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结构化”教学实践

2020-04-07 21:36洪丽娜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结构化小学数学

洪丽娜

摘要:在推进高效化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的过程中,采取“结构化”教学策略十分重要。“结构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架构,体会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方法结果。基于此背景,对基于知识联系,让数学知识“结构化”;优化教学流程,让学习过程“结构化”;亲历探究过程,让学习策略“结构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结构化”  优化教学

所谓“结构化”教学,就是基于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而开展的一种教学形式。结构化教学与“线性化”教学不同,强调的是整体性与板块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构化”教学所架构的基础在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其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立足宏观的视角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展开全面的精心设计,以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完成对知识的架构,体会数学知识结构以及方法结果,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思维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使原有的知识、技能以及策略等方面系统化、结构化。

一、基于知识联系,让数学知识“结构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数学知识的联系点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以此推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结构化”构建。

1.激活原有认识,让数学知识结构化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陷入孤立状态,此时就有可能发生对问题认识片面的情况,还有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因此需要教师提出合理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链接旧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克服知识的负向迁移,而且能够为学生积累更丰富的活动经验,通过亲历正确感知并体会新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首先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规律:能被2整除的数和能被5整除的数分别具备哪些特征?引导学生关注能被3整除的数字,生发自主猜想:这些数字具备怎样的特征?因为已经具备旧知的铺垫,所以学生所猜想的结论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关,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个位上的数字是3、6、9,这些数字就可以被3整除,那么事实是否與他们的自主猜测相同呢?我要求学生自主写出一部分答案,并完成验证过程。很快,学生们就在验证的过程中认识到错误。此时我追问:在之前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究竟采用了怎样的探究方法?

以上案例中,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之前的猜想进行了否定,也体会到之前探究数字特征的方法,不能直接套用于本堂课的学习中,这样就成功地避免了知识的负向干扰,同时也会由此展开不同视角的进一步探究:首先按顺序写下一组符合条件的数字,然后根据这些数字勘察规律。很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思维的系统性。

2.设计变式题组,让数学知识结构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思想。由此,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习题设计成组,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比较,这样就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从而让数学知识结构化。

例如,学生在学过《百分数的应用》之后,最容易混淆的就是不能够找准百分数对应的“单位1”,基于学生的这一“易混点”,可以给学生设计如下变式化题组。

(1)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茄子的种植面积为白菜种植面积的20%,求茄子的种植面积。

(2)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黄瓜的种植面积比白菜的种植面积多20%,求黄瓜的种植面积。

(3)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土豆的种植面积比白菜的种植面积少20%,求土豆的种植面积。

(4)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是茄子种植面积的20%,求茄子的种植面积。

(5)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比黄瓜的种植面积多20%,求黄瓜的种植面积。

(6)有一块菜地,其中60平方米种植的是白菜,比土豆的种植面积少20%,求土豆的种植面积。

通过对这一题组进行分析,学生会列出六道算式:60×20%、60×(1+20%)、60×(1-20%)、60÷20%、60÷(1+20%)、60÷(1-20%)。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各种类型的百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区分方法,同时学习了如何进行解答。教师在让学生对这两组题目进行解答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深入地理解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和百分数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异同点,从而促使他们建立百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的数学模型。

二、关注思想方法,让学习过程“结构化”

在“四基”目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培养。所谓学习过程“结构化”,就是在学习的实际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形成的特定学习流程或步骤。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还要以数学方法论、认知论等不同的视角,促进“结构化”教学的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回归了数学教学的本位。

1.渗透数学思想,引导结构化学习

“结构化”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展开的结构化设计,对于这一教学模式而言,应当包含两大阶段,首先就是教学结构阶段,这一阶段属于基础性阶段,此时应当放缓教学进度,确保学生夯实基础,需要耐心细致地对具体的学习过程展开全面启发和指导,不仅能够助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会和感受。

2.迁移学习方法,引导结构化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迁移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此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适度拓展,关联同类知识,这样能够真正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立足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能够体现数学教学的“少而精”,也能够展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性以及灵动性。

结构化教学不仅要以宏观的视角进行,还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的数学教学都可以基于结构这一建构展开充分考虑,而且这种建构始终具有典型的开放性特点。对于结构教学而言,利用知识点的丰富表象,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内在关联,并经过提炼、组织一系列等行为,自主形成知识结构体以及认知结构体。

三、引导猜想验证,让学习策略“结构化”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验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炼与总结学习策略,从而把零散的学习策略结构化。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猜想,然后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对过程的亲历提炼出规律、总结出结论。不管所选择的教法多么灵活多变,都不可缺少这一研究策略。学生也需要通过这一策略感受具体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能够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严谨性,而且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以及科学探究打下扎实的根基。

总之,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立足“结构化”学习,才能对数学这门学科形成客观认知,才能够丰富数学体验,展开有效实践,才能够针对数学问题展开合理的探究,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促进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学习策略三个方面的“结构化”,达到高效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全会. 引导探究,开展结构化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

[2]洪松.小学数学结构化预习的实践探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7:26.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结构化小学数学
顾丽英: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借助问题情境,让结构化教学真实发生
深度学习的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与思考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