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大孩教育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0-04-07 21:14聂倩倩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叛逆权衡调节

聂倩倩

摘要:二胎政策的放开,带来家庭教育上的新问题。家庭教育的不科学、不到位,会导致大孩叛逆的表现更明显。面对青春期的大孩,父母应该多一份理解,平等对待两个孩子。

关键词:二孩家庭  大孩青春期  叛逆  权衡  调节

近些年,国家“全面放开二胎”,许多家庭的独生子女不再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伴随着他们在家庭中地位的改变,他们的心理也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发现,二胎家庭中大孩的青春期来得更早一些,问题凸显更明显一些。这给学校的教育也带来巨大的挑战。二胎政策所带来的家庭教育的改变和学校教育的挑战,是所有二胎家庭需要直面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二孩家庭”的教育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对班级生二胎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一个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庭是二胎家庭。调查中发现,26.92%的家庭在有了二孩之后,改变了对“大宝”的态度,认为“二宝”小一些,更在意“二宝”。在对学生做问卷调查时发现,有33.77%的孩子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否爱自己或者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二孩的降临打破了家庭的平衡,身为“老大”的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是否爱自己。调查表明,80.77%的家庭中父母陪伴二孩的时间要多于大孩。笔者认为,这是导致大孩心理不平衡的首要因素。

二、“二孩家庭”中大孩成长面临的问题

在家里,大孩被要求处处让着二孩,包容弟弟妹妹的错误。调查显示,46.15%的孩子表示在家里和弟弟妹妹发生冲突时,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二话不说,不听解释就责备自己。

笔者所带班级的小y同学就有这样的经历:小y同学有个两岁左右的弟弟。有一次弟弟趁小y不在家,闯入他的书房玩耍,把小y的书桌弄乱了。小y看到后很生气,就跑去和妈妈诉苦。妈妈闻言,一边继续干着家务一边对弟弟说:“你怎么那么不听话,太坏了。下次不能这样了。”随后转身对着还在生气的小y说:“不就是把书桌弄乱了嘛,自己收拾一下就行了。弟弟小不懂事。你是哥哥,别计较了。”在大人的眼里,这样的事情算不了什么,但是小y心里不悦。小y事后很委屈地告诉笔者:“为什么我犯错误妈妈就打我,而弟弟犯错误妈妈却不打?”类似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小y的身上。在和小y聊天的过程中,笔者还得知小y经常因为弟弟突然哭泣而被妈妈责打。笔者曾经问他:爸爸妈妈有没有做过什么让你觉得很温暖的事情?他想了许久都没有回答。可是妈妈拿衣架和跳绳抽打他的情景,他记忆犹新。父母无情的打骂,让小y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在学校里,这些在家庭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孩子就会在班级里表现得与他人格格不入。即使是别人不小心碰到他的胳膊,他都会怒气冲冲地与那人争吵一番,甚至大打出手。别人无意中的话语或者举止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被嘲笑或者挑衅。这些孩子在家里长期受委屈,心中有怨气,在家里不吭声不代表他们认同父母,更不代表事情圆满解决了。其实他们心中的怒火从未熄灭,只是被父母压抑着不敢爆发罢了;一旦有人觸发,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对“二孩家庭”子女教育的建议

二胎政策放开后影响很多的家庭。不论是对大孩还是对二孩, 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都应当对孩子尽职尽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要权衡两个孩子

父母往往将更多的爱护与关心倾注到新成员的身上而完全忽略大孩的感受。大孩们能敏感地察觉到这种变化,也能明显地感觉到父母对自身关注度的变化。这种由独生子女变为“大宝”的身份变化,以及爱与关注减少的心理落差会对大孩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容易让大孩没有安全感,甚至产生悲观的情绪。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这就要求家长要意识到这一点,平时有意培养两个孩子的感情。自己在处理两个孩子的事情时一定要保持公平公正的客观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100%的家长都认为两个孩子一样重要,可是当大孩和二孩发生冲突时,有38.46%的家长第一时间会批评“大宝”。在回答问卷时,有个男生这样写道:最让自己伤心的事是只要弟弟一哭,妈妈就打我。有个女生写道:“六一”儿童节妈妈只给弟弟买了礼物,却不给我买礼物。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偏袒年纪小一些的孩子,更不能把大孩不让二孩视作大孩不懂谦让、不讲道理。

对于大孩而言,只要父母可以公平地对待他和弟弟或者妹妹,他就觉得自己的地位没有被动摇,爸爸妈妈依然爱他。这会让大孩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是不可缺少的,还是被爱、被关注的。

2.帮助大孩调节心理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无形中消耗了父母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班级调查中发现,80.77%的家长陪伴二宝的时间长。有46.15%的家长在二孩出生后,偶尔拥抱大孩表达对大孩的爱。而有7.69%的家长在有了二孩之后,再也不拥抱大孩了。加上周围人“你妈妈生了弟弟(妹妹)就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的玩笑,大孩的内心抵触二孩的出生。大孩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节自己,他要测试父母是否真的“不要”他了。 在大孩心理调节的适应期,父母应当尽量地向大孩倾注与以往一样甚至比以往更多的爱,使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被爱护、被关心。在父母爱的滋养下,大孩才有可能健康地成长,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家庭产生的变化。父母给予的爱可以让大孩的内心更强大,也更平衡。在形成这种平衡感之后,才有可能让大孩对二孩产生一种保护、照顾的欲望。正确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大孩树立起照顾二孩的责任心;当大孩树立起了责任心,两个孩子的相处问题就会变得很容易解决。

3.帮助两个孩子培养感情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要想培养大孩的责任心,必须要给予大孩充分的信任。小R同学的妈妈是个全职妈妈,小R上学后,妈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放在了二孩身上。当小R放学回来,两兄弟会在一起玩耍,可是不管两兄弟当时在做什么,只要弟弟一哭,妈妈就会立即出现干涉他们。妈妈认为小R是大孩子,力气也大,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弟弟肯定是要吃亏的。所以很多时候,小R妈妈不问事情经过,首先会责怪哥哥,安抚弟弟。其实这样做无疑是否定了大孩。倘若大孩是无意中惹哭二孩,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他们两人的成长都是有帮助的。而有时父母的介入,会加深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严重的话会造成大孩愈加叛逆、二孩愈加霸道。

班级中有极少一部分家庭可以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这些家庭都有一个共性:信任大孩,给足够的空间让两个孩子相处。在大孩和二孩的交往中,二孩犯错误了,请大孩来“教育”或者“惩罚”二孩。倘若大孩犯错误了,请二孩想办法解决。父母只在一旁聆听,不要轻易做出评判。如果一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能有所偏袒。

4.重视大孩的青春期教育

正值青春期的大孩,脾气很大,容易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不想让他做的事,他偏要做。而忙碌的父母总是没有时间来发现孩子的这些变化,只认为他不好管、不听话。班上的小R同学,在一次吃早饭时和弟弟发生了争执,起因是弟弟把他的牛奶倒了,他以牙还牙,把弟弟的牛奶一下倒进了弟弟的饭碗里。弟弟拼命大喊哭闹。妈妈闻声从厨房跑出来,看到哭泣的弟弟和一片狼藉的餐桌,问都没问就打了哥哥。后来小R同学哭着向妈妈解释了这件事,认为这件事是弟弟引起的,妈妈却没有调查清楚就做判断。后来妈妈也批评了弟弟。可是小R觉得妈妈对自己有偏见,不问事情缘由就打他。因为这件事,小R同学在家里和妈妈理论。妈妈急着送两个孩子上学,没有时间与他多交流,就很生气地说:“你要是不让我送,你就自己去学校,我送弟弟走了。”小R同学摔门而出。小R妈妈在与笔者交流此事时,认为小R不对,不该那样对弟弟,不该和妈妈理论,不该摔门而出。然而她忘记了小R也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正值叛逆期,又长期感受到父母偏袒弟弟的小孩子。

面对这样的大孩,妈妈什么都不要做,只需要倾听,让他平静下来,也让自己平静下来。这时你会发现他还是那个你深爱的大宝,他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他在成长。

四、结语

每个孩子在每一个时期都是不同的。父母是孩子的家庭教师,家庭教育贯穿了孩子前期的成长过程,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改变着孩子,造就了孩子的个性,塑造了他的三观。当家庭准备迎接二孩或者已经有了二孩时,其带来的家庭内部的问题也应当采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来解决。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叛逆权衡调节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权衡
最高的权衡境界
拉丁新风
成长之痛
心病还须心药医
叩问灵魂的乐章
师生冲突中遇到学生挑衅,怎么办?
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