撞。

4.交互环节,提升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于实践,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有限,因此讓学生单纯开展自主实践,难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多多设计交互环节,让学生进行合作实践,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学《跟着家人去菜场》一课时,我就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三人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人物,具体的人物有卖菜的老人、买菜的阿姨和小孩,让学生模拟跟着家人去菜场买菜。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自主思考,还要进行合作扮演,这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交流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下,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创新方式,转变观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