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苦恋

2020-04-09 04:51朱晓东
参花(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姨父天保共和国

朱晓东

早就想写写一个人,一个我非常熟悉又似乎不太熟悉的人,然而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任我的笔法如何曼妙生花,也难以抵达他的心灵世界。

从一九三四年出生到二〇一五年去世,当过儿童团长,参加过土改,担任过吉林省实验中学团委书记、党支部书记,经历过长达二十年的劳改生活,后又重返教育领导岗位,晚年家庭美满、子孙绕膝……他八十一年的人生,称得上是曲折坎坷,起伏跌宕,普普通通中彰显出瑰丽传奇。

这个人,就是我的姨父方天保。名不惊人,极其普通。普通的儿子、丈夫、父亲,普通的教师、干部,普通的共产党员。

青年时期的姨父,有着一副不算高大雄壮但却俊朗儒雅的外表,和他的外表相互表里的是,他有着同时代人所共有的一腔青春热血,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一心要为建设新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也许是血气方刚投身工作风头太过劲健,也许是天真烂漫对周遭从不设防,一夜间,姨父成了另类,他忍受着误解、歧视,一过就是二十年!须知,这二十年,正是姨父从青年走向中年最宝贵的人生黄金期啊!欣幸的是,他的厄运随着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转折而终于发生了改变,姨父的公职和党籍跟著恢复,全家也从山沟里返回城市。姨父被安排到吉化三中任教师,一九九四年在副校长任上退休。

许多年来,我都试图探寻姨父的内心世界,探寻这个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他所历尽的艰辛和磨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身心的创伤之深之痛,也是常人所体会不到的。我也接触过一些和姨父有着相似遭遇的人,冤案刚一平反,转身便以功臣自居,或无休止地向组织提条件要待遇,或逢人便讲述自己的“斗争”事迹,或像怨妇一样逢人便诉苦。然而,姨父却根本不是这样。原本,他发发牢骚,吐一吐胸中块垒,甚至向组织提点要求,也属正常。可他在这方面的表现却出奇地与众不同,甚至有些不合情理。从我接触他的那些年来,听他回顾往事、谈论时政,从未见他心存怨艾、口出怨言过。而且这一切的表现皆属自然流露,没有半点装的成分。也许,这就是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初心不改的心路写照。姨父在他的书里曾经写道:“我从参加共产党那天起,一贯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离开党的二十年里,基本立场未变,信念坚定,思想、品格一如既往,历尽沧桑,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这绝不是在说官话、套话。重新工作后,他身心的创伤未愈,便满腔热忱地投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中,以一天当二十天过的劲头,争分夺秒,忘我地工作,殚精竭虑,为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操劳、忙碌,直到退休。作为一个受到过不公正待遇的长者,他不平凡的经历、遭际以及他的意志品质、一生的信念追求、处世修为,多少年来,一直感染着我,熏陶着我,影响着我,给我的人生树立了良好榜样,对我的人格再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正因如此,在众多的亲属中,姨父方天保一直被我视为最尊敬、最可爱的人。

二〇一九年恰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举国欢庆这一辉煌节日的时候,我自然想起了一本书——《我和共和国——一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青年的回忆录》,作者正是我的姨父方天保。于是我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立即埋首于白云黑雨中,开始重温那熟悉的内容,亲切的话语。蓦地,一位慈祥的长者、老知识分子、老共产党员那音容笑貌和炽热的家国情怀,重又浮现我的脑海。

《我和共和国》卒稿于二〇〇四年,其时我正在出版社工作,该书的出版不但是得了近水楼台之便,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选题好,思想内容健康厚重,且文通字顺,确有其出版价值。这也是促使我作为该书责任编辑的内在动机。

一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并不稀奇,堪奇的是一个曾经身陷逆境、遭受长达二十年误解、屈辱的党员知识分子,在恢复工作、党籍之后,没有耿耿于个人的不幸,没有沉湎于一己的爱恨情仇,而是迅速振作起来,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精神气度,与时间赛跑,发奋学习工作,退休后笔耕八载,终于成就了这部心血之作。从书名《我和共和国》一看便知,作者在选题上,明显突出了爱国这一主题主线,并以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作为基本素材,真实记录、总结了共和国所走过的曲折辉煌历程。笔调厚实沉郁,乐观豁达,悲而壮之,哀而不伤。而其创作风格更是摆脱了“伤痕文学”的窠臼,彻底摒弃了悲悲切切、期期艾艾的消极颓废的没落情绪。读者从中不仅找不到任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只言片语,相反却从中发现作者竟在人生最晦暗、最逼仄、最底部、最糟糕的生态下,还能发掘人性的真善美,窥见人生的亮色。处江河之远而忧国忧民,这是何等博大的情怀!

《我和共和国》出版前,姨父在省实验工作时的老领导、原吉林省教委主任陈坚审阅了全部书稿,并欣然为之作序。陈坚在“序言”中饱含情感写道:“天保同志的回忆录以个人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共和国建立和发展前期的艰难曲折历程。举凡诸多历史事件,在这部回忆录中都有所体现。”“作者极其坎坷的经历与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的遭遇是如此惊人地相似,他们的思想境界也是那样地同一!‘位卑未敢忘忧国,即使处于逆境,身心备受折磨和摧残,对党和祖国也没有怨言,没有对自己的信仰动摇。因为他坚信乌云蔽日是暂时的,真理的光辉终将普照大地。”这,是否可以视作对姨父一生功过的定论之语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把这句诗用在姨父方天保身上,以诠释他与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深沉执着的爱,当是恰如其分的。不过,还是姨父书里说的好:“我们的共和国来之不易,我们的今天来之不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路程是前辈们在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中走出来的,有过成功,有过挫折,有过失败,这一切都是为着实现伟大目标所进行的斗争中发生的,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今后我们将永远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前进。”

耳畔,恍然响起一首歌:“在爱里在情里,痛苦幸福我呼唤着你。在歌里在梦里,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这不正是姨父心音的真切表述吗?如今,斯人已去,但姨父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红色家书——《我和共和国》,将会作为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传之久远,激励后人。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姨父天保共和国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天保工程:把天然林都保护起来
共和国的春天
共和国的春天
姨父贪闲
天保工程保出了美丽新疆
推进天保工程实施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舟曲林业局天保工程建设回眸
我的“作家”姨父
东川区天保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姨父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