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价值分析

2020-04-10 08:03钟艺平袁文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疝囊腹股沟局部

钟艺平 袁文强

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麻醉科,广东龙川 517300

腹股沟疝在老年人中高发,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因其年龄高、合并症多等情况而风险增加,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显示60%的疝气手术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1],但单纯的局部浸润麻醉常有镇痛不完善、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情况,对老年患者存在一定风险[2]。目前超声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3],但临床上应用于老年人的相关研究仍较少,我院开展超声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进行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12月于我院普外科治疗的55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入组参加研究。本研究经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上报相关部门备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1±14.8)岁,平均体重(67.7±12.3)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4]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例;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平均年龄(64.7±16.9)岁,平均体重(71.1±11.1)kg,ASA分级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对照组将1%利多卡因(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11022295)20mL、肾上腺素(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H12020526)1滴、0.375%布比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H37022106)20mL混合,逐层浸润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超声显示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即位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的两个椭圆形结构,穿刺点消毒后,将穿刺针平行超声探头长轴方向进针,达到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周围位置,回抽无血,即向此处注射15~20mL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的混合麻醉药物。若切皮前仍有痛觉,可继续追加麻醉药物或应用静脉镇痛药物。

1.3 观察指标

1.3.1 麻醉效果判断 优:手术时完全无痛;良:轻微疼痛,需追加麻醉药或应用静脉镇痛药;差:疼痛剧烈,追加麻醉药及镇痛药物无效,需改为全麻完成手术[5],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3.2 麻醉时间 起效时间:从麻醉药注射结束开始,每2分钟针刺测定统计,直至痛觉消失。持续时间:从麻药注射结束至手术后伤口完全恢复知觉或感觉疼痛的时间。

1.3.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采用疼痛可视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将评分尺交由患者进行评估,范围为0~10分,0分代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程度最剧烈,记录切皮时、牵拉疝囊时、缝皮时的VAS。

1.3.4 血流动力学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变化,并记录切皮时、牵拉疝囊时、缝皮时的心率、收缩压、SPO2。

1.3.5 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血肿、误入血管、异常阻滞、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情况[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进行本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VAS、心率、收缩压、SPO2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VAS比较

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疝囊牵拉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VAS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时间、VAS比较(± s)

?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s)

?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实验组疝囊牵拉时切皮、疝囊牵拉、缝皮时的心率、收缩压、SP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并发症出现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人因腹壁薄弱、韧带松弛等原因,腹股沟疝的发病率显著增高[8],但老年患者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增加麻醉风险,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相对较差,较易出现麻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老年患者生命[9]。临床上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较多[10],随着超声技术的成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成功率较前增加,髂腹股沟神经即及腹下神经是腰丛神经的主要分支,走行于腹股沟区内,髂腹股沟神经皮支支配腹股沟和阴囊前部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髂腹下神经皮支支配臀外侧、腹股沟及下腹部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通过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顺利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

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局部浸润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结果显示进行联合麻醉可以显著提高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分析原因是由于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直接支配腹股沟区域皮肤痛觉感受器,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麻醉药对深部疝囊牵拉的刺激,同时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可以辅助抑制浅表皮肤的痛觉感受器[11],以达到减轻手术操作各个环节时疼痛的目的。而单纯局部浸润麻醉并不能完全缓解手术操作当中的内脏牵拉痛[12],常需要补充麻醉药或者静脉应用镇痛或镇静药物。本研究还显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这是由于通过超声波定位,可清楚显示腹壁肌层、筋膜层及其间隙[13],可准确定位到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局麻药可在肌筋膜间隙逐渐均匀扩散,可以迅速发挥神经阻滞效果[14],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并可以延长麻醉持续时间。而且本研究还详细记录了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的患者在手术时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较对照组减少,一般状况更加稳定,与杨宁等[15]的研究结论一致。同时本研究显示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提示超声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安全有效,并不会增加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进行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是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时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腹股沟局部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丁学军作品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局部遮光器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