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班级管理中“问题”处理的视角和深度

2020-04-07 20:50刘文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

刘文锋

摘要: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现状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分析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类型及案例,并反思和归纳不同“问题”的处理方法,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问题”处理能力——转换看“问题”的视角,充分思考“问题”的后期影响,把握“问题”处理深浅度。

关键词:班级管理  处理能力  转换视角  处理力度

引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家如果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研究学生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研究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潜力,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由于有些中职学生来学校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仅仅为了继续在学校待三年,对未来没有规划,有那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学习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会让整个班级秩序混乱,学习风气低落,直接导致了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怎样处理好“问题”,促进班级管理的良性发展,是一所中职学校班主任的迫切任务。笔者认为班主任是否具有较好的“问题”处理能力将决定着班级管理的优劣。“问题”处理能力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转换看“问题”的视角

大多数班级管理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班主任转换一下看“问题”的视角,就不难找出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学生的“厌学”是我班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我班程某某在上课时不认真,不管上哪门课都不听,表面上应付。我找他谈心时发现他社会经验足,在假期时间会去打短工,发过传单、做过餐馆的服务员;对于学习他无耐心,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很注意形象,喜欢穿很“酷”的衣服,喜欢做很“酷”的发型,还染上了社会上“小混混”的不良行为。班上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最后一名。这样的学生对于班主任而言,都是最令人头痛的。对于这种“问题”学生,看似只有批评和处罚可以用了;但是在班级筹备元旦晚会时,他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元旦晚会准备过程中音响是少不了的,我在班上询问有没有学生家里有音响,能不能带到班级用一下,只有他表示可以去找一找,并借来了,在班上我表扬了他,之后他有了很大变化,主动地帮助别的同学,学习也有了进步。视角的变化,使我不断发现他的优点:在家里有孝心,生活上独立。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班级管理中应以一种开放、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才能激发其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欲望,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转换看“问题”的视角,从仅仅着眼问题学生的缺点到深度挖掘其优点,从单纯地关注优秀学生到切实关心每一位学生,更要将视角延伸到课堂之外。

二、充分思考“问题”的后期影响

不少中职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好做小动作,经常有一些“创举”——在他们的书桌、课本、文具上会留下很多“标语”或“个性图画”,甚至会延伸到墙上。有时检查教室卫生时,会发现墙上的涂鸦。墙上的涂鸦是我班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我对这种“问题”暂时没有做严格要求,但还是要追查的。我班王某某从普高班转入本班,总有一种无名的优越感。有一次他的座位排在靠窗的位置,他就来了新点子,用彩纸把窗玻璃糊起来,自以为好看,还可以在做小动作时不被过道巡查的老师发现。我知道了,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并“夸张”地描述了一下他的彩纸,问他那样做是为什么,不出所料,他做的目的让我猜着了。我告诉他,他语、数、外的功底在班上是名列前茅的,有了这样的基础,应该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些,应该更加努力,让专业课的成绩也和文化课一样好,不能对自己放松要求,然后孤芳自赏。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之后的某天我发现了他座位旁的墙上多了个彩色贴画,贴画上有三个大字“拼二本”,我理解了他的想法,那是他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考上本科,后来我问他那三个字的意思,他回答后,我对他说:“你有了目标,并把它都放在你面前,每天都向目标努力,你一定会考上的。”他不好意思起来,之后找到我,对我说:“我错了,我应该把目标放在心里,不应该贴在墙上!” 这位同学的转变也是很大的,在高三的一个学年里,始终朝着考本科的目标努力,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充分思考墙上涂鸦不处理对班级管理产生的秩序破坏,通过教育使班上的学生对“美”的认识提高了。

三、把握“问题”处理的深浅度

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 中职男女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青春期,青春期也是叛逆期,处理方式不恰当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使“问题”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把握“问题”处理的深浅度,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疏导尤为重要。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展现自我,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我们不能去直接地反对或者斥责他这种行为,否则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我所带班级中出现了一些男女“恋爱”的学生,可分两种状况:一种是男女生两人有共同的爱好、兴趣,经常在一起聊天,互相之间有共同的志向而产生了爱慕,对男女生而言,在学习上产生了积极的一面,班主任需要旁敲侧击,观察其行为,发现交往过密就须帮其找准自己作为学生的定位;另一种是男女生双方相互好奇,厌学,一起打发无聊的学习时间,在班级里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导向,班主任应对男女生分别单独做思想工作,指出其中的危害,对于行为举止超常,或者态度恶劣的学生,请家长来协同教育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时间、地点、聊天方式等问题上都要进行合理化安排, 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感受到尊重。“问题”处理的深浅度决定了“问题”处理的成效。

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问题”,是创建团结、和谐、进取班集体道路上的一个个“岭”和“峰”,班主任要做的是对每一个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恰当、巧妙地做出自己个性化的解答,不可逃避,只有用心、用行动去应对, 通过“横看”和“侧看”,转换视角,充分思考“问题”走向,把握处理力度的三维要素,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最适用的“问题”处理方法,营造出更好的、和谐进取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卿少忠.预防男女学生交往过密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3(89).

[2]宋智慧.中职生异性交往过密现象的原因与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責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问题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